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2001年6月,成立文法學院法律系。
2004年10月,成立法學院。
2005年4月,成立政治與行政學院。
2016年6月,法學院與政治與行政學院合併,更名為廣東海洋大學法政學院。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下設6個教學系,設有3個本科專業。
教學系:理論法學系、刑事法學系、民商法學系、海洋法與國際法學系、社會學系、政治與行政學系
本科專業: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社會學
師資力量
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教職員工73人,有專任教師5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4人、博士29人、碩士生導師5人,有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廣東省高校優秀青年培養計畫人才1人、廣東省高校“千百十”工程校級培養對象8人。
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聶愛文
省高校優秀青年培養計畫人才:劉勤
學科建設
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法律
教學建設
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2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1門省級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有模擬法庭、速錄技術實驗室、證據技術實驗室、套用社會學實驗室等專業實驗平台;有湛江市中級人民法院、霞山區民政局等20多個校外實習基地。
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社會學等
省級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霞山區民政局
2021年4月,學院學生在國際刑事法院中文模擬法庭比賽中獲二等獎;10月,在第六屆全省學生“學憲法,講憲法”活動中獲演講比賽二等獎和知識競賽三等獎。2019年10月,學院學生參加第四屆全省“學憲法,講憲法”比賽獲三等獎2項。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廣東省地方立法研究評估與諮詢服務基地、廣東省海洋社會學專業委員會、湛江市檢察理論研究基地、廣東海洋大學法學研究所等科研平台,有“海洋法”、“刑事法”、“憲法與行政法” 、“民商法”、 “ 海洋政治與戰略”、“海洋社會與文化研究”等科研團隊。
科研成果
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顯示,2013年以來,學院教師承擔科研項目總計124項,契約經費總計800餘萬元。其中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縱向項目36項,橫向項目80餘項。公開發表各級各類學術論文300餘篇,其中CSSCI期刊論文45篇。以第一作者完成著作成果12部;教師撰寫出版《海洋法基本問題研究》《海洋社會建設》等涉海著作5部;獲批“海洋發展戰略背景下我國海上犯罪體系問題研究”、“海權教育立體課堂探索研究”等省部級和市廳級涉海項目13項(其中省部級8項、市廳級5項);發表《我國領海外國家管轄海域的刑事立法問題》《風險社會中的漁民與海洋漁業“雙轉”政策的衝突》等涉海科研論文31篇。截至2018年9月底,學院教師共完成省市兩級人大常委會及相關部門委派的徵求立法意見、表決前評估、專題調研等任務總計145項,承擔省市兩級人大地方立法草案起草任務12項。
合作交流
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部分教師先後到法國、英國、美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進修、合作研究、參加教學技能培訓;部分教師先後到中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重慶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等中國國內高校做訪問學者、攻讀博士學位、作博士後研究等;近4年來,先後派出教師訪學進修13人次,參加國際和國內重要學術會議30餘人次;根據學校與韓國忠北大學、濟州大學、新羅大學、中央大學,以及台灣高雄海洋科技大學、佛光大學等高校的合作協定,選派學生赴韓國、台灣高校進行為期半年或一年的交流學習;2014年以來,已有學生8人次赴韓國、台灣高校交流學習。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標識為圓形,院徽上部自左而右環繞中文校名標準全稱,下部自左而右環繞英文校名標準全稱,中間圖案像一把平行秤砣,彰顯法律莊嚴、神聖的外在表現和公平、正義的內涵精神;整個圖案的顏色採用了單一的藍色系,莊嚴而不失親切、寧靜卻又充滿生機。
文化活動
學院曾到遂溪下洋村紅色教育基地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到遂溪縣界炮鎮老馬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開展”溫暖畢業季,歡送畢業生——我為師兄師姐打包寄送行李”志願服務等特色活動。
現任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