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官網:1972年學校在
中文系設立新聞寫作教研室,1977成立新聞學專業,1978年在中文系內部增設新聞系。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學位點建設在全國新聞傳播院系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1986年獲得新聞學碩士學位授予權,當時全國只有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等5個新聞學碩士點。2002年9月起招收傳播學碩士研究生。1995年6月至2002年6月,新聞系獨立建制,2002年7月與中文系合併於文化與傳播學院。2008年3月成立新聞傳播學院。
學生培養
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下設新聞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和播音與主持藝術四個本科專業,實行大類招生分流培養的模式;現有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兩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已全部布滿。新聞學專業碩士點含新聞理論和歷史、新聞業務、廣播電視新聞三個方向,傳播學專業碩士點含大眾傳播與社會、文化產業、媒介融合三個方向。辦學30多年來,共培養碩士、本科及成人畢業生6000多人,畢業生社會承認度高,絕大部分畢業生成為黨政部門、新聞傳媒的骨幹。現有在校本科生593人,碩士研究生158人,繼續教育學生470人。
2013年9月起,新聞傳播學院開始招收傳媒經濟學、廣告學碩士生。2011年8月2日,新聞傳播學院舉行一級學科自主設定目錄外二級學科碩士點評審會,傳媒經濟學和廣告學順利通過專家評審。評審會由國內知名新聞傳播學者、原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復旦大學新聞傳播學科國家重點研究基地主任、博士生導師童兵教授主持。
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商娜紅教授就學院的歷史沿革、專業布局、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發展目標等作了匯報,就擬增設的二級學科——傳媒經濟學和廣告學的建設作了闡述並回答了專家組提出的問題。
專家組經過認真審議,一致認為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自主設定目錄外二級學科碩士點——傳媒經濟學和廣告學立足於廣西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打“東協牌”、“區域牌”、“民族牌”、“西部牌”,學科特色凸顯,已有的基礎紮實,各項軟硬體條件充分,尤其是依託“新聞出版總署西南人才培養基地”和“中國-東協文化產業(傳媒)人才培養基地”, 廣西大學新聞教育在全國新聞院系中獨樹一幟,可以成為全國新聞傳播學科官產學研結合的示範單位。
商娜紅院長代表學院對評審專家多年來給予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科的支持與幫助表示感謝,並希望各位專家今後繼續關注廣西的新聞教育。參加評審會的專家還有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徐泓教授,國務院新聞傳播學科評審組成員、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博導張昆教授,教育部新聞傳播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四川大學博導蔣曉麗教授,中國高校廣告教育研究會會長、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博導陳培愛教授,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博導陳衛星教授,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導曾建雄教授。我校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李慶林教授、副院長吳海榮教授等7人參加了評審會。
師資力量
新聞傳播學院現有在職教職工42人,專任教師 34人,其中教授4人,博士7人,在讀博士2人,碩士12人,博士皆畢業和就讀於復旦大學、人民大學、武漢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國內著名傳媒高校。博士學位比例超過20%,35歲以下專任教師碩士學位以上比例超過80%。此外還從國內知名學者、自治區領導和專家中聘請兼職教授10餘人。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正處於成長期,新生力量正在崛起,並顯示出較強的後勁。
辦學條件
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現有新聞傳播研究所、東協傳媒研究所、廣播電視中心和新聞傳播學院實驗教學中心,實驗教學中心下設攝影中心、視聽觀摩室、演播室、數碼後期製作室。現有專業實驗面積1800平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達到520萬,生均達到8500元;圖書資料5萬多冊,專業期刊雜誌總計20多種。校內外穩定的實習實訓基地10個。其中包括廣西日報、南國早報、廣西電視台等。07年該院新聞學專業入選國家級特色專業,辦學條件正在穩步提高。
科研成果
新聞傳播學院近5年來承擔國家社科基金和自治區級科研項目20餘項,縱向科研經費40餘萬元,出版專著1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309篇,核心112篇,聘請專家講學50餘次,參加學術會議交流20多次。近5年來學院共發表學術論文309篇,學術專著6部,教材5部。近三年獲區社會科學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三項,獲廣西新聞獎(論文類)一等獎1項。
發展目標
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以數位化新聞教學為手段,培養優秀的新聞傳播工作者、新聞教育和研究人才,發展成為區域領先、國內有影響的現代化新聞學院,打造廣西新聞教育形成全國特色;建設成為廣西、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乃至輻射東協地區的新聞傳播、宣傳系統人才培訓基地;成為全區新聞宣傳和傳播事業發展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中心,實現教學、科研、培訓、社會服務一體化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