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動量定理

廣義動量定理

廣義動量定理(General Theorem of Momentum)的公式為:Fαt=MV。其中的F表示力量,包括智力,體力,想像力等各種力量,而不局限於物理學上定義的力量;α表示方向,t表示時間。M表示廣義的質量,V表示廣義的速度。將MV稱作成果。成果與4個因素有關,力量的大小,方向的正確與否,作用點以及在目標上所花費的時間。成果MV是力量F在正確的方向α上作用於合適的作用點,經過時間t的積累效應。廣義動量定理不僅適用於戰爭,管理學和經濟學,還適用於其他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義動量定理
  • 外文名:General Theorem of Momentum
  • 公式:Fαt=MV
  • 類別:物理學
公式,來源,與動量定理,套用,

公式

廣義動量定理(GeneralTheoremofMomentum)的公式為:Fαt=MV。其中的F表示力量,包括智力,體力,想像力等各種力量,而不局限於物理學上定義的力量;α表示方向,t表示時間。M表示廣義的質量,V表示廣義的速度。將MV稱作成果。成果與4個因素有關,力量的大小,方向的正確與否,作用點以及在目標上所花費的時間。成果MV是力量F在正確的方向α上作用於合適的作用點,經過時間t的積累效應。廣義動量定理不僅適用於戰爭,管理學和經濟學,還適用於其他學科。

來源

1)愛因斯坦成功秘訣
有一次,一個美國記者問愛因斯坦關於他成功的秘訣。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還是二十二歲的青年時,我已經發現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這公式的秘密告訴你,那就是A=X+Y+Z!A就是成功,X就是正確的方法,Y是努力工作,Z是少說廢話!這公式對我有用,我想對許多人也一樣有用。”
愛因斯坦說要想成功,需要有正確的方法,努力工作和少說廢話。如果沒有正確的方法,或者不努力工作或者總說廢話都不會成功,可見正確的方法,努力工作和少說廢話是成功的3個要素,需要同時滿足,他們之間不是加法的關係而應該用乘法表示,即
A=X×Y×Z
也就是:成功=正確的方法×努力工作×少說廢話
2)稻盛和夫的結果方程式
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在《活法》中寫道:
“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總之,人生或工作的結果是由這三個要素用“乘法”算出的乘積,絕不是“加法”。
首先,所謂能力,也可以換句話說,是指才能、智力,更多是指先天方面的資質。健康的體魄、運動神經應該屬於這一類。所謂熱情,是指從事本職工作的激情或努力的態度,是可以根據自己意願進行控制的後天方面的因素。這兩個因素都可以分別用零分至一百分表示。
因為是乘法,所以即使是有能力而缺乏熱情也不會有好結果。相反,自知沒有能力而以燃燒的激情對待人生和工作,最終將比擁有先天資質者的結果好得多。
此外,還有“思維方式”的問題。這是三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因此說“思維方式決定人生”也並不過分。思維方式這個詞好像很陌生,其實它是精神應有的狀態或對待人生的態度,也包括前文提到的哲學、理念或者思想等。思維方式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有負數。它不只是零,還有低於零的負數。它的範圍很寬,從正100分至負100分。就像剛才所說的那樣,有能力,有熱情,但是思維方式卻犯了方向性的錯誤,僅此一點就會得到相反的結果。思維方式是負數則用乘法算出的結果只能是負數。”
稻盛和夫總結的結果的方程式為: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與愛因斯坦的成功方程式:成功=正確的方法×努力工作×少說廢話相比,會發現兩者所說的道理是一樣的。成功和結果都是成果,正確的方法和思維方式也是相似的,努力工作和能力是類同的,而少說廢話與熱情所闡釋的都是要多用時間在目標上。
而在物理學上有動量定理為:
Ft=mvt-mv0=Δmv
其中m表示物體的質量,vt表示物體的末速度,v0表示物體的初速度,F表示作用於質量m上的力量,t表示F作用的時間。而這個公式中的vt,v0和F都是矢量,即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動量定理反映了力對時間的累積效應(衝量),其增量是力在時間上的積累。
此處為了便於分析,將矢量F分解成標量F與方向α的乘積;即得到公式為
Fαt=Δmv即
力在時間上的積累效應=力量×方向×時間
將愛因斯坦的成功公式,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和動量定理放在一起進行比較。
成功=正確的方法×努力工作×少說廢話
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力在時間上的積累效應=力量×方向×時間
你會發現這3個方程式是完全相同的,即正確的方法和思維方式都是指方向,努力工作和能力都是指力量,而少說廢話和熱情都是指時間,即力量的作用時間。愛因斯坦和稻盛和夫拓展了動量定理的套用範圍,為了與物理上的動量定理進行區分,定義
Fαt=MV
為廣義動量定理。其中的F表示力量,包括智力,體力,想像力等各種力量,而不局限於物理學上定義的力量;α表示方向(取值-1到1),t表示時間。MV為增量,M表示廣義的質量,V表示廣義的速度。將MV稱作成果。即可以說成果需要在正確的方向上持續的努力。美國已故勵志大師厄爾·南丁格爾說:“成功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實現一個有價值理想的過程。”成功就是一種成果,而持續不斷就是要一直花費時間,實現則需要力量去達到,而有價值的理想就是正確的方向。
成果與4個因素有關,力量的大小,方向的正確與否,作用點以及在目標上所花費的時間。如果想讓成果更大,那么增加力量,方向更加正確,選擇合適的作用點,增加努力的時間都可以達到增加成果的效果。
動量定理的所有原則,廣義定理都適用,並且作者會在後文擴展廣義質量和廣義速度。廣義動量定理非常有用,它沒有適用範圍的限制,作者會用廣義動量定理來分析戰爭,管理學和經濟學。

