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關於加快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關於加快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於2014年12月31日發布,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服務業發展的工作部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關於加快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 性質:實施意見
  • 地點:廣東省
  • 發布時間:2014年12月31日
檔案發布,檔案內容,

檔案發布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順德區人民政府,省直有關部門: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服務業發展的工作部署,推動全省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經省人民政府同意,制定以下實施意見。

檔案內容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圍繞“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總目標,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通過“兩化融合”引領帶動,促進工業、信息產業、生產性服務業協同發展。加快整合生產性服務業資源,創新生產性服務業模式,構建生產性服務業體系,促進全省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二)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在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的基礎上,積極發揮政府的引導支持作用,在財政、金融、土地、產業等方面對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給予支持。
——堅持服務生產與促進升級相結合。在服務於生產、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附加值的同時,拓展最佳化產業鏈條,提升產業整體素質,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堅持技術進步與模式創新相結合。積極把握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進步帶來的資源整合、模式創新和新興服務拓展等重大機遇,通過創新驅動,促進生產性服務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堅持立足本土與跨區域合作相結合。既要引導生產性服務業在製造業集中區域和功能區集聚發展,也要加強與境內外生產性服務業領域合作,在更大的區域範圍整合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資源,構建生產服務網路體系。
(三)發展導向。
——促進制造業服務化。積極拓展製造業產業鏈條,增加生產服務要素在製造業投入產出活動中的比重,促進制造業從以產品為中心向服務增值延伸。鼓勵製造業外包非核心業務,強化產業鏈兩端資源投入,推動產品生產商向服務商轉型。
——促進服務業製造化。鼓勵研發、工業設計、電子商務、雲計算、物聯網等服務企業,通過新技術、新設計、新平台建設,主導新產品生產,打造自有新品牌,向掌控產品品牌和核心技術的高端服務業轉型。支持服務企業通過消費需求大數據分析,推廣個性化、多樣化的以銷定產模式,實現精準生產和精確製造。
——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和服務化融合。推動信息技術套用於生產性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成果套用於工業和信息產業,提高工業和信息產業附加值;通過“兩化融合”促進服務化發展,通過服務化發展為“兩化融合”拓展空間,實現工業化、信息化和服務化深度融合。
(四)發展目標。到2017年,全省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生產性服務業快速發展,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生產性服務業與工業、信息產業有機融合,初步建立結構最佳化、功能完備的高效生產性服務業體系。
到2020年,全省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生產性服務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生產服務要素整合能力不斷加強,生產性服務業與工業、信息產業進一步融合,建成全國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基地和亞太地區具有較強輻射能力的生產性服務業中心。
二、主要任務
(五)大力發展工業設計。進一步完善工業設計發展載體,鼓勵工業企業剝離設計服務,成立獨立工業設計企業;引導大型工業企業建設內部工業設計機構,鼓勵建設國家級、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加快引進國外知名設計機構,鼓勵民資興辦工業設計機構,舉辦工業設計大賽,構建工業設計公共服務平台。加快提升工業設計創新水平,鼓勵開展工業設計相關基礎研究,支持工業設計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等方面的研發套用,推動制定設計行業標準,促進工業設計向高端綜合設計服務轉變。加大力度推動工業設計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鼓勵工業設計與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創意產業、生態設計、傳統工藝美術產業融合發展,依託我省現有的家具、服裝、箱包、家電、建材、燈飾、鐘錶、黃金珠寶、五金製品等產業集群,推動工業設計走進產業集群,促進設計成果與企業對接。
