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鎮(廣西福利鎮)

福利鎮(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陽朔縣下轄鎮)

廣西福利鎮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福利鎮,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陽朔縣下轄鎮,位於陽朔縣城東部,東與平樂縣沙子鎮福興鄉交界,南與普益鄉相鄰,西與陽朔鎮接壤,北與興坪鎮和恭城縣西嶺鄉相毗鄰,全鎮總面積222.8平方千米。民國二十年(1931年)設福利鄉。1984年10月,撤銷人民公社改稱福利鎮。截至2019年末,福利鎮總人口5.1萬人,其中包括壯、瑤、苗等少數民族4400多人;下轄1個社區和1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福興街36號。

2018年,福利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6.09億元,同比增長7%;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5億元;全年組織財政收入1100萬元,同比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93元,同比增長11%。

2012年12月24日,福利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公布為國家級生態鄉鎮。2019年1月21日,福利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列為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利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陽朔縣
  • 地理位置:陽朔縣城東部
  • 面積:222.8 km
  • 下轄地區:1個社區和16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福興街36號
  • 電話區號:0773
  • 氣候條件:中亞熱帶濕潤氣候
  • 人口數量:5.1 萬(截至2019年末)
  • 車牌代碼:桂C
  • 地區生產總值:16.09 億元(2018年)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土壤,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精準脫貧,水利事業,歷史文化,風景名勝,榮譽稱號,

建置沿革

民國二十年(1931年)設福利鄉。
福利鎮
福利鎮地形圖
解放後,1949年11月—1950年2月,仍稱福利鄉。
1950年2月,將天順鄉、普益鄉、碧蓮鄉各一部分劃歸福利,稱第二區。
1956年1月—1957年12月,改稱福利區。
1957年12月—1958年8月,復稱福利鄉。
1958年8月28日,福利鄉和橋頭鋪鄉大部分區域合併成立福利人民公社。
1962年7月,復稱福利區。
1968年10月,撤區,復稱福利人民公社。
1984年10月,撤銷人民公社改稱福利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末,福利鎮下轄1個社區和16個行政村,共118個自然村;鎮政府駐福興街36號。
社區
福利街社區
行政村
福利村、渡頭村、新寨村、雙橋村、楓林村、將軍村、老梧村、青鳥村、絳村村、順梅村、龍尾村、洞心村、忠和村、夏村村、鎖石村、屏山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福利鎮位於陽朔縣城東部,東與平樂縣沙子鎮福興鄉交界,南與普益鄉相鄰,西與陽朔鎮接壤,北與興坪鎮和恭城縣西嶺鄉相毗鄰,全鎮總面積222.8平方千米。
福利鎮

地形地貌

福利鎮地屬丘陵山區,岩溶地貌較為發達,涼傘頂海拔1429米為最高峰。

氣候

福利鎮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9.1攝氏度,全年積溫6033度,無霜期354天,平均年降雨量1644毫米,日照6032小時。

土壤

福利鎮屬紅壤地帶,有7個土類、16個亞類、47個土屬、60個土種。

自然資源

福利鎮水資源較豐富,除灕江流經全鎮外,還有大小水庫9座,總庫容1250萬立方米,溫泉一處,水溫29度左右,屬於重碳酸鈣低礦代溫泉;有耕地面積52868畝,林地面積11萬畝。

人口

截至2019年末,福利鎮總人口5.1萬人,其中包括壯、瑤、苗等少數民族4400多人,農業人口48073人,從業人口26911人。

經濟

綜述

2018年,福利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6.09億元,同比增長7%;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5億元;全年組織財政收入1100萬元,同比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93元,同比增長11%。

第一產業

2018年,福利鎮全年種植黑皮果蔗約1266.67公頃,種植準山約733.33公頃,種植水稻約666.67公頃。
2018年,福利鎮在龍尾、鎖石和屏山等村委種植杉樹5.33公頃,總計8000餘棵;在福利灕江河岸豆腐洲種下竹子600餘株。全年發放退耕還林資金27.6萬元,發放生態公益林資金167萬元,發放天然林資金11.9萬元。

