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古城

建寧古城已存在150餘年,面積達約2000平方公里,900多年前,曾顯赫過一時的建寧縣衙就座落在這裡,它在歷史上前後共存在了150餘年,統御著一塊跨越今石首、監利、華容三縣市屬地約2000平方公里的地域,後來在歷史的塵埃中消失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建寧古城
  • 存在時間:150餘年
  • 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
  • 文獻:《太平寰宇記》
從調弦口(石首調關鎮)驅車沿荊江大堤東行13公里,就可見到十多個饅頭似的小山包,這就是名聞暇邇的槎港山。900多年前,曾顯赫過一時的建寧縣衙就座落在這裡,它在歷史上前後共存在了150餘年,統御著一塊跨越今石首、監利、華容三縣市屬地約2000平方公里的地域,後來在歷史的塵埃中消失了。
關於古建寧縣的記載,可散見於下列一些文獻資料:
建寧在江陵郡東二百三十里。唐元和十一年,以入戶輸納不便,於白臼置征科巡院,乾德二年升為建寧縣。(《太平寰宇記》)
乾德三年,升白臼巡院為縣,並置萬庾縣,萬庾尋廢。熙寧六年,省建寧。(《宋地史地理志》) 建寧,崇寧五年省,以其地入石首、監利、華容三縣。(《興地紀勝》)
建寧鎮,蓋沌口也。晉王登荊州,別駕郭舒不從,登舟東下,留屯沌口,陳侯安都討王琳至沌口,皆此地也。(《入蜀記》)
《城邑志》云:縣嘗改為建寧,其址在調弦口,往東山路也。宋元?中,遷於楚望山北大江畔。元初,遷繡林山下,仍名石首。至元中,再遷楚望山北,即今治也。
建寧故城在石首縣東南七十里。(《大清一統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