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編著的《廳級郎中張奇文》一書,以優美的散文筆法,書寫張奇文的感人事跡,或通過友人之親歷,或採集報刊之記載,妙筆摘藻,展舒成章,將張奇文的行醫從政之路,娓娓道來,《廳級郎中張奇文》既具史傳之嚴謹,又有文學之情趣,故事生動而無虛飾,文字雅正而重實錄。
基本介紹
- 書名:廳級郎中張奇文
-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頁數:258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作者:周穎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32166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周穎編著的《廳級郎中張奇文》內容介紹:人活著,總要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對自己,對家庭,張奇文儘管病痛在身,歉疚在心,仍然一路風塵一路歌。他對中醫事業的執著追求。在跋涉過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留下了深深的痕跡。從他的傳奇經歷中,我看到一位名老中醫的高大身影,一輩子為官、為醫、為師、為人,他所思所行就是為了一個目標,那就是醫澤鄉里。扶危濟貧,回報桑梓;從他的手稿、書信、年譜中,我看到他不平凡的人生軌跡,為官牽掛醫,為醫牽掛民,為民牽掛師(指師承),為師牽掛人(指後人);從其老師、朋友、學生通信的字裡行間,我悟出這樣一句話:“生命,只有以事業支撐才會更精彩。”
圖書目錄
張奇文小傳
“廳級郎中”的由來
立德
58年前的一次演講
全國文教群英會上的小伙子
拜師蒯仰山
“走資派”為後學中醫啟蒙
重修李莪華廟
失而復得老雜誌
忘年之交董廷瑤
拜訪劉弼臣
青島追李可
濰坊學醫的日子
三次受傷
治療口瘡的反思
夜訪民間老中醫
他教我們識中藥
一份壽禮
柳少逸的侍診之感
我是他第一個入室弟子
瓊花樹的來歷
祖孫情
父親是一部厚重的大書
立功
“三顧茅廬”與一封親筆信
左手甘草陳皮,右手鋼筋水泥
我國第一個中醫少年班
南北兩校聯姻記
鳶都盛會
給吳儀副總理的一封信
澳洲中醫立法有功之人
三上同仁堂
韓春蘭的故事
境外的一場中藥學術講座
研製兒科口服液
百壽堂創辦前後
陳立夫慕名求藥
三伏貼的魅力
凌晨的電話
“洋人”學中醫
開設名老中醫研究室
學習錢乙什麼
獲得突出貢獻獎
一老一小一世界之外
立言
珍貴的筆記本
王伯岳的書評
未發表的“編者的話”
信中的江育仁
呵護孩子健康
為了天下母親
名老中醫是這樣煉成的
澳洲創刊號發表的文章
引領“治未病”的先行者
期盼留住中醫根
背著書稿去澳洲
承續灸法
英文主審林子強
儒是基礎醫是樓
鴻雁傳書
診室門前的對聯
意外的題詞
從“臟腑相關”談起
108本病歷筆記
再續《名老中醫之路》
深切的教誨
年譜
“廳級郎中”的由來
立德
58年前的一次演講
全國文教群英會上的小伙子
拜師蒯仰山
“走資派”為後學中醫啟蒙
重修李莪華廟
失而復得老雜誌
忘年之交董廷瑤
拜訪劉弼臣
青島追李可
濰坊學醫的日子
三次受傷
治療口瘡的反思
夜訪民間老中醫
他教我們識中藥
一份壽禮
柳少逸的侍診之感
我是他第一個入室弟子
瓊花樹的來歷
祖孫情
父親是一部厚重的大書
立功
“三顧茅廬”與一封親筆信
左手甘草陳皮,右手鋼筋水泥
我國第一個中醫少年班
南北兩校聯姻記
鳶都盛會
給吳儀副總理的一封信
澳洲中醫立法有功之人
三上同仁堂
韓春蘭的故事
境外的一場中藥學術講座
研製兒科口服液
百壽堂創辦前後
陳立夫慕名求藥
三伏貼的魅力
凌晨的電話
“洋人”學中醫
開設名老中醫研究室
學習錢乙什麼
獲得突出貢獻獎
一老一小一世界之外
立言
珍貴的筆記本
王伯岳的書評
未發表的“編者的話”
信中的江育仁
呵護孩子健康
為了天下母親
名老中醫是這樣煉成的
澳洲創刊號發表的文章
引領“治未病”的先行者
期盼留住中醫根
背著書稿去澳洲
承續灸法
英文主審林子強
儒是基礎醫是樓
鴻雁傳書
診室門前的對聯
意外的題詞
從“臟腑相關”談起
108本病歷筆記
再續《名老中醫之路》
深切的教誨
年譜
序言
