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廣西大化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

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

廣西大化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一般指本詞條

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位於珠江流域的紅水河中游,在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境內,享有“桂西風景新珠”美譽。景區規劃面積為1300平方公里,是集國內外罕見的喀斯特地貌與現代大型水電工程景觀、民族風情於一體的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2009年8月,七百弄被國土資源部授予廣西大化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資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
  • 面積:323.4平方公里
  • 位置: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境內
  • 海拔:800---1000米
公園簡介,七百弄風景,山海奇觀,景點介紹,七百弄,蓮花山,民族風情,物產資源,

公園簡介

廣西大化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雲貴高原東南斜坡下部、大化瑤族自治縣北部,是國內唯一一處以高峰叢深窪地為主導景觀的地質公園,主要地質遺蹟為高峰叢深窪地,次要地質遺蹟為岩溶谷地、峽谷、洞穴、地下暗河、地質剖面和水體景觀等,劃分為千山萬弄觀景台、板蘭峽谷景區、石國天都景區、十里幽谷景區,面積323.4平方公里。該地質公園是世界上發育最好最典型的高峰叢深窪地地區,是西南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它形成的山海奇觀、斗淋等景觀,規模宏大,極具觀賞價值,是國內外罕見的喀斯特地貌。與雲南石林、桂林陽朔峰林並列為世界三種典型岩溶類型。地質公園系統的揭示了桂西岩溶地貌的發育演化歷史,對深入研究熱帶、亞熱帶地區岩溶地貌發育演化成因,探索我國西南峰叢地貌的分布規律特徵均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
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空間結構合理,功能體系完善,產品特色鮮明,是普及地球科學知識、開展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是令人嚮往的國家3Al旅遊景區。1996年被定為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2009年被國土資源部授予國家地質公園資格。
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

七百弄風景

大化紅水河七百弄風景名勝區規模宏大,旅遊資源類型眾多,根據景觀組合特點和綜合功能分為七百弄景區、大化——古河景區、岩灘湖景區(含紅水河三峽)和紅水河奇灘怪峽景區。1995年12月,來自全國19個單位的25位院士、教授、專家、學者在參加《廣西大化風景名勝旅遊資源保護與開發專家諮詢會》意見書時指出:“七百弄及其周圍是世界上喀斯特高峰縱深窪地發育最典型的地區,具有世界自然遺產等級。”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前國際洞穴協會主席D·福特教授在對大化紅水河——七百弄喀斯特地貌景觀的評價中指出:“我認為穿越紅水河平原和七百弄喀斯特地區的考察是我所知的最好的旅遊……”
七百弄“是世界上喀斯特高峰叢深窪地發育最典型的地區,具有世界自然遺產等級”(中科院李吉鈞院士等專家組)。該區251平方公里的石山中,海拔800—1000米的峰丘5000多座;1300多個窪地(當地人稱“弄場”)中,有324個原始古樸的瑤寨分布點綴於底部;在觀景公路上,可仰視高約300米的高峰叢,俯視深200—300米的窪地,真如“世外桃源”。大化—古河42公里的紅水河段,人稱“八十里畫廊”,是大化水電站建成後形成的寬300—500米的峽谷水庫。四季可泛舟觀賞兩岸的奇山秀水,壯村瑤寨,紅花、翠竹、柑桔、龍眼園林延綿不絕地展現,行舟期間,船移景換,使人賞心悅目。舍舟登岸,可遊覽古河仙女洞。

山海奇觀

該區窪地是世上最陡最深最大的,斗淋和坡立谷地也是世所罕見的,地表喀斯特發育壯觀典型震懾人心,大面積、整體的高峰叢深窪地規模宏大、形態奇特,層次感強烈,組合奇妙,具有突出的奇特美、巧合美等美感特徵;地下河和洞穴結構複雜,為地下喀斯特發育所致。該區還具有獨特的人類生態環境。瑤族第二大支系布努瑤世代居住於此。民族風情濃郁。因此,該區既可以成為國家主要的科研、科普教育基地,又是科考、探險攀崖、採風寫生、民族風情旅遊的好去處。
其境內民族風情濃郁,旅遊景點眾多:有神韻絕異的雙福地下迷宮,如龍似帶的公路八里九彎,神秘的密洛陀宮,瀟灑的天街別墅,壯麗的觀山亭景,獨特的石國天都,神奇的火神弄,壯美的龍捲地,世外桃源般的“天下第一弄”這小小的一隅之谷猶如世外桃源,大有恍若隔世之感。