到2017年,培育3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設計企業,10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20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到2020年,培育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設計企業,20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40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
(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完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積極培育物流市場,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支持企業外包物流業務;建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貨物配載中心,推進物流信息化、標準化建設;推進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為製造業企業提供供應鏈計畫、採購物流、入廠物流、交付物流、回收物流、信息追溯等集成服務;推動物流企業協作,加強珠三角物流一體化和信用體系建設。大力推廣現代物流技術裝備,重點推進北斗導航、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的套用,加快發展集拼分撥管理、空箱集管、貨單質押、代收貨款等物流新功能。研發推廣貨櫃電子標籤、托盤和貨架電子標籤、手持和車載閱讀器,鼓勵採用低能耗、低排放運輸工具和節能型倉儲設施。加快現代物流網路建設,以世界級工業物流基地為目標,建設空港、海港、公路、鐵路、郵政複合型物流基地;以產業集群為依託,建設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家電、家具、服裝、食品、玩具、陶瓷、金屬加工、石化、鋼鐵、能源等生產性服務型物流園區。
到2017年,物流業實現增加值5600億元,社會物流總額和物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以上,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重從2012年的15.1%下降到14.8%。到2020年,物流業實現增加值7100億元,社會物流總額和物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以上,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4.5%。
(七)加強供應鏈管理。加快培育供應鏈管理企業,支持一批供應鏈管理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加強中小企業與供應鏈管理龍頭企業合作,指導大型製造企業強化供應鏈管理;鼓勵供應鏈整合,推動供應鏈設計、供應鏈物流、供應鏈電子商務發展,著力提升面向製造業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服務水平。充分利用先進技術強化供應鏈管理,強化物聯網技術在供應鏈管理中套用,實現對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產成品和產品消費全過程識別和跟蹤,增強供應鏈管理可視性和可溯性,促進生產和銷售信息同步共享、消費需求及時反饋。鼓勵金融機構以核心企業為出發點的整條供應鏈提供金融服務,最佳化供應鏈生產要素資源配置,實現資金流、信息流、商流、物流暢通,通過創新金融服務推動實體經濟發展。
到2017年,培育10家供應鏈管理示範企業,供應鏈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基本實現專業化套用。到2020年,培育30家供應鏈管理示範企業,供應鏈實現專業化套用,套用水平接近或達到世界領先行列。
(八)加快電子商務發展。支持製造業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上網觸電,加強行業電子商務平台建設,支持製造企業利用電子商務轉型升級。通過電子商務促進電子採購分銷、網上定製以及上下游關聯企業業務協同發展;促進移動電子商務發展,大力發展個性化、精準化和線上線下融合(〇2〇)移動電子商務服務,積極利用寬頻網路提升移動電子商務套用,支持終端設備製造商、平台提供商、內容服務提供商和移動運營商合作發展;開展移動電子商務產業基地和創新基地試點示範。加強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建設,推動縣域電子商務發展,推進公共領域電商化套用;加快並規範集交易、標準化、電子認證、線上支付、物流和信用評估等服務於一體的第三方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台發展,引導中小微企業依託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平台開展業務;指導電子商務服務商開展專題服務,支持各地建設電子商務產業基地和園區。
到2017年,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5.6萬億元,規模以上企業電子商務套用率超過80%,行動網路零售額占網路零售總額接近50%。到2020年,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8萬億元,規模以上企業基本實現電子商務套用,行動網路零售額占網路零售總額比重超過60%。
