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酸鹼質子理論提出的同年,路易斯(Lewis)提出了酸鹼電子理論。電子理論認為,凡是可以接受電子對的物質稱為酸,凡是可以給出電子對的物質稱為鹼。因此酸是電子對的接受體,鹼是電子對的給予體。它認為酸鹼反應的實質是形成配位鍵生成酸鹼配合物的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義酸鹼理論
- 提出者:路易斯
- 定義:凡是可以接受電子對的物質稱
- 適應範圍:極廣泛
定義,簡介,
定義
在酸鹼質子理論提出的同年,路易斯(Lewis)提出了酸鹼電子理論。電子理論認為,凡是可以接受電子對的物質稱為酸,凡是可以給出電子對的物質稱為鹼。因此酸是電子對的接受體,鹼是電子對的給予體。它認為酸鹼反應的實質是形成配位鍵生成酸鹼配合物的過程。
簡介
這種酸鹼的定義涉及到了物質的微觀結構,使酸鹼理論與物質結構產生了有機的聯繫。
在反應 NaOH + HCl → NaCl + H2O 和反應 BaCl2 + Na2SO4 → BaSO4 + 2NaCl 之中兩種酸鹼配合物中的酸鹼互相交叉取代,生成兩種新的酸鹼配合物。這種取代反應稱為雙取代反應。
在酸鹼電子理論中,一種物質究竟屬於酸還是屬於鹼,還是酸鹼配合物,應該在具體的反應中確定。在反應中起酸作用的是酸,起鹼作用的是鹼,而不能脫離環境去辨認物質的歸屬。
接著這一理論,幾乎所有的正離子都能起酸的作用,負離子都能起鹼的作用,絕大多數的物質都能歸為酸、鹼 或酸鹼配合物。而且大多數反應都可以歸為酸鹼之間的反應或酸鹼與酸鹼配合物之間的反應。可見這一理論的適應面極廣泛。也正是由於這一理論包羅萬象,所以顯得酸鹼的特徵不明顯,這也是酸鹼電子理論的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