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孔教論

康有為的主張。見於其所撰《請尊孔聖為國教立教部教會以孔子紀年而廢淫祀折》、《孔教會序》、《以孔教為國教配天議》等。最早提出於“百日維新”期間,辛亥革命後再次提出,並大力鼓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建立孔教論
  • 提出自康有為
康有為始終神化孔子,認為歷代稱孔子為“先師”,當時人稱孔子為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都是對孔子的不敬。孔子乃是受天之命拯救人類的“大地教主”,所以,孔學乃是宗教。與基督教、佛教、回教為“神道教”不同,孔教乃“人道教”,其特點是依據人性、人情、人道以為教,更適合人群需要。他對孔子和孔子學說的這些認識,是他主張建立孔教並定其為國教的理論依據。
戊戌維新之前,康有為即已重塑孔子形象,改造孔子學說,使之帶有民主主義色彩。為使這新的孔學為人們普遍接受,“百日維新”一開始,他即上奏要求清朝政府定孔教為國教。他認為,當時中國人信奉各種神靈,各地的學官孔廟禁止普通人及婦女“祀謁”,都是錯誤的。為了以孔子學說統一人民思想,應尊孔子為教主,定孔教為國教。他建議在地方設立孔教會,公舉精通儒家經典者為“講生”,每7日休息,宣講四書、五經(見六經)。每縣公舉若干人為“大講師”,每府公舉“宗師”,每省公舉“大宗師”。各省大宗師公舉全國教會的“大長”,由朝廷任命為“教部尚書”。並建議改帝王年號紀年為以孔子誕生紀年。戊戌時期康有為所要建立的孔教帶有明顯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色彩,他那時的尊孔是為變法維新的政治路線服務的。
戊戌維新失敗後,康有為在政治上迅速落伍,成為保皇黨領袖。他對辛亥革命後舊禮教的破壞,孔子權威的動搖深為恐懼和不滿,力圖予以恢復。他宣稱,辛亥革命後所出現的社會危機,是由革命黨人拋棄以孔教為核心的國粹造成的,欲挽救危機當以尊孔為先務。他認為,中國的一切文明均與孔子之道密不可分,它乃是中國之魂。而且,作為“人道教”的孔教優於其他宗教,具有世界意義。因此,他一再呼籲定孔教為國教,恢復讀經祭孔。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的人心、風俗、教化有正確的準則,使中國回到正軌。辛亥革命後康有為主張尊孔,主要目的是維護封建的綱紀、禮教和秩序,在政治上是同復辟帝制的圖謀相聯繫的。因此,他的這一主張受到反動守舊勢力的擁護,成為時代逆流。對於他前後兩個時期的建立孔教論,應做不同的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