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西樵山國家森林公園

廣東西樵山國家森林公園

廣東西樵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佛山市南海區的西南部,地處廣州市,佛山市順德區、高明區與江門市之間,北距廣州市區僅45千米,離佛山27千米,突兀於珠江三角洲西部平原之上,東臨北江下游幹道,西瀕西江下游幹道,地理坐標:北緯22°55′-22°57′,東經112°56′-113°0′;總面積1400公頃。

廣東西樵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廣東省中部三水盆地西南端,是三水盆地火山岩系列的一部分,經同位素年齡測定,年齡值為37.6-47.9Ma,相當於始新世晚期,屬於喜山期第Ⅳ階段火山活動的產物。西樵山是一座新生代火山,山體為近等軸狀的錐體,直徑約4千米,面積14平方千米。頂部地勢平緩,由眾多波狀起伏的小山組成,主峰大科峰海拔344.4米。邊部山體挺拔陡峻,海拔一般大於200米。

1994年12月,廣東西樵山國家森林公園經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廣東西樵山國家森林公園
  • 地理位置: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
  • 面積:1400公頃
  • 級別:國家級
  • 地理區域:三水盆地
  • 氣候帶: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 植被類型:南亞熱帶溝谷雨林
  • 管理單位:佛山市林業局
  • 批准時間:1994年12月
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土壤類型,氣候特點,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主要景點,觀音文化苑,天湖公園,白雲洞,開發建設,基礎建設,品牌建設,交通線路,交通,路線,歷史人文,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廣東西樵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佛山市南海區的西南部,地處廣州市,佛山市順德區、高明區與江門市之間,北距廣州市區僅45千米,離佛山27千米,突兀於珠江三角洲西部平原之上,東臨北江下游幹道,西瀕西江下游幹道,地理坐標:北緯22°55′-22°57′,東經112°56′-113°0′;總面積1400公頃。
廣東西樵山國家森林公園

地形地貌

廣東西樵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廣東省中部三水盆地西南端,是三水盆地火山岩系列的一部分,經同位素年齡測定,年齡值為37.6-47.9Ma,相當於始新世晚期,屬於喜山期第Ⅳ階段火山活動的產物。西樵山是一座新生代火山,山體為近等軸狀的錐體,直徑約4千米,面積14平方千米。頂部地勢平緩,由眾多波狀起伏的小山組成,主峰大科峰海拔344.4米。邊部山體挺拔陡峻,海拔一般大於200米。

土壤類型

廣東西樵山國家森林公園土壤類型是主要發育在粗面岩、凝灰岩基質上的赤紅壤,以中土層為多。由於母岩多具氣孔狀結構,節理髮育,原生節理與後生裂隙縱橫交錯,易風化,母質層較厚,易於吸水儲水,潛水十分豐富。總的來看,土壤肥力好,屬火山灰酸性土,土壤土層以中薄層為主,石礫含量多,達到20%—62%;有機質含量2.52%;氮肥情況良好;缺鉀、磷明顯。

氣候特點

廣東西樵山國家森林公園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暖夏涼,四季溫和,水熱充足,降雨充沛。溫暖多雨為其氣候基本特徵,夏季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夏季炎熱,受東南季風的影響,降水豐富;冬季相對溫暖,平均氣溫10℃左右。年平均氣溫在21℃至22℃之間,最冷月平均氣溫13℃,最熱月平均氣溫28℃,年平均降雨量1600多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4至9月份,約占全年降雨量的百分之八十。
廣東西樵山國家森林公園廣東西樵山國家森林公園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廣東西樵山國家森林公園主要的植被類型有闊葉林、南亞熱帶溝谷雨林、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亞熱帶針葉林、亞熱帶針闊混交林、南亞熱帶竹林、南亞熱帶竹闊混交林等。在西樵山山體範圍內,自然生長和人工栽培的植物種類有800種以上,其中喬灌木有400種左右。其中蕨類植物16科;裸子植物8科;被子植物127科。古樹名有14科28株,其中榕樹4株(桑科),木棉4株(木棉科),楓香3株(金縷梅科),秋楓1株(大戟科),銀杏2株(銀杏科),丹桂3株(木犀科),羅漢松1株(羅漢松科),芒果1株(漆樹科),馬尾松1株(松科),樟樹2株(樟科),桂木2株(桑科),荷木1株(山茶科),含笑1株(木蘭科),龍眼1株(無患子科),陽桃1株(酢漿草科)。樹齡在300年以上的僅有1棵,是位於翠岩景區丹桂園門口的含笑,為一級保護古樹名木,其他均為二級保護古樹名木。

