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剪紙是一種陝西省的傳統民俗工藝品。延安剪紙的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有窗花、轉花、角花、窗雲子、窯頂花、炕圍花、吊簾、枕花、鞋花和碗櫃花雲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延安剪紙
- 外文名:窗花
- 流傳地區:陝北
- 起源基礎:服裝剪裁和服裝裝飾
- 常見題材:生活場面和生活片段
- 用途:裝飾窯洞 房間
- 範疇:手工藝品
來源,特色介紹,民俗特色,藝術特色,
來源
延安地區的剪紙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民眾基礎的光榮的革命傳統,在延安市和安塞、吳旗、富縣、洛川、黃陵、延川等十幾個縣市都很普及。抗戰時期,延安魯藝的美術工作者學習民眾的剪紙,創作了一批反映邊區人民生產戰鬥生活的新窗花,發揮了宣傳動員作用,推動了民眾性新窗花創作的發展。各地風格也不同:如北部延安、安塞一帶風格粗獷、樸實、線條粗壯有力;南部富縣、洛川、黃陵一帶風格工細、華麗,線細如髮絲,點小如針尖;吳旗縣一帶風格工巧、灑脫、線條細長而銳利,且多剜空的陽刻剪法。內容上,北部多為動物家畜和飛鳥家禽,南部兼有戲劇人物。在製作上,北部多為單色剪紙(紅、黑、綠等),顯得樸素大方;南部兼有用各種色紙剪貼的窗花,顯得華麗優美。
特色介紹
延安的剪紙自古流傳,延安剪紙形式起源於服裝剪裁和服裝裝飾,是民間藝術寶庫中獨具一格的瑰寶。剪紙藝術是窯洞藝術的素描,種類多樣,內容豐富。延安的剪紙,內容總是和祥和安樂的生活分不開。雖然方寸剪紙里包羅世間萬千風物,但各種熱熱鬧鬧的生活場面和生活片段,始終是剪紙中最為常見的題材。一定意義上是因為剪紙主要是用來裝飾窯洞的,換句話說,是用來裝點平凡的生活的,所以內容總得給人以好感。除了最常見用來裝飾窗戶的窗花之外,剪紙還有炕圍花用以裝飾土炕,窯頂轉花、家什裝飾剪貼花、服裝佩飾替樣花等。 延安剪紙主要以安塞剪紙和洛川剪紙盛名,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這些民間剪紙已經 從傳統用途發展成一種獨立的民間藝術品,受到海內外人士的青睞,被譽為“群芳母親”,有“地上文物”和“文化活化石”之稱,通過整理和製作,已有一千多幅被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收藏,有四百餘幅被法國、德國等國文化機構購買收藏。國家郵政局發行的特種郵票——辛巳年小型張“祥蛇祝福”、“祥運普照”,就是延安剪紙藝術家賈四貴的作品,而這幅剪紙作品是從全國萬餘幅剪紙作品中脫穎而出的。同時湧現出了安塞的曹佃祥、白鳳蘭、胡鳳蓮、高金愛,洛川的王蘭畔、楊梅英、韓菊香、趙銀線等一批民間剪紙能手。他們有的獲全國和省級獎項,有的應邀到中央美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表演授課,有的被邀請到國外重要博覽會上現場表演。“一剪之巧奪神功,美在民間永不朽”,延安剪紙已成為國內外遊客爭購的旅遊紀念品和藝術價值、收藏價值極高的民間藝術品。
民俗特色
在北方派剪紙中,延安剪紙有著悠久的歷史,其在剪紙的品種和做工上都有著濃郁的陝北地域特性和民族特色,每一樣剪紙作品上表現出的細膩手法都展現極強的藝術性,湛稱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在延安剪紙中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安塞、子長、延川、富縣、延長、洛川和甘泉等縣的剪紙藝術,這些地區創作的剪紙作品更是多次在國內進行展出並獲得了諸多的獎項。不僅僅如此,延安地區的剪紙更是走出國門,遍訪世界眾多的國家,使得這項古老的中國傳統民間藝術走向世界。、
在陝北地區,剪紙和民歌都是世代相傳的民間藝術,被當地人們稱為“古時花”的陝北剪紙藝術中外馳名,更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非常物質文化。
剪紙在延安地區,大多被稱為窗花,其不僅具有裝飾窗子更有辟邪的作用,在當地人們的日常生活特別是重大節日時,人們都將其貼在窗戶上,至今仍保留著這種習俗。由於當地交通的閉塞,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其仍舊被很好地保存下來,成為陝北文化中最為閃亮的一顆明珠。
剪紙在延安地區,大多被稱為窗花,其不僅具有裝飾窗子更有辟邪的作用,在當地人們的日常生活特別是重大節日時,人們都將其貼在窗戶上,至今仍保留著這種習俗。由於當地交通的閉塞,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其仍舊被很好地保存下來,成為陝北文化中最為閃亮的一顆明珠。
藝術特色
延安剪紙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做工精美、特色突出,融民族性、藝術性和時代精神為一體,湛稱中國民間藝術一絕。最具代表性的有安塞、子長、延川、富縣、延長、洛川和甘泉等縣的剪紙藝術。眾多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多次在全國展覽比賽中獲獎。安塞4人在中央美院教學表演,12人獲民間藝術大師稱號,多人多次出訪世界眾多國家,使傳統民間藝術跨出國門,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