建築彩繪(炕圍畫)

建築彩繪(炕圍畫)

建築彩繪(炕圍畫),山西省襄垣縣地方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襄垣炕圍畫是流行於山西省襄垣縣及鄰近縣區的一種民間繪畫藝術,它至遲在元代即已出現於襄垣地區。炕圍畫最初是當地民眾為防止炕圍牆面脫落而導致衣服被褥髒損所創造的一種實用性裝飾藝術,多模仿壁畫的表現手法,圖案簡潔大方、色調明快艷麗,內容豐富。炕圍畫集詩、書、畫、印於一體,畫風頗有建築彩繪的味道,構成一種“全套型”組合式的民間藝術形式,生動反映了來自民間的審美意識和價值觀念,兼具實用價值和審美功能,具有社會學、民俗學等方面的研究價值。

2008年6月7日,建築彩繪(炕圍畫)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Ⅶ-9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建築彩繪(炕圍畫)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申報地區:山西省襄垣縣
  • 遺產編號:Ⅶ-96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製作工序,題材作品,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炕圍畫作為一種類似於壁畫的裝飾性文化藝術,雖然沒有準確的歷史文獻來證明炕圍畫的歷史起源,但在研究過程中發現炕圍畫與年畫、壁畫、和油畫息息相關。
中國繪畫藝術歷史悠久, 追溯到史前時期,人們在出現了審美意識之後, 用繪畫的形式描繪狩獵、喪葬和巫術這些反映生活的內容,人們在岩壁上繪畫,反映出人類殷切希望和美好的祝福。
商周時期大部分貴族對房屋裝修有很大興趣,人們開始使用紅黑顏料,且此時的彩陶畫上也出現了吉祥紋樣。
先秦時期, 出現的漆畫開始從貴族走向平民,具有廣泛的使用價值。
秦漢時期, 人們對休息住所的要求大大增加,就連墓室中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壁畫和畫像磚石。
隋唐文化藝術進一步發展,不僅有描繪達官貴人的生活場景, 更是有描繪田園風光的優美畫卷,文人畫中的山水畫,人物畫像對炕圍畫的產生有一定的影響,炕圍畫開始形成。
宋代的統一使得風俗畫極大地發展,炕圍畫滿足了普通老百姓的需要,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元代民間畫者的出現進一步促使炕圍畫的更好發展。
清代民間通俗文學廣泛流行,炕圍畫的題材逐漸寬泛,年畫作為炕圍畫的先導,炕圍畫緊跟年畫的步伐,不管是畫法還是選材內容都有發展。
襄垣炕圍畫大致起源於金、元時期,當時山西的壁畫藝術十分盛行,對襄垣炕圍畫的形成與發展起到了巨大的影響和推動作用。經過漫長的發展,襄垣炕圍畫到明清時逐漸成熟起來,其套用也日趨廣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許多近代民間繪畫高手參與炕圍畫,襄垣炕圍畫有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在“文革”前後,大部分農村家庭的炕頭都有炕圍畫,沒有炕圍畫的炕不能稱為完整的炕,也許這就是襄垣炕圍畫發展的鼎盛時期。
建築彩繪(炕圍畫)
炕圍畫

文化特徵

山西炕圍畫界素有“南垣(襄垣)北代(代縣),原平不賴”之說。“炕圍畫”在襄垣民間稱之為“炕圍”“牆圍”,是一種在土炕周圍牆壁上作畫的民間居室彩繪藝術,在上黨地區乃至山西全省可謂獨樹一幟。它不僅有著獨特的藝術風格,而且還有著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襄垣炕圍畫兼具實用價值和審美功能,是當地勞動人民為防止土炕周圍牆面脫落損壞,蹭髒衣服被褥,適應生存環境而創造的一種藝術裝飾,它既保護了牆面,使人們免遭髒衣污物之累,又美化了居室環境,炕圍畫已成為黃土地文化中的一個生命符號。
襄垣炕圍畫整體上分為中心炕圍、靠背、條屏和地圍四個大的部分,中心炕圍又可分為邊道、花邊、池子、內心等小的部分。在襄垣當地,炕圍畫分為上、中、下三等。上等炕圍畫又有“單層樓”與“樓上樓”之分,主要用於婚慶,製作上乘,做工精細。中等炕圍畫亦頗為講究,一般適合中老年人使用。下等炕圍畫圖案簡潔大方,在生活中的套用較為普遍。襄垣炕圍畫種類繁多,具有色調明快艷麗、主題突出的風格特點。

製作工序

襄垣炕圍畫的製作有選料、泥牆、裱糊、刷底、打膩、托樣、著色、上漆等多道複雜工序,前期的準備工作就很麻煩,所使用的顏料也非常有講究,主要有礦物顏料和植物顏料,藝人稱之為硬色和軟色。使用廣告色、桐油、油漆、清漆等。另外,還有白麻紙、宣紙、白土、水膠、白礬等輔助材料。
襄垣炕圍畫的高度一般在二三尺,長度是根據土炕的長度決定的。在備齊各種材料,做好準備工作後,一是下線,根據炕圍的粗細寬窄設計安排,把線打好;二是托樣,把炕圍的各種截頭樣譜用香灰托上去;三是落黑,也就是把炕圍的全部墨線畫好;四是上硬色,把畫面全部用礦物顏料畫好;五是礬炕圍,按一定比例用白礬、水膠加水攪勻後礬炕圍牆面;六是上軟色,礬牆後用植物顏料染色;七是行粉,把所有的邊線用白線畫出,其中一部分用黃線,也叫串黃;八是齊邊,把所有的黑線再精細地畫一遍;九是上油,這是確保炕圍畫能保持長時間的光亮鮮艷。
建築彩繪(炕圍畫)
炕圍畫

