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廣東五華經濟開發區為省級開發區,於1995年12月由
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總面積8.8平方千米,原址位於五華縣
華城鎮,2006年《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2006版)》核准面積為500公頃。為推動廣東五華經濟開發區可持續發展,2013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同意進行區位調整,區位調整後廣東五華經濟開發區位於五華縣
水寨鎮和
橫陂鎮,坐標生成面積為491.33公頃,四至範圍為:東至嶺角,南至水安公路,西至騎璧山,北至水潭公路。
為加強與廣州市番禺區產業共建,主動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
五華縣人民政府依託區位調整後的
廣東五華經濟開發區與番禺區人民政府共建廣州番禺(五華)產業轉移工業園,2015年2月經省人民政府同意,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批覆同意依託區位調整後的廣東五華經濟開發區規劃建設廣州番禺(五華)產業轉移工業園,納入省產業園管理,享受省產業轉移政策。
園區簡介
廣州番禺(五華)產業轉移工業園位於五華縣城以西,地跨水寨鎮、橫陂鎮、
轉水鎮三鎮,是與廣州番禺合作共建的產業園區,2015年2月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總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省認定首期規劃面積4.91平方公里,現已開發面積10平方公里。
園區重點發展五金機電、可再生資源利用、製藥、汽車配件、制酒等產業,現有落地企業98家,在建企業18家,規上企業23家。2019年,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21.6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32億元、全口徑稅收1.16億元,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73億元。2020年1-4月份,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6.6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0.97億元、全口徑稅收0.36億元、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9.48億元。
園區道路、供水、供電、排污、綠化和亮化等基礎設施正加快完善,承載力不斷提升,初步形成了五金機電、食品飲料、醫藥製造、再生資源利用等產業。園區龍頭企業有廣東輝勝達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康奇力藥業有限公司、廣東創盛工貿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入駐。
園區搶抓粵東西北和原
中央蘇區“兩大振興”政策,以及“梅興華豐產業集聚帶”建設的機遇,利用省級產業轉移園的扶持政策和資金,借力廣州對口幫扶,進一步加大園區建設和招商引資力度,致力將產業轉移園打造成為輻射帶動全縣經濟發展的增長極。
廣州番禺(五華)產業轉移工業園獲省、市2015年度園區建設管理考核優秀等次,名列全省起步園首位;成功爭取省產業園區擴能增效招商選資專項資金2,000萬元;利用產業轉移園污水處理廠項目獲得中央預算內專項建設資金650萬元;獲批“廣東省循環化改造試點園區”。
內設園區
園區經濟
廣州番禺(五華)產業轉移工業園新動工企業11家(含河東工業區1家),新投產企業7家,實現工業總產值59.2億元,工業增加值13.1億元,工業稅收1.4億元,分別比增11.3%、10.1%、27.3%;園區17家規上企業實現工業產值52億元,工業增加值11.5億元,全口徑稅收0.98億元,分別比增31.85%、30.69%、16.6%,並實現新增6家上規企業,吸納用工9600人。
圍繞省、市下達園區年度目標任務,廣州番禺(五華)產業轉移工業園全力加快項目落戶建設、企業培育發展等工作,奮力爭先進位,爭創省產業園優秀示範園區。全年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1.1億元,其中設備投資完成3.8億元,對比省、市對五華縣園區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0億元的目標任務,省、市目標任務完成率為211%,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為26.5%,達到市25%的目標要求;實現全口徑稅收1.4億元,比增30%,園區全年順利完成省市目標任務,力爭取省、市園區考核優秀等次。
至2018年,廣州番禺(五華)產業轉移工業園進園企業累計103家,其中投產企業78家、規上企業28家、在建企業12家、籌建13家,吸納用工10000人,初步形成了五金機電、食品飲料、醫藥製造、家居建材、再生資源利用等主導產業,其中,五金機電類代表企業有廣東富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新三板上市企業)、廣東輝駿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食品飲料類代表企業由廣東元生堂酒業有限公司、廣東海宴酒業有限公司,醫藥製造類代表企業有廣東康奇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廣東香雪藥業有限公司五華分公司,家居建材類代表企業有梅州市大匯實業有限公司,再生資源利用類代表企業有廣東寶匯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園區建設
園區管理部門通過財政自籌、融資、公私合作、政府購買服務、申報省級產業園和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競爭性扶持資金等多種方式,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全年投入園區建設資金7.20億元(其中河東工業區投入1.80億元),用於征地拆遷、用地平整以及完善園區道路、供水、供電等配套基礎設施。