景點介紹

七百弄

七百弄位於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西北部。 這是一個被上帝青睞的地方。上帝賜予它神奇壯麗天下獨絕的美景。於是它擁有世界上發育最典型的喀斯特高峰叢深窪地貌景觀。 這又是一個被魔鬼詛咒的地方。魔鬼偷走了人類賴以生存的水和土。因此多少年來它一直是廣西貧困山區的代名詞。
所謂“弄”,瑤語為深窪地的意思,它是山與山拱起的掌心,是山與山連結的腳窩,峰叢窪地層層相疊,窪上有窪。瑤民就居住在弄底,傍山建房,耕種“碗一塊瓢一塊”的土地。
在七百弄地區251平方公里內,有海拔800---1000米的山峰5000多座,千姿百態的深窪地1300多個(當地瑤語稱之為“弄”)。該地區的窪地是世上最陡最深最大的,斗淋和坡立谷地也是世所罕見的,喀斯特地貌發育壯觀典型震懾人心。放眼望去,重巒迭嶂,氣勢磅礴;山岩嶙峋,崎嶇突兀;千峰競秀,形態各異,擬人狀物,如鬼斧神工。
瑤族第二大支系布努瑤世代居住於此,324個原始古樸的瑤寨分布點綴於窪地底部。因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改土歸流,官府在該地區設團總局,局以下設七個村團,每個村團下轄100多個弄,故得名“七百弄”。

蓮花山

蓮花山,都陽到雙福12公里的路,落在一個長長的峽谷上。一路上從右邊仰望,藍天白雲下,是一座座雄渾險峻的山峰,有別於七百弄內連綿秀挺的峰叢。沿途經過茶芽、那休、下林、上林等幾個小村屯。這幾個村名是舊地圖上的名稱,在老地圖上標的是老福。上林是路經的最後一個小村,距雙福2.7公里。過了上林約1公里處,往右邊山上看,可見一個小亭子,從山腳下有小路蜿蜒上山,通往蓮花山。蓮花山由周圍5個峰組成,合圍成蓮花狀,最高峰海拔1101米。蓮花山上有一處道教廟觀,香火旺盛,上山的五千級台階據說全為香客捐資所建。蓮花山頂峰距上林村的直線距離僅2公里,但上山的小路長約3公里,高差約900米。除了對香客有很大吸引力外,登高一覽眾山,或者觀日出,蓮花山都是個不錯的選擇。七百弄的峰叢海拔多為800——1000米,高於1000米的不多,站在蓮花山上,七百弄的層巒疊嶂盡在腳下。登蓮花山需要足夠的時間和體力,登山前應慎作決定。

民族風情

每年農曆5月29日瑤族人民傳統的重要節日“祝著節”。每年這個時候大化瑤族自治縣七百弄鄉府前彩旗飄飄,笑語喧天,鑼鼓陣陣,歡歌飛揚。來自該鄉各村屯近3000名瑤族同胞,與縣、鄉及周邊兄弟鄉鎮的領導、嘉賓一起,隆重慶祝自己的節日。這天的慶祝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有傳統的“笑酒”、“對歌”、“打銅鼓”、“竹竿舞”、“戲鳥”等,也有新編節目,如歌舞《密洛駝與布洛西》、新瑤、壯歌對唱、瑤歌大合唱等。瑤族“銅鼓舞”、“鼓連鑼”、“十面鼓舞”,鼓聲鏗鏘,舞姿優美,舞步穩健;瑤歌對唱、壯歌對唱、歌里唱出祈求風調雨順,四季平安、六畜興旺。

物產資源

景區內喬木主要有松、杉、任豆、香椿、苦楝、木棉、楓樹、青岡樹、勻樹、大頭竹、刺竹;國家稀樹種有擎天樹、金絲李等。
土特產主要有大甲粳、香糯、黑豆、黑芝麻、火麻、向日葵、南瓜、花生油、木薯乾片、芭蕉芋、生薑、油桐、紗紙、龍眼、板栗。
野生動物及水產有:黑、麻、花三種毛色的山羊;蛤蚧、蛇類、野豬、黃猄、野山羊、猴子、山雞、毛雞、果子狸、穿山甲、竹鼠等;劍魚、巴馬純唇魚、暗岩魚和長尾唇四種特有魚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