動物資源

廣東西樵山國家森林公園共有野生脊椎動物220種,其中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分別為31種、115種、48種、26種。其中,哺乳類野生動物中,有國家II級重點保護動物2種,分別為穿山甲、小靈貓;廣東省重點保護動物4種,食蟹獴、紅頰獴、豹貓、豪豬。鳥類中,有國家II級保護動物19種,包括白鷳、蛇雕、游隼等;廣東省重點保護動物有9種,包括蒼鷺、小白鷺等。爬行類中,有國家I級保護動物1種,為蟒蛇;廣東省重點保護動物1種,即平胸龜。兩棲類中,有國家II級保護動物1種,為虎紋蛙;2種廣東省重點保護動物,為棘胸蛙和沼蛙。均為珍稀瀕危保護級別。

主要景點

觀音文化苑

南海觀音文化苑(寶峰寺)景區位於廣東西樵山國家森林公園中部大仙峰上,海拔290米,占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依山而建,層疊而上,整個景區呈金字塔型,最高處南海觀音銅製法像高達61.9米。
觀音文化苑觀音文化苑

天湖公園

天湖公園位於廣東西樵山國家森林公園內西北部,碧波瀲灩的天湖原是西樵山西北面的一個古火山口,方圓約120畝水面,三面為翠峰環抱,北面為一巨壩,兩端建有龍珠亭、問龍亭、依天亭和水月軒,東西湖岸還分別建有待月亭,伴月亭和鴛鴦閣等。湖東有九曲橋跨水面,湖南高踞一座“觀龍樓”,是專為民間賽龍舟活動而興建的。早在明代,西樵山就有“半山扒龍船”的民俗活動。每逢五一、國慶黃金周都會舉行盛大的“黃飛鴻杯”獅王爭霸賽或其他活動。
天湖公園天湖公園

白雲洞

白雲洞景區位於廣東西樵山國家森林公園內西北麓,白雲洞是歷代文人名流會聚之地,因此這裡也成了儒、佛、道三家薈萃之地,著名的有供奉呂洞賓的雲泉仙館,傳說呂洞賓曾到西樵山採摘靈芝,其道家弟子便在此建起了“雲泉仙館”,洞口的“奎光樓”飛檐傍雲,如指天的文筆,是讀書人藉以祈求文運亨通的魁星。湖旁建有三湖書院,一座兩進,門匾為民族英雄林則徐題署,剛健有力。清代大學士康有為青年時曾在此處讀書。
白雲洞白雲洞

開發建設

基礎建設

1985年3月3日,廣東西樵山國家森林公園內民樂大橋建成通車;3月20日,中共南海縣委、南海縣政府決定成立西樵山旅遊區建設委員會。
1992年5月30日,廣東西樵山國家森林公園內西樵文化中心投入使用;6月19日,西樵綜合市場落成投入使用。

品牌建設

1994年12月,廣東西樵山國家森林公園經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交通線路

交通

南海區市區乘24路公共汽車,至廣東西樵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
廣州客運站、流花車站、窖口車站乘坐西樵山直通車到廣東西樵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

路線

深圳、東莞方向:廣深高速直達廣州,轉廣佛高速,到南海南莊路口下車,直達西樵
中山、順德方向:中山-順德大良-順德龍江-南海沙頭-西樵,或從中山-順德大良-順德樂從-南海南莊-西樵
佛山、南海方向:佛山-南莊-西樵;桂城-羅村-金沙-西樵

歷史人文

廣東西樵山國家森林公園歷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時代中期,那時就有人類活動,並創造了“雙肩石文化器”,其打造的細石器和雙肩石斧精細實用,深刻的影響了珠江流域的原始文明,被譽為“珠江文明的燈塔”;
明朝和清朝,包括湛若水、何白雲在內的一大批文人相繼隱居西樵山,在此探求理學,吟詩作畫,使西樵山獲得了“南粵理學名山”的美譽;
西樵山還是以黃飛鴻為代表的“南拳文化”的發源地,黃飛鴻誕生於此地,苦煉武功,修心養德,成為武術界的一代宗師。此外,也有不少文人墨客如秦牧、黃施民等都在此留下讚美的詩句。
1958年發現的西樵山文化遺址牞主要分布在西樵山東南坡、中部,是中國新石器時代三大石器製造場遺址之一。經中山大學、廣東省博物館等單位多次發掘,出土遺物非常豐富,有加工石器用的工具石砧、石錘、琢錘,石器生產工具有石球砍砸器、刮削器、石斧、石錛、石鏟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