與動量定理

動量定理推導過程
如圖所示,外力F作用於質量為m的小方塊,時間為t,v0、vt表示物體的初速度、末速度,如圖所示。
動量定理圖
廣義動量定理
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F=am
推出a=F/m
代入速度公式,得
vt=v0+at
得到vt=v0+Ft/m
化簡得到
mvt-mv0=Ft
即Ft=mvt-mv0=Δmv
把mv做為描述運動狀態的量,叫動量。但其適用範圍既包含巨觀、低速物體,也適用於微觀、高速物體。
動量定理為Ft=Δmv,因為力量F為矢量,包括力的大小和方向,將力的方向用α表示出來(α取值範圍為-1到1,即力量與速度方向夾角的餘弦值),則得到動量定理:Fαt=Δmv。將m和v換成M和V,則得到廣義動量定理:
Fαt=ΔMV
動能定理Fαt=Δmv反映的是力在時間上的積累。即一外力作用於一質量為m的物體,時間為t,初速度為0。則在時間t後物體的速度為v,質量為m未變,動量為mv。即力量F作用於質量為m物體t秒後的積累效應為Δmv。速度的變化是由力量F引起。
廣義動能定理Fαt=ΔMV反映的也是力在時間上的積累。在動量定理中,物體的質量m不可變,速度v可變。在廣義動量定理中,廣義質量和廣義速度均可變。為了敘述方便,廣義動量定理公式簡化為
Fαt=MV
其中MV表示的廣義動量增量。
假設一名制針工人用原材料一秒能製造1枚大頭針,則1枚/秒就是制針工人的廣義速度;這名工人60秒能製造60枚大頭針,這六十枚大頭針就是這名制針工人的力量在60秒鐘內所積累的廣義質量。廣義動量定理的解釋是,這名制針工人將自己的力量F作用於原材料(力的作用點)來生產大頭針(方向α),60秒(時間t)生產了60枚大頭針,60枚*1枚/秒就是這名工人60秒的成果,而60枚大頭針就是這名工人所創造的的廣義質量。而當這名工人增加工作時間t時,他所能產生的成果也在增加。120秒的時間能產生120枚大頭針的廣義質量。即增加時間,可以增加成果的產出。而當這名工人由於熟練或者使用工具而使自己的力量F增加時,他所能創造的成果也在增加。比如他的制針能力是以前的2倍,則60秒的時間t內,他能創造120枚大頭針的廣義質量。即增加力量會增加成果的產出。假設這名工人以前在制針時還需要將製造好的大頭針進行包裝(即力量與制針的方向的夾角不為0,即α<1),而現在他將所有的力量都用於製造大頭針(即α=1),則此工人的成果也在增加。即增加力量用在所要產出的方向上,產出會增加。假設此工人現在將力量F作用於更好的制釘設備進行制釘,則他的成果會增加。說明力的作用點會影響產出的成果。高德拉特博士的TOC理論的核心就是找到一個系統的關鍵槓桿點(力的作用點),然後將力量作用於這個槓桿點,從而增加系統的有效產出。
影響成果的要素
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有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點。每一個要素引用2個小例子來解釋。
1)力的大小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力越大,效果越大。
力的大小對效果的影響
廣義動量定理

2)力的方向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方向越正確,效果越大。
力的方向對效果的影響
廣義動量定理