第二產業

2018年,福利鎮有企業、個體戶總計684家,其中規模企業3家,從業人員達4000餘人。

交通運輸

福利鎮有桂梧公路橫穿東西,灕江縱貫南北。2018年,福利鎮投入1371萬元完成屏山桃源路口至鎖石,龍尾其龍至莫家巷等通村四級道路硬化12條21.1千米。維修養護農村四級公路13條63.2千米。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03年末,福利鎮有初級中學3所、國小19所幼稚園2所;全鎮教師317人,在校中小學生5778人,入園幼兒642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普及率達100%。

文化事業

2018年,福利鎮舉辦了“新春文化月”、“三八”婦女節、“五月八”民俗文化旅遊節等文化節慶活動,組織開展文藝下鄉等演出活動50餘場次,送電影下鄉60餘場次;新建屏山村委、龍頭山村2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

醫療衛生

截至2003年末,福利鎮有衛生院1所,建築面積2230平方米,醫務人員32人;設有中西醫及燒傷科、外科、內兒科、婦產科、檢驗科、五官科;醫療設備基本齊全。

社會保障

2018年,福利鎮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39.51萬元、退耕還林補助27.67萬元、農機購機補貼26.14萬元。全鎮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3950841.48元、退耕還林補助276687.5元、農機購機補貼261390元。完成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繳費15410人,參保率達98.78%。城鄉醫療保險41994人參保,參保率97.13%。發放養老金8230人788萬元。發放優撫對象優待金1973戶總計39萬元。發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198萬元。發放城鎮最低生活保障金11萬元;發放80歲以上高齡補助29萬元,發放90歲以上老人高齡補助11萬元。投資1385萬元完成24個自然村的電網改造。新建基站11個。

精準脫貧

2018年,福利鎮應納盡納貧困戶13戶48人。年內,全鎮幫助2303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含2014、2015年退出戶)全部購買醫療保險。全年發放獎補317戶45萬元;發放結對幫扶資金356戶51萬元。發放扶貧小額信貸11戶32萬元,“雨露計畫”補助本科6人3萬元,中、高職25人3.75萬元,落實扶貧信息員9名。投資690萬元硬化鎖石、屏山、龍尾等3個貧困村共15條道路21.1千米。全年完成脫貧72戶216人,龍尾村委實現脫貧摘帽。

水利事業

2018年,福利鎮投資3.3萬元,完成夏村廟背園大嶺壩修復工程。投入水利資金330萬元,完成雙橋村、下坪塘村、橋頭村等6個飲水工程自來水管道鋪設。爭取資金96萬元完成10個高效節水灌溉項目。投入400萬元完成渡頭田園化升級改造硬化及機耕道道路建設工程,投資125萬元完成渡頭5230米水渠三面光維修工程。投資258萬元在屏山村委新建水櫃58座,總容積3740立方米,受益人口2830人。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唐代顯慶年間,此地便有人居住,因原地荔枝成林,村舍隱伏其間,故名伏荔村。明代,在村東北的馬山腳下建馬山圩,故有“馬山名勝甲天洲”之稱。清道光年間,遷到老街(在天后宮後面)改為伏荔圩,1926年取其諧音改為福利圩。
  • 民俗風情
農曆“五月八”是福利鎮民間傳統節日,解放後曾一度中斷,至1989年恢復,1992年改為“五月八”文體節,2000年改稱“五月八”民俗文化旅遊節。有文藝遊行,電影、彩調、文藝晚會公演,籃球賽、畫扇製作比賽等各類文體節日。還有農曆六月初一仙姑山祭神山歌會、龍尾瑤歌堂會等民俗活動。

風景名勝

福利鎮有灕江下游劉三姐水上公園的福利河段,其它主要景點有龍獅聚會、錦雞掛壁、大光亭、奎星樓、接龍橋、龍母橋、三姑石、天后宮、古鎮風貌、畫扇一條街、東郎山、仙姑山、“劉三姐家”、砧板山、九馬歸巢、陽朔紀事碑、白面岩、駱駝戀江、隱龍巖、玉筍世界、雄獅觀蓮、龍尾廟、瑤家風情、雷公掌、雙獅爭球,以及明末清初古建築等。

榮譽稱號

2012年12月24日,福利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公布為國家級生態鄉鎮。
2019年1月21日,福利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列為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