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茂名盆地始新世植物區系及古氣候定量研究》是依託中山大學,由金建華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茂名盆地始新世植物區系及古氣候定量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金建華
- 依託單位:中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廣東地處南亞熱帶,植物多樣性非常豐富,僅次於雲南和四川,區系組成以泛熱帶和熱帶-亞熱帶成分占優勢,其中的表征科很多在始新世即已出現。第四紀冰期嶺南地區成為很多植物的避難所,因此本區保存了很多珍稀、瀕危、特有和古老的類群。本項目將詳細研究廣東茂名盆地始新世植物區系的組成特徵和性質,恢復古植被,利用葉相分析法和共存因子分析法進一步定量分析古氣候。在此基礎上,與鄰區海南島長昌盆地始新世植物區系、古植被和古氣候進行對比,進而分析華南熱帶、亞熱帶地區始新世植物區系、古植被和古氣候的區域變化特徵。本項目是首次系統研究華南熱帶和亞熱帶過渡地區始新世植物區系、古植被和古氣候,由於始新世是現代植物區系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本項目的研究成果不僅可為進一步探討華南地區現代植物區系和植被的歷史由來提供重要的古生物學和古生態學依據,同時對科學保護南亞熱帶生物多樣性以及研究當今全球變化也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結題摘要
“廣東茂名盆地始新世植物區系及古氣候定量研究”項目於2009年獲得批准,執行時間為2010.1.1-2012.12.31,在該面上項目的基礎上,分別於2011年和2012年獲得中俄雙邊協定項目“熱帶-亞熱帶過渡區始新世植被、古生態和古氣候:以廣東茂名盆地生物群為依據(2011.1.1-2012.12.31)”和中俄雙邊國際會議項目“第2次中俄東亞植物群演化與發展學術研討會(2012.1.1-12.31)”,合作單位均為俄羅斯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本項目系統研究和分析了廣東茂名盆地始新世油柑窩組和黃牛嶺組植物化石和孢粉化石組成特徵,重點研究了龍腦香科娑羅雙屬和阿丁楓科楓香屬果和葉化石,棕櫚科、羅漢松科和紫萁科的葉表皮特徵,豆科單子豆屬果化石,松科球果和松針化石,以及大戟科和桃金孃科木化石解剖特徵。作為對比,還研究了海南島長昌盆地始新世長昌組阿丁楓科、棕櫚科、羅漢松科和紫萁科植物化石葉表皮,豆科單子豆屬、芸香科(或苦木科)錢耐屬、錦葵科滇桐屬和茜草科巴戟天屬果實化石,槐葉萍科槐葉萍屬(包括浮水葉、沉水葉、小孢子囊和小孢子)和蓮科蓮屬(包括葉、蓮蓬、根狀莖和果實)不同器官化石,以及大戟科和阿丁楓科木化石解剖特徵。上述研究建立了18個化石新種。在上述化石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廣東茂名盆地始新世植物區系和古氣候特徵,定量重建了古大氣CO2濃度。上述龍腦香科植物的發現,反映了本區始新世總體為濕熱的熱帶環境,同時,由於還保存有松科等較多溫帶區系成分,推測始新世廣東茂名盆地周圍還存在較高海拔的山地。 目前已發表9篇學術論文(SCI收錄),還有1篇已接受,2篇審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