欣然閱讀周穎女士的新著《廳級郎中張奇文》,一種親切感驀然湧上心頭。這不只因為書中所寫的張奇文先生是當今著名的中醫兒科專家,是我的老朋友,也不只因為此書作者周穎女士是我相識多年活躍在醫學界和新聞界才華不凡的佼佼者,更重要的是我從這本書中,看到了我國中醫藥事業在發展前進中的縮影。奮鬥與艱辛相伴,輝煌與追求相因,其中事跡,堪可圈點而感人至深。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的國寶,以其數千年不朽之生命,■■乎前行,與人類歷史同步,她對生命科學與人類文明的貢獻,為世界所矚目,她的影響,超出國界,早已成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們看到,在中醫藥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多少醫學大家,英名垂於千秋,盛德傳乎鄉里,甚至被奉為神明,如華佗、孫思邈等,千百年來,百姓民眾是把他們當作神來看待的,這反映了中醫藥學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是何等的崇高。新中國成立以來,中醫藥事業蓬勃發展,中醫名家輩出,承前繼後,成就卓著,張奇文便是其中之一。我與張奇文相識三十多年,或促膝長談,或鴻雁傳書,深知其術業之專精,人品之醇篤。記得甲申秋月,張奇文與柳少逸主編的《名老中醫之路續編》一書出版,我曾寫詩祝賀,其中有句云:“傳播國粹赴海外,弘揚啞科力建功。老驥伏櫪雄心壯,餘熱濟世丹心紅。”詩意祝賀與共勉俱在,主要是表達了我對張奇文的相知之情。張奇文當時已經作為訪問學者赴海外講學,名播中外,此詩乃紀實也。
張奇文重實績而不務虛名,是在醫學實踐的成就中贏得的。當時他剛過不惑之年,就以著作宏富而譽滿杏林,其中《幼科條辨》、《實用中醫保健學》等醫著十餘種,幾乎有口皆碑,閭里相傳,無論在醫學界和民間社會,都產生了廣泛影響。
《廳級郎中張奇文》一書,以優美的散文筆法,書寫張奇文的感人事跡,或通過友人之親歷,或採集報刊之記載,妙筆搞藻,展舒成章,將張奇文的行醫、從政之路娓娓道來,既具史傳之嚴謹,又有文學之情趣,故事生動而無虛飾,文字雅正而重實錄。如此特點,洵為可喜!我相信此書的出版,對於沾溉醫林,嘉惠後學,必有大益。
尚有值得稱道者,全書以“立德”、“立功”、“立言”三章統領全篇,而每章又以有關人生之古今名言為之冠,文史涵蘊,堪稱精妙。由此亦可彰顯出傳主的人生理念與創新建業的步履軌跡,在平凡中發現新奇,於微末處解悟道心,作者之文心,亦可貴矣。
奇文共賞,先睹為快,樂為之序。
人們看到,在中醫藥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多少醫學大家,英名垂於千秋,盛德傳乎鄉里,甚至被奉為神明,如華佗、孫思邈等,千百年來,百姓民眾是把他們當作神來看待的,這反映了中醫藥學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是何等的崇高。新中國成立以來,中醫藥事業蓬勃發展,中醫名家輩出,承前繼後,成就卓著,張奇文便是其中之一。我與張奇文相識三十多年,或促膝長談,或鴻雁傳書,深知其術業之專精,人品之醇篤。記得甲申秋月,張奇文與柳少逸主編的《名老中醫之路續編》一書出版,我曾寫詩祝賀,其中有句云:“傳播國粹赴海外,弘揚啞科力建功。老驥伏櫪雄心壯,餘熱濟世丹心紅。”詩意祝賀與共勉俱在,主要是表達了我對張奇文的相知之情。張奇文當時已經作為訪問學者赴海外講學,名播中外,此詩乃紀實也。
張奇文重實績而不務虛名,是在醫學實踐的成就中贏得的。當時他剛過不惑之年,就以著作宏富而譽滿杏林,其中《幼科條辨》、《實用中醫保健學》等醫著十餘種,幾乎有口皆碑,閭里相傳,無論在醫學界和民間社會,都產生了廣泛影響。
《廳級郎中張奇文》一書,以優美的散文筆法,書寫張奇文的感人事跡,或通過友人之親歷,或採集報刊之記載,妙筆搞藻,展舒成章,將張奇文的行醫、從政之路娓娓道來,既具史傳之嚴謹,又有文學之情趣,故事生動而無虛飾,文字雅正而重實錄。如此特點,洵為可喜!我相信此書的出版,對於沾溉醫林,嘉惠後學,必有大益。
尚有值得稱道者,全書以“立德”、“立功”、“立言”三章統領全篇,而每章又以有關人生之古今名言為之冠,文史涵蘊,堪稱精妙。由此亦可彰顯出傳主的人生理念與創新建業的步履軌跡,在平凡中發現新奇,於微末處解悟道心,作者之文心,亦可貴矣。
奇文共賞,先睹為快,樂為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