(九)提升信息技術服務水平。推動物聯網發展和智慧型製造,鼓勵物聯網技術套用,推動物聯網產業發展,促進信息消費和智慧城市建設;鼓勵套用機器人裝備,實施“機器換人”智慧型化改造,推進工業無線感測網在自動化生產線上套用,拓展3D列印技術套用範圍,加快培育建設智慧型製造示範基地和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業產業帶。加強軟體開發,開展諮詢設計和信息安全服務,推動製造業企業與軟體提供商、信息服務提供商聯合提升企業數位化水平,建設自主時空信息服務平台。推動雲計算發展,實現製造業資源跨行業共享,建設面向工業生產的線上監測、遠程診斷、修理維護、檢驗檢測、產品認證等功能性雲計算服務平台。推動大數據管理套用,創新數據採集形式,建設企業情況綜合大資料庫,引導企業分析公眾數據需求,推動製造業產品向價值鏈高端跨越。鼓勵跨領域、跨平台套用,創新運用大數據工具,開發和推廣輕型信息化套用系統,在大數據系統支撐下實現產業重構和流程再造。
到2017年,培育建設10個智慧型製造示範基地,雲服務產業規模達到1600億元,雲終端製造產業規模達到4000億元。到2020年,智慧型製造產業規模達3000億元,雲服務產業規模達3000億元,雲終端製造產業規模達到6000億元。
(十)完善節能環保服務。完善我省重點行業單位產品能耗限額,選取行業試點開展能效對標活動,實行能效“領跑者”制度,制定重點行業能耗先進值。嚴格節能執法監察,開展重點用能單位能耗限額(標準)執行情況專項監察。加快發展節能循環經濟服務體系,大力發展節能投融資、能源審計、節能技改、節能評估、循環化改造、清潔生產審核、資源綜合利用、再製造等節能循環經濟服務體系,引導節能服務公司採取契約能源管理模式,為企業提供節能規劃、診斷、融資、運營等專業化服務。加快節能環保技術設備推廣套用,重點推廣高效節能電機、先進節能工業鍋爐、窯爐等技術設備。編制省重點節能環保技術設備(產品)推薦目錄,通過節能環保技術成果推介會、對接會、現場會等形式搭建公共服務平台,促進先進適用技術成果推廣套用。
到2017年,新增2-3個行業、累計在8個行業開展能效對標活動,公布對標行業能耗先進值;向社會推薦省重點節能環保技術設備(產品)30-40項。到2020年,新增3-5個行業、累計在10個行業開展能效對標活動,公布對標行業能耗先進值;向社會推薦省重點節能環保技術設備(產品)50-60項。
(十一)推動服務外包和品牌建設。鼓勵製造業發展服務外包業務,推動軟體服務外包,發展軟體開發、軟體測試、系統租賃、系統託管等信息技術外包,扶持基於信息技術的業務流程外包,推動工業設計、研發服務、智慧財產權服務外包,促進業務向規模化、高端化方向發展。鼓勵製造業發展售後服務,增強服務功能,健全服務網路,提升服務質量,完善服務體系。積極發展第三方維護維修服務,支持製造業企業內設機構向專業維護維修公司轉變。鼓勵製造業制定品牌發展戰略,明確品牌發展目標,開展品牌行銷策劃和品牌價值開發,引導創建區域品牌,支持企業創建廣東優質製造集合品牌,以品牌引領消費,帶動生產製造,提升企業知名度、商譽度和競爭力。
到2017年,工業設計服務外包占比達30%,品牌培育試點企業達80家、區域品牌試點地區5個。到2020年,工業設計生產性服務外包占比達40%,培育和引進服務外包企業達到2500家,品牌培育試點企業達120家、區域品牌試點地區8個。
三、工作重點
(十二)加強對外開放和交流合作。加強國內省市生產性服務業交流,推進泛珠三角區域生產性服務業合作,推動廣東與阿里巴巴集團、微軟等知名企業的戰略合作。加強粵港澳工業設計、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合作,探索以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為重要節點打造粵港澳生產性服務業核心圈。藉助“廣交會”、“中博會”等平台,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國際合作,積極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十三)加大投資引導力度。對生產性服務業類的技術改造項目優先給予核准、備案。鼓勵工業企業利用自有工業用地興辦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的自營生產性服務業。鼓勵融資性擔保機構擴大生產性服務企業擔保業務規模。加大省級現代服務業發展引導、工業設計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節能降耗、信息產業發展、中小企業發展等專項資金對生產性服務業的支持力度。在產業轉移工業園、循環經濟工業園積極發展生產性服務項目。
(十四)加快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建設。制定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建設方案,結合產業園區發展,培育一批省級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使其成為全省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重要載體。重點支持以提供工業設計、現代物流、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信息技術服務、節能環保服務、服務外包和品牌建設等服務為主體的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建設,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與集聚化發展。
(十五)促進產業聯動發展。以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聯動發展作為生產性服務業模式創新的突破點,促進產業間資源有效整合。建設製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示範企業,支持建設與製造企業緊密配套的倉儲配送設施和平台,促進制造業與物流業的融合。積極推動製造業與工業設計、電子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聯動發展。促進制造業主輔分離,引導製造業將非核心的生產服務業務外包給專業服務供應商。