3)力的作用點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作用點越合適,效果越大。
力的作用點對效果的影響
廣義動量定理

在廣義動量定理里,以α表示力的方向。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有關。而動力定理是力在時間上的積累。即力作用於某物體,一段時間t之後的結果。所以廣義動量定理Fαt=MV與過程四要素力量F,方向α,作用點和時間有關。力量F越大,方向α越正確,作用點越合適,時間t越長,成果MV就越大。
成果與4個因素有關,力量的大小,方向的正確與否,以及在目標上所花費的時間。一個人做計程車司機,創立一家企業或者做一名醫生所作出的結果是不同的,這與這個人選擇的力的作用點有關。所以成果還與力的作用點有關。澳大利亞華人經濟學家楊小凱用超邊際分析方法來分析人對專業做什麼樣的選擇。
人做出的成果會影響環境,環境也會影響他的成果,所以成果還和環境有關。成果和環境的互相影響,是系統思考要解決的問題。作者將Fαt稱為過程,與其相關的市場叫做過程市場;而將MV稱為成果,與其相關的市場叫做成果市場。這點作者會在經濟學那章詳細闡釋。而企業市場包含過程市場和成果市場,但企業市場主要是過程市場,是創造成果的地方。成果市場包含過程市場和成果市場,但主要是成果市場,是大家進行交換的地方。因此,作者將企業市場和其他創造成果的市場稱為過程市場。其特徵為企業組織原材料,資本,人力資源等,然後通過力量(F)作用於這些這些原材料(作用點),按照工藝指導去生產某種產品(方向α),經過一段時間(t),產生了某種產品(成果MV)。作者將成果市場稱為交易市場。其特徵為企業通過交易在交易市場獲得生產所必需的原材料等,然後將這些原材料在過程市場中生產出產品,再到交易市場進行交易。