題材作品

炕圍畫內容豐富,寓情於景,生活氣息濃郁,有寓教於樂的作用,表現上多採用象徵隱喻手法,以福瑞喜慶、如意吉祥的紋樣傳遞驅邪納福、平安幸福的祈願。炕圍畫題材涉及人物、風景、花鳥、瑞獸、書法、圖案等多個方面,分傳統作品、近代作品、現代作品、革命戰爭時期作品等幾類。
炕圍畫傳統作品主要是為了藝術鑑賞,並以這種形式來教育子孫後代學賢行孝,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繪製的是宣揚賢孝、禮教等內容,如《三娘教子》《二十四賢孝圖》等,這些作品很長一段時間是炕圍畫中的主要題材。後來逐漸增加了喜慶性、欣賞性的題材,有了古典小說和傳統戲曲中的人物,《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等,同時還有一些流傳當地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以及亭台樓榭、花鳥魚蟲、圍欄碧池、大胖娃娃等圖案。
文革時期傳統的炕圍畫受到了衝擊,舊的炕圍畫內容也被大多數人捨棄。在新的形勢下,炕圍畫的內容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英雄人物,好人好事的舞台,雷鋒、黃繼光、董存瑞、焦裕祿等人都是炕圍畫的重要人物。炕圍畫大池裡還有《紅燈記》《看樣板戲》《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風景畫中畫的是延安寶塔、井岡山革命聖地、遵義、古田、天安門等;花卉畫的是梅蘭竹菊。小池畫五角星紅星閃閃,忠字;同時大邊的設計也配合著畫的內容,紅海洋、紅旗漫捲、大海航行靠航手、毛主席語錄捲雲字、萬物生長靠太陽等;小邊改為紅燈邊,麥穗邊,忠字邊;接頭改為三面紅旗,車輪代表工人,麥穗代表農民,朵朵葵花向太陽等,具有明顯時代特徵。
文革之後的農村家庭,炕圍畫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也許這便是近現代襄垣炕圍畫發展的鼎盛時期。這時期的炕圍在內容上比文革前豐富了許多,尤其是風景畫,多取各地的名勝古蹟,北京頤和園、天安門、十七孔橋、杭州西湖、蘇州園林、桂林山水,以及由此變化而來的藍天白雲、綠水青山、亭台樓閣、長橋曲欄、高樓聳立等構成的各種畫面。
建築彩繪(炕圍畫)
炕圍畫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炕圍畫是一種實用性民間美術形式,在繪畫內容上一般選擇農村民眾喜聞樂見的題材與內容,形式上仿壁畫繪法,風格上具有建築彩繪畫風。襄垣炕圍畫直接展示出普通民眾的居室裝飾文化,而它本身又與窯洞、廳房建築構成的實用藝術組合;同時也間接地折射出民眾的審美文化情趣、思想價值觀念、精神生活風貌。
炕圍畫與百姓日常生活關係密切,凡遇結婚嫁娶、舊房翻新,以至祝生祝壽、節日慶典等風土民情,炕圍畫常被用來作為慶娛的烘托手段。可以說,它是百姓整個民俗生活的一部分,具有鮮明的生活實用價值、審美藝術價值、德育教化功能,同時也具有學術研究價值。

傳承狀況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和變化,特別是居住方式的變化,城裡樓房代替了平房,村里蓋新房也不再盤炕了,窯洞、土炕已逐步退出人們的生活視線。因此,為裝點和美化土炕的炕圍畫,自然也失去了存在的領地。炕圍畫藝人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把從事炕圍畫製作作為一種的生存途徑和手段,炕圍畫藝人的生存空間逐漸在縮小,加之從業人員收入甚低,一些老藝人相繼去世,傳承遭遇絕境。

傳承人物

郝彥明,男,襄垣縣善福村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保護措施

襄垣縣文化部門採取多種措施,加大對炕圍畫藝術的保護工作,在以紅土坡村為代表的“有意願”的村落里,文化管理部門專門組織畫匠們為村民免費作炕圍畫。
建築彩繪(炕圍畫)
炕圍畫
2012年8月18日,襄垣炕圍畫列入長治市文化產業發展(2012-2020年)中長期規劃。
2019年11月12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襄垣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獲得“建築彩繪(炕圍畫)”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建築彩繪(炕圍畫)》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為襄垣縣美術館(襄垣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12年9月,襄垣炕圍畫亮相2012平遙國際攝影展。
2017年6月,襄垣縣在全國第十二個“文化遺產日”之際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成果展,襄垣炕圍畫參展。
2020年7月,襄垣炕圍畫在襄垣東湖文化館展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