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氏峭山公後裔光裕公遷大埔楓朗為開基始祖,公之後裔十一世祖敦裕公,謚淳雅,妣何氏、郭氏,生二子:剛毅(遷光德富嶺)、祖茂、養鵬(居楓朗溪背坪)。公與一妣合葬於楓圩獅墩背牛崗下,後遷平原賴北坑。十二世祖剛毅公,處士,葬光德金坑龜子地後山崬金星頭下,妣貞惠孺人曾氏,葬金坑,地名“龜子地”,泥墳石碑,生三子:正吾(遷富嶺正坑)、縉吾(遷富嶺大路下)、逸吾(遷居漳溪石樓背。另有譜載公遷上漳大輋開基,後失傳)。十三世祖正吾公,居正坑,妣金氏、鄧氏。生子:錫春。建祠“建寧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建寧堂
- 地理位置: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光德鎮富嶺村正坑
十三世祖,正吾公,謚侃睦,公為人性質剛直、心誠敬和,始出於楓朗繼經營於烏嶺【時廣東布政使司潮州府大埔縣清遠都平原社烏嶺村,後稱富嶺;於乾隆九年(1774年)烏嶺村隸屬潮州府大埔縣清遠都源高甲】,遂於烏嶺正坑作室,營立祠宇,觀及山明水秀奐然夾塏,故立廟貌,而昭禋祀斯,誠為萬世不祧之基,立堂名“建寧堂”,自明及清,歷數傳,子孫之繩繩,振振其間,必有孝子慈孫,作述有人,及以修理祠宇者,久不可考,迨至清世宗雍正年間,群瞻祠宇舊落,叔侄商議將以復修,近得地師蘇駕龍堪輿先生主針作法,誠盡善矣。公初生之處原系楓朗古井唇,仍立為祠宇,堂名“建福堂”,故昔王金魚先生稱為一幅綾羅者也,癸丑龍入首,丁未水朝堂,真天地之靈氣團結於斯,因兩祠不能苟合,前面房屋稠密,以致綾羅栽破,誠為可惜,及後王金魚先生嘆惜此地,將古井唇立一分金,遺言曰:今雖尚未聯絡,俟二百年後葉司易市,終然成就,方得成大器矣。公生於大明萬曆八年(1580年)庚辰十一月廿日辰時,卒於明崇禎十六年癸未(1643年)六月初五日戌時,享壽六十四歲,葬於雷公坪湖溪,形如螳螂捕蟬(今稱為老虎丘地),灰墳石碑,上書:清顯祖侃睦正吾黃公、妣恭順金氏孺人、妣柔順鄧氏孺人之墓,乾隆二十一年丙子年梅月重修吉旦,孫日富日豐日遠日聰永祀。妣金氏、鄧氏。妣鄧氏七月廿二忌辰,葬雷峰湖溪老虎丘地後山龍頭,灰墳石碑,上書:十三世,祖妣柔順黃母鄧氏孺人之墓,嘉慶五年庚申年秋月立,兩雙房子孫仝祀。生二子:長黃紳、次錫春。
按:楓朗正吾公祠“建福堂”,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辛酉,吾族人因築鋪于楓市天花營,後因與羅家有事(今稱羅黃相恃十八年),於九月十二日戰(械鬥)于楓圩,至十一月初八日敦裕堂、光裕堂兩祠被羅家焚壞,至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正月復被羅家焚拆,平地如洗,斯時凡我楓朗鄉黃姓之祠堂(含建福堂)、屋宇、物件俱被羅家焚抄一空,害不勝言。後合族商議,將楓朗“建福堂”正吾公祠基,建立大宗祠,熾昌堂(黃氏家廟),即日當眾議定左片祔龕,安置建福堂房內神主,中龕第七級宙字號中央處建福堂正吾公主位一尊,荒字號中央錫春公主位一尊,日左一德賓公,日左二恬軒公,日右一爵亭公,日右二衡菴公,月左一剛毅公,月左二欽山公,月右一敦裕公,月右二純厚公,共主十尊,又議上堂左片近廳正間蔭正吾公子孫管守,祭祖來往宿歇外仍交總理管守,若建大宗祠外餘地交還正吾公子孫管守,倘日後修整大宗祠宇祔龕亦不用派銀……詳見黃氏家廟碑記。據當地族人所述,原神主牌於文革時被丟於家廟天井中的水井中,水井當時也被用土一併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