園區用地集約方面,全年集約土地296.06公頃,平整用地70公頃,其中廣州番禺(五華)產業轉移工業園全年完成征地167.93公頃、平整土地70公頃;河東工業區全年完成征地128.13公頃。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進一步完善廣州番禺(五華)產業轉移園道路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完成興業大道、工業五路硬底化建設,打通工業一路、工業四橫路、工業二橫路南段、三坑路東段等“斷頭路”路徑,全力推進工業六路、興業一路、興業一橫路、興業二橫路等市政道路工程;轉移園污水處理廠和污水管網加快施工建設;有序推進園區綠化和亮化、高壓線遷改等基礎設施建設,園區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承載能力大幅提升。創新建園模式方面,推動河東工業區採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以解決園區建設資金壓力問題,河東工業區綜合服務中心、起步區路網、B1至B4板塊基地土石方平整工程加快推進。
至2018年,累計投入30多億元,加快園區征地拆遷和規劃建設工作,2018年建成區面積擴大至7平方千米,園區道路、供水、供電等配套基礎設施全面完善。道路方面,園區內近30千米路網全面建成,初步形成“七縱五橫”的園區路網,以及內通各企業,外連省道S228、省道S120、縣道X034線、環城大道和興汕高速的道路交通網路。供電方面,建設了220kV的琴江變電站主供產業轉移工業園企業用電。
供水方面,主供水管網已實現園區全覆蓋。排污淨化方面,污水處理廠和污水管網(一期)基本完成建設;集中供熱方面,引進了廣東環峰能源有限公司開發建設園區集中供熱項目。產業綜合配套方面,廣州番禺(五華)產業轉移工業園建成了五華縣電子商務示範產業園和廣東五華科技孵化園,為園區企業創新創業、科技孵化、上網觸電等提供平台。其中,依託五華縣電子商務示範產業園創建的“五華縣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基地”已獲批“2018年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廣東五華科技孵化園已被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培育單位,並設有梅州市首家院士企業工作站。
園區招商
園區管理部門圍繞園區主導產業,加強產業鏈招商,深入實施“鄉賢回鄉投資興業工程”,積極探索利用中介機構招商和協會招商主動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通過黨政領導帶頭招商、招商專業隊外派招商、鼓勵社會人士、產業協會、中介機構招商等手段,引進香雪製藥、精誠電子、嘉暉盛等一批完善產業鏈條,提升產業層次項目,規劃建設總部經濟板塊、生物醫藥產業園、紅木產業園、再生資源產業園等園中園,有效推動園區主導產業集聚發展。廣州番禺(五華)產業轉移工業園引進南凌電器等項目13個,其中投資超億元項目7個,計畫投資總額17.98億元,進園企業達到103家,建成投產企業有73家,在建籌建企業30家。河東工業區新簽約引進中深工業等2個項目,計畫投資總額1.6億元,河東工業區入園企業達9家。
園區管理
園區管理部門強化園區規範運行管理,全面建立和完善企業供地、報批報建、產值、稅收、用工、用水、用電、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管理台賬,落實園區在建企業建設投產要求,對在建企業廠房、征地、基礎設施等工程建設進度實行每周一匯報。同時,全面清理園區閒置用地、嚴格執行入園企業“雙控”措施,園區集約用地水平不斷提高。全年新入園企業平均投資強度全部300萬元/畝以上,產值、稅收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10%以上。園區建設在強力推進中高效運作,多管齊下中出效益。加強園區綜合治理。
園區積極開展創文、創國衛、平安創建工作,強化園區綜合治理。成立園區創文工作機構,紮實開展創文宣傳工作,為園區20多家重點企業製做創文宣傳欄和宣傳牌。加強園區環境綜合整治,紮實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文明施工專項整治以及搶建亂建綜合整治工作,每周定期組織人員開展園區環境衛生整治,督促施工工地、企業全面做到施工工地有圍擋、運輸車輛不撒漏等,定期開展組織違法建築拆除行動,園區社會風氣、環境面貌、建設秩序大為改觀。加強園區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綜治維穩等管理,紮實開展園區安全生產大檢查、環境保護綜合整治、治安巡查等工作,園區創業發展環境進一步最佳化。
園區謀劃
園區管理部門圍繞構建“一核兩區三組團”縣域發展格局,全力謀劃廣州番禺(五華)產業轉移工業園區和河東工業區“兩區”建設發展,完善廣州番禺(五華)產業轉移工業園路網規劃以及總部經濟板塊規劃,完成河東工業區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綜合服務中心修建性詳細規劃以及粵台(梅州)腳踏車產業園初步規劃,通過科學合理規劃指導園區開發建設,實施園區道路、供水、供電、排污、治污、綜合配套等一批重點項目。
園區管理部門制定園區創優服務品牌方案,全力打造園區六星級、101分服務品牌。完善縣黨政領導、縣直部門、園區管委會三層掛點聯繫服務企業制度,對企業服務實行周走訪、月協調,全力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建設生產過程中碰到的資金、用工等問題。
圍繞提供一站式服務,對園區企業規劃報建、立項環評等事項提供全程代辦服務。全年,通過投融資平台對園區輝駿集團、如翼實業、富翊達進行投資,幫助企業解決9,000萬元資金問題,同時,縣財政扶持華陽包裝、輝駿科技、明鑫生物等5家技術創新、基礎設施建設扶持資金1,440萬元,有效解決園區企業資金緊張問題。此外,幫助香雪製藥、中農批、大匯實業等企業完善立項環評、規劃報建、國土辦證等手續,有效保障園區企業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