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緩償付期

延緩償付期

社會給予青年人暫緩履行成人的責任和義務的機會,這個緩衝的時期叫做延緩償付期,比如大學學習期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延緩償付期
  • 心理學:發展心理學
  • 發展:自我同一性
定義,自我同一性理論,特點,問題現象,

定義

“延緩償付期”原是指發生戰爭或天災等非常事件時,為了防止金融危機引起銀行倒閉,政府在一定期間停止債權、債務清帳。美國精神分析家埃里克森將“延緩償付期”這一概念引入發展心理學,意在強調年輕人雖然在生理上已表現出足夠的成熟,但是可以在履行社會義務和責任方面適當予以延緩。
有了這種社會和心理的延緩償付,青年便可以利用這一機會通過實踐、檢驗、樹立、再檢驗的往復循環過程,決定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自己的職業,並最終確立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理論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國著名精神病醫師,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認為,人的自我意識發展持續一生,他把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劃分為八個階段,這八個階段的順序是由遺傳決定的,但是每一階段能否順利度過卻是由環境決定的,所以這個理論可稱為"心理社會"階段理論。 按照時間順序,他將人一生的發展分為八個階段。
埃里克森心理社會化八階段埃里克森心理社會化八階段
青少年時期包括國中和高中階段,個體進入青春期並且向青年和成年初期過渡。在整個青少年時期,其人格發展也由青春期的一系列的身心矛盾的危機期發展到人格更加的豐富和穩定,達成了“自我同一”。青少年在人格發展方面,表現出三個特點,第一是伴隨著生理的逐漸成熟,產生了“獨立感”和 “成人感”,渴望擺脫成人的控制,迫切要求獨立自主,喜歡自我表現和發表自己的看法;第二是開始關注 “自我”,關心自己與他人的內心世界,逐步從行動的動機、道德品質和人格特徵等方面來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行為;第三是開始了解、接納和逐漸掌握更多的行為、規範、價值標準、社會角色,並對自己的未來角色進行定位和認同,喜歡獨立探索和思考一些問題。青少年人格的發展集中體現於青少年自我意識的發展上,對自我的認識、探討以及對自我的整合。同時,青少年自我意識的發展又是人格發展的核心。

特點

同一性延緩狀態下的個體正經歷探索自我的過程,因此會比其它三種狀態的個體體驗到更多的危機,但未能找到有效的途徑解決這些危機。同一性延緩者往往表現出自我矛盾、適應不良、人際交往障礙等心理與行為問題,主要包括六個方面:
第一,自我評價的矛盾。
第二,獨立性的不確定。他們一方面渴望並爭取自由,另一方面卻無法駕馭自由,進而逃避自由。
第三,時空感的不協調。同一性延緩者對時間、空間沒有客觀的認識,難以整合過去——當下——未來時間關係和新環境帶來的空間上的改變。
第四,未做出職業生涯規劃。
第五,人際交往中的困惑。由於交際圈的擴大和複雜化,同一性延緩者難以整合多種社會角色,進而在人際交往中感到力不從心。
第六,戀愛與性問題上的不成熟。

問題現象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教育方法更新的滯後,導致延緩償付期延長現象越來越普遍,很多年輕人沒有真正度過“延緩償付期”就不得不進入了成人階段。這種“延緩償付期延長”的現象導致一大批延緩償付者的出現。這些“延緩償付期延長綜合症”患者的特徵表現是:只懂得關愛自我、無止境地追求膨脹的自我。這種自戀型的人在思考問題時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願意承認失敗。遭受任何批評都會感覺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同他人不能結成親近的關係,做什麼事情都是以自我為中心。
有學者將同一性症候群的特點歸納為以下幾點:
I. 同一性意識過剩(偏執於“我是誰”,”我該做什麼”等)
II. 選擇麻痹和迴避的狀態(無自我定義)
III. 與他人距離失調(無法保持適宜的人際距離)
IV. 時間前景擴散(不期待未來、無能為力的狀態)
V. 勤奮感擴散(無法專注做事)
VI. 否定的同一性選擇(接受社會否定的東西、如傳銷或邪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