(十六)加強工業設計引領。發揮工業設計引領產業創新作用,推進廣東工業設計城等設計中心建設,引導工業設計進集群,培育壯大全省工業設計產業。進一步辦好廣東省“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和工業設計周。舉辦廣東工業設計展,加強工業設計成果產業化,支持舉辦全國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廣州國際設計周深圳國際工業設計大展等活動。
(十七)推廣物流信息化套用。加強物流信息化建設,推動先進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的套用。加快企業物流信息系統建設,支持骨幹物流企業建設供應鏈管理信息平台,打通物流信息鏈,實現物流信息全程可追蹤。推動南方現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設和運營,加強與交通運輸等公共信息平台的互聯共享,開展重點項目試點,擴大平台套用,拓展泛珠三角物流市場,開展國際互聯套用示範。
(十八)引導企業上網觸電。支持企業網站建設和開展網路行銷,支持企業通過線上線下聯動模式發展電子商務。加強企業電子商務培訓,培養網路行銷人才。支持全省各地主管部門舉辦宣傳推廣會,動員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上網觸電。篩選一批優質電子商務服務商提供一體化服務,特別是在產業集聚區開展上網觸電專題輔導及專場對接會。開展縣域電子商務試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十九)提升信息消費水平。促進信息消費,建設智慧城市,推動智慧交通、智慧電網、智慧家居、智慧採購、智慧社保、智慧醫療、智慧政務等示範套用。加快廣州、深圳中國軟體名城建設,實施全省軟體百強企業培育計畫,拓展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套用。支持建設中國移動南方基地、中國電信創新孵化南方基地和廣東聯通數據及套用樞紐中心等移動網際網路套用創新中心。
(二十)加強節能示範推廣。加大電機能效提升及注塑機節能改造等重點技術設備推廣套用,積極向國家推薦我省高效節能電機納入惠民產品推廣目錄。在重點行業開展能效對標活動,公布試點行業能效先進值和“領跑者”名單。推行契約能源管理、循環化改造,加大示範試點推廣力度。探索項目節能量交易新機制,爭取國家節能量交易試點。
(二十一)加大培育骨幹企業力度。大力開展生產性服務業示範工作,培育一批生產性服務業骨幹企業。支持重點培育的生產性服務業骨幹企業開展股份制改革,通過併購重組做大做強和上市融資。鼓勵生產性服務業骨幹企業技術改造,提高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加強品牌建設,推動骨幹企業創建知名品牌。
四、保障措施
(二十二)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高效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工作領導協調機制,統籌協調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組織實施重大工作部署,研究制定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規劃、政策。探索建立省際間生產性服務業合作組織機制。各地要結合實際制訂具體落實措施,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區域協調發展。
(二十三)加強服務指導。最佳化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營商環境和政務環境,推動生產性服務業領域法治建設。充分發揮社會行業組織的作用,推動行業規範自律。優先把生產性服務企業納入全省重點企業直通車服務範圍,減輕生產性服務企業負擔。在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領域,加強對生產性服務業改革發展的服務與指導。
(二十四)加強基礎研究。努力跟蹤國內外發達地區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積極推動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在全省的套用。積極爭取經費保障生產性服務業開展調查研究,加大對先進經驗、典型案例的總結與分析。參與研究制定國家生產性服務業及重點領域統計分類,完善相關統計制度和指標體系。編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年度報告,編制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意見和發展規劃,提高全省生產性服務業工作水平。
(二十五)加強對人才的培育和保障。大力培養和引進生產性服務業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支持建立生產性服務業人才培養基地。鼓勵開展生產性服務業培訓教育,在全省經濟和信息化相關培訓班、經濟和信息化大講堂開設生產性服務業專題。發揮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行業組織的智庫作用,建立全省生產性服務業專家庫。深化全省工業設計職業資格制度試點工作,探索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智慧財產權保護試點工作。
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2014年12月31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