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半蒴苣苔

廣東半蒴苣苔

廣東半蒴苣苔,學名Hemiboea henryi Clarke var. guandongensis Z Y Li,苦苣苔科長蒴苣苔族半蒴苣苔屬植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廣東半蒴苣苔
  • 拉丁學名:Hemiboea henryi Clarke var. guandongensis Z Y Li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合瓣花亞綱
  • 管狀花目
  • :苦苣苔科
  • 長蒴苣苔族
  • :半蒴苣苔屬
  • 亞屬半蒴苣苔組
  • 半蒴苣苔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上升,高10-40厘米,具4-8節,不分枝,肉質,散生紫斑,無毛或上部疏生短柔毛。葉對生;葉片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下延,長4-22厘米,寬2-11.5厘米,全緣或有波狀淺鈍齒,稍肉質,乾時草質,無毛或被白色短柔毛,上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或帶紫色;皮下散生蠕蟲狀石細胞:側脈每側5-7條;葉柄長1-7(-9)厘米,具翅,翅合生成船形。聚傘花序假頂生或腋生,具3-10餘花;花序梗長1-7厘米;總苞球形,直徑1-2.5厘米,頂端具尖頭,淡綠色,無毛,開放後呈船形;花梗粗,長2-5毫米,無毛。萼片5,長圓狀披針形,長(0.9-)1-1.2厘米,寬3-4.5毫米,無毛,乾時膜質。花冠白色,具紫色斑點,長約3.5-4厘米,外面疏被腺狀短柔毛;筒長3-3.4厘米,內面基部上方6-7毫米處具一毛環,口部直徑10-15毫米;上唇長5-7毫米,2淺裂,裂片半圓形,下唇長7-9毫米,3深裂,裂片卵圓形。雄蕊:花絲狹線形,生於距花冠基部15-20毫米處,長8-12毫米,花葯長橢圓形,長3.5-4.5毫米,頂端連著:退化雄蕊3,中間1個長2-6毫米,側面2個長4-7毫米,頂端小頭狀,連著或分離。花盤環狀,高1-1.2毫米。雌蕊長3-4厘米,無毛,柱頭鈍,略寬於花柱。蒴果線狀披針形,多少彎曲,長1.5-2.5厘米,基部寬3-4毫米,無毛。花期8-10月,果期9-11月。產陝西南部、甘肅南部、江蘇南部、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北部、廣西、四川、貴州。生於海拔350-2100米的山谷林下或溝邊陰濕處。模式標本采自湖北宜昌。全草入藥治喉痛、麻疹和燒燙傷,作豬飼料;葉作蔬菜。
本變種與原變種不同在於總苞外面被疏柔毛。
該變種的外形接近腺毛半蒴苣苔H. strigosa Chun ex W. T. Wang,但葉片散生石細胞,總苞外面疏生柔毛而花梗無毛,萼片狹長圓狀披針形,長9毫米,寬3毫米,無毛。在腺毛半蒴苣苔,葉片僅在維管束周圍具石細胞,總苞、花梗及花萼外面疏生腺狀短柔毛,萼片線狀披針形或線形,長7-9毫米,寬1.2-2.2毫米,顯然不同。

生長環境

熱帶植物,喜歡炎熱潮濕環境。生於低海拔山谷林下石縫中。

分布範圍

產廣東北部。模式標本系采自廣州華南植物園的栽培植株。

主要價值

葉可作蔬菜食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