套用

廣義動量定理在戰爭中的運用
在戰爭上,本文討論戰爭的核心原則,常規作戰與游擊作戰的異同,兵力數量和武器裝備對戰局的影響,作戰方式對勝敗的影響等方面。戰爭是敵對雙方互相毀滅的過程,不僅能毀滅人類所創造的文明,更是毀滅了創造人類文明本身的人類。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其目的是為了利益,也可以說戰爭是為了更好的和平。戰爭可以通過智謀,外交,戰鬥等途徑而取得勝利,進而達到政治目的,獲得利益。戰鬥只是戰爭的一種形式,戰鬥的目的是追求有效的消滅敵人,並且減少自身的傷亡。即戰鬥的目的是追求戰鬥力盈餘最大化。追求戰鬥力盈餘最大化又可以分為追求自身戰鬥力最大化,這是戰爭論的核心;另一個是追求對手實力最小化,這是戰略論的核心。會戰四原則是戰爭的基本原則,貫穿的基本原理是廣義動量定理Fαt=MV和系統思考。(1)用最高的精力使用我們所可能動用的一切兵力(增加F);(2)儘可能集中兵力在準備作決定性打擊的點上(選擇作用點);(3)不可浪費時間,行動快速始可制敵機先(時間t)。奇襲(方向α),為獲致勝利的最強力因素;(4)用最高的精力來追隨已獲的成功。追擊已敗的敵人實為獲致勝果的唯一手段(系統思考分析互動影響)。戰鬥通過分散敵人的兵力以減少敵人的戰鬥力,集中自己的兵力以獲得局部的兵力對比優勢,使用包圍的戰鬥方式,以增加兵力的協同作用,有效減少自身的傷亡,從而增加對方的傷亡。通過分散敵人兵力,集中自己兵力,造成局部兵力對比優勢,各個擊破敵人,最終取得戰鬥的勝利。
戰爭總結圖
戰爭總結圖戰爭總結圖
廣義動量定理在管理學中的運用
企業和管理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類的進化,即為了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企業的直接目的是利潤最大化,企業只有滿足顧客的需求才能創造利潤,而滿足客戶需求而創造利潤的過程就是在增加社會的物質財富,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每一個企業都有自身的使命,利用自身的專長創造物質財富。利潤是考量企業有效性的一種指標,大部分時候是和社會的發展正相關的。一旦企業超越了生存的危機,就應該進化去重視社會貢獻,而不只是關注於利潤。
德魯克為管理學提供了理論基礎,他指出企業的唯一宗旨就是創造顧客,所以企業有且只有兩項職能:創新和市場行銷。這和經濟學上的專業化與分工合作有異曲同工之妙,創新和專業化都能增加有效產出,市場行銷和分工合作都可以增加交易量。
管理學的深層原理就是廣義動量定理Fαt=MV,成果MV就是力量F在方向α上施加於作用點經過時間t的積累。廣義動量定理過程包括四要素,力量F,方向α,時間t和力量的作用點;成果MV包括廣義質量M和廣義速度V;增加這六個要素就能增加成果。眾多管理學家的管理理論均符合廣義動量定理。在力量F上,哈默爾提出了核心競爭力;在方向α上,麥可·波特提出了三大競爭戰略,赫爾伯特·西蒙提出了管理決策理論,本文提出了17種企業戰略包括力量最大化戰略,歧異化戰略,競時戰略,聚焦戰略,競質戰略,競速戰略,消費者利益最大化戰略,成本最小化戰略,銷售量最大化戰略,渠道戰略,創造需求戰略,模仿戰略,攻敵弱點戰略,對手競爭力最小化戰略,合作戰略,協同戰略,正反饋戰略。其中戰略1到6來自於廣義動量定理,戰略7到12來自於利潤函式與需求定律框圖,戰略13和14來自於軍事,戰略15到17來自於系統分析。在時間t上,德魯克等管理學家提出了時間的管理原則,增加有效工作時間,可以增加產出。在作用點上,克里斯坦森提出了破壞性創新,指出客戶的需求從功能性向可靠性,便利性和價格的轉移,而競爭的焦點和企業成功的衡量標準也隨之轉移;傑克·特勞特通過在行銷上的聚焦,提出了定位理論;高德拉特在生產流程約束上的聚焦,提出了TOC制約理論。增加力量F的大小,提高力量方向α的準確性,增加時間t,選擇合適的作用點,都可以增加成果MV的大小。在廣義質量M上,戴明提出了14要點,朱蘭提出了朱蘭三部曲,克勞斯比提出了零缺陷,摩托羅拉提出了六西格瑪;在廣義速度V上,福特創造了流水線生產,大野耐一創造了精益生產,高德拉特創造了制約理論。提高廣義質量M和廣義速度V,可以增加成果MV。
在系統思考上,彼得·聖吉將控制理論上的負反饋與正反饋模型引入管理學,提出了第五項修煉。馬太效應,比爾·蓋茨的正反饋理論,巴菲特的滾雪球理論,賈伯斯的平台理論和索羅斯的反身理論均是正反饋模。系統思考(SystemsThinking)用來分析各種因素的互動作用。本章通過系統思考給出了企業的總利潤函式,指出了商品價值,成本,價格和銷售量之間的關係,提出消費者盈餘決定銷售量,價格決定最低消費者層次。廣義動量定理Fαt=MV用來分析如何增加成果,系統思考用來分析各種因素的互動影響,它們共同構成管理學最基本的原理。
管理學總結圖
管理學總結圖管理學總結圖
廣義動量定理在經濟學中的運用
在經濟學通論中,介紹了學習(資源配置—科斯定理),競爭(博弈論),創新(創新理論),合作和交易(分工合作與專業化)這五種增加有效產出的手段,這五種手段符合廣義動量定理Fαt=MV。使用系統思考分析來自身與環境之間的互動作用,包括需求定律分析,五種手段,貨幣框圖分析,凱恩斯主義分析,有效需求與就業量的分析,經濟周期與經濟危機的分析,拉弗曲線與稅收的分析,吉芬物品,水與鑽石悖論,碗型曲線,市場與廣義動量定理分析,政府的經濟職能等。
經濟學的根本目的是進化,即促進人類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具體目標是實現人民物質財富最大化。實現物質財富最大化有5種手段,分別為學習,競爭,創新,合作與交易,它們均符合廣義動量定理。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沒有創新,經濟會停止發展,人類會停止進步。
在分工與專業化的分析中指出亞當·斯密國富論中分工理論提高效率的三個原因就是廣義動量定理Fαt=MV。1)勞動技巧,熟練程度的提高和機械的發明均是增加了力量F;2)減少轉換時間的損失就是增加了有效工作時間t;3)勞動簡單化和專門化就是力量的作用點明確,力量的方向α偏差減少,使方向α增加,增加了力量的準確度並減少力量轉變的損失。所以增加了力量F,時間t,方向α和選擇合適作用點,成果MV會增加。
廣義動量定理Fαt=MV和系統思考是分析經濟學的兩大工具,用廣義動量定理來分析如何取得成果,用系統思考來分析各種因素的互動影響。
經濟學總結圖
經濟學總結圖經濟學總結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