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越南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兩國政治制度相同、發展道路相近、前途命運相關。越南作為“一帶一路”沿線的關鍵節點國家,既是中國企業走出國門的重要門戶,也是中國推進與東協合作的重要“橋樑”,因此,加強與越南的經濟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西大學中越經濟研究院
- 主管部門:廣西大學中國—東協研究院
中國與越南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兩國政治制度相同、發展道路相近、前途命運相關。越南作為“一帶一路”沿線的關鍵節點國家,既是中國企業走出國門的重要門戶,也是中國推進與東協合作的重要“橋樑”,因此,加強與越南的經濟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中國與越南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兩國政治制度相同、發展道路相近、前途命運相關。越南作為“一帶一路”沿線的關鍵節點國家,既是中國企業走出國門的重要門戶,也是中國推進與東協合作的重要“橋樑”,因此,加強與越南的經濟合作具有十...
研究所成員近年來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和西部項目4項,廣西大學“211”三期重點項目1項和四期一般研究項目2項,形成了中越經貿關係研究、政治與外交關係研究、文化與教育關係研究等三個研究方向。研究所制定了發展規劃和研究計畫,爭取通過團隊的努力,用3年左右的時間,在越南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潘永,廣西全州人,1993年本科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專業,1999年碩士畢業於廣西大學貨幣銀行學專業,2004年博士畢業於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專業。現任廣西大學社科處副處長,曾任廣西大學商學院副院長,金融學專業碩士生導師和MBA金融與投資方嚮導師,兼任廣西大學財政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廣西大學中國--東協研究院中越經濟...
東協研究院”是在1995年成立的廣西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正處級,實體型研究機構)的基礎上,於2005年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下設中國—東協經濟研究所、中國—東協法律研究所、中國—東協民族文化研究所及中國—東協研究網站,其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國—東協關係及東南亞社會的經濟、法律、文化及民族等方面的研究...
和《論自治權的法律保障機制》獲廣西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袁少芬教授的《中越邊境民族文化振興與經濟互動的考察》、李欣廣教授的《產業發展風險與管理》、潘春見副教授的《公平與效率》獲廣西大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袁少芬教授的調研報告《廣西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獲廣西大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
覃巍,男,廣西大學商學院經濟學博士/博士後。教授職稱。指導學科 指導學科一 門類:經濟學 一級學科:套用經濟學 二級學科:產業經濟學 指導學科二 門類:經濟學 一級學科:理論經濟學 二級學科:政治經濟學 個人經歷 學習和工作經歷 1992年分配至廣西農業大學農經系(現併入廣西大學商學院)從事教學工作。1996年考取...
廣西大學中國—東協研究院民族文化研究所是廣西大學中國—東協研究院下設專業研究所,前身為1995年成立的廣西大學民族研究所。成立之初,以中越邊境貿易、廣西民族團結和民族關係、廣西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等為主要研究領域;成為廣西大學中國—東協研究院專業研究所後,從地緣、親緣角度探討區域內各族群群體的歷史與...
印度尼西亞研究所是廣西大學中國-東協研究所下屬國別研究所之一,現有專職研究人員1人,兼職研究人員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已初步形成知識、學歷、年齡結構較為合理的科研團隊。此外,在中國—東協研究院和商學院選擇有能力、有興趣的博士、碩士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以充實研究團隊的後備力量。現任所長譚春枝教授...
研究意義與社會影響 在將廣西大學建設成為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北部灣開放開發區、中越“兩廊一圈”、GMS次區域合作等國家級經濟發展戰略的支撐平台和區域經濟建設的人才高地,結合廣西大學“211工程”四期重點建設學科群“中國-東協經貿合作與發展研究學科群”重點建設項目“中國-東協戰略夥伴關係研究”、“部、省、...
該專業以廣西大學多學科綜合優勢為依託,培養適應我國特別是廣西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哲學類複合型人才。緊緊圍繞哲學專業的重點建設和教學改革,根據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不斷更新培養計畫,使畢業生適應從事教育、理論研究、宣傳、文化和各級各類的社會管理工作。 哲學專業是該學院歷史最為悠久的本科專業,創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