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套用科技學院

廣州套用科技學院

廣州套用科技學院(Guangzhou College of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簡稱“廣應科”,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是由教育部批准設立的民辦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前身是創辦於2000年的廣州大學松田學院,2020年12月經教育部批准轉設並更現名。

截至2023年3月,學校有廣州肇慶兩個校區,占地面積1420畝,面向全國招生,其中圖書館總建築面積4.7萬平方米,藏書(含電子圖書)百萬餘冊,體育館總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由綜合訓練館、籃球館、游泳館組成,包括學生體質測試室、舞龍舞獅館、武術館、健身館、舞蹈館、有氧操館、健美操館、瑜伽館、桌球館、羽毛球館等18個附屬場館和標準攀岩場,館外建有標準400米田徑場、體育場、網球場和籃球場,實驗(實訓)室185個,多媒體教室212間,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7367萬元;設有12個學院,40個本科專業;有教師830餘人,具有副高級及以上職稱教師260餘人,在校生20000餘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州套用科技學院
  • 外文名:Guangzhou College of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簡稱:廣應科,GCAST
  • 創辦時間:2000年
  • 辦學性質民辦高校
  • 學校類別:綜合類
  • 學校特色: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 主管部門廣東省教育廳
  • 現任領導:董事長、兼副校長:王睿、校長、黨委副書記:劉劍鋒、執行校長:龐永師
  • 本科專業:40個
  • 院系設定:12個學院 
  • 校訓:博學篤行 經世致用
  • 地址:廣州校區: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朱村街朱村大道東432號
    肇慶校區: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區蓮花鎮豐樂路20號
  • 院校代碼:13657
  • 主要獎項:廣東省綠色學校(2022年) 
辦學歷史,辦學規模,院系專業,學科建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學術資源,合作交流,文化傳統,形象標識,精神文化,現任領導,發展歷程,

辦學歷史

  • 廣州套用科技學院
2020年12月,教育部發文同意學校轉設為廣州套用科技學院,批准轉設並更現名。

辦學規模

院系專業

截至2023年3月,設有12個學院,有40個本科專業。
二級學院
專業
經濟與管理學院
金融學、金融科技、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行銷、人力資源與管理
法政學院
法學、行政管理、社會工作
體育科技學院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運動康復、休閒體育
文學與傳媒學院
漢語言文學、新聞學、廣告學
外國語學院
英語、商務英語、日語
人工智慧與電氣工程學院(智慧型製造學院)
人工智慧、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車輛工程、汽車服務工程、機械電子工程、自動化
計算機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路工程、物聯網工程、電子商務、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建築與設計學院
建築學
美術創意學院
美術學、動畫、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
馬克思主義學院
——
繼續教育學院
——
資料來源:

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3月,學校有2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
類別
名稱
省級重點培育學科
體育學、民商法學

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3月,學校現有教師830餘人,具有副高級及以上職稱教師260餘人。
類別
名單
省高等學校“千百十人才培養工程”校級培養對象
申文青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3年3月,學校有3個省一流本科專業,2個省一流本科課程,1個省級重點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3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人才培養創新試驗區。
截至2022年10月,學校“三步走”戰略圍繞套用型大學轉型升級新要求,實施建設高水平套用型大學“三步走”戰略,即,到2025年,學校高質量順利通過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建成省內民辦高校中有美譽度與影響力的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套用型大學;到2030年,學校基本具備獲批專業學位碩士點辦學條件,建成省內有美譽度與影響力的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套用型大學;到2035年,學校達到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申請基本條件,建成國內有美譽度與影響力的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套用型大學。
截至2022年10月,學校五大特色強校工程 以開放融合為根本路徑,以特色強校為關鍵質量,強力推進“五大特色強校工程”:即,“本科教育特色強本工程”“重點學科特色引領工程”“校地融合特色發展工程”“大學文化特色潤校工程”“國際合作特色興校工程”。
類別
名稱
重點學科一流專業
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七大學科門類40個本科專業
省一流本科專業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法學、金融學
省一流本科課程
高級英語、管理學
省級重點專業
法學
省級特色專業
金融學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金融學、產品設計、法學
省級人才培養創新試驗區
外語學科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廣州套用科技學院
閱覽室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3月,學校成立“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分會”“城鄉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廣東省人文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孵化型基地:農村土地制度創新與治理研究中心”和“廣東省毽球訓練基地”“廣東省攀岩訓練基地”,建有5個校級科研所,是廣東省決策諮詢會員單位。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4月,“十三五”以來,學校科研項目批准立項144項,公開發表論文1001篇,出版個人專著、主(參)編專著教材等62部,獲取專利14項。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22年5月,圖書館總建築面積4.7萬平方米,藏書總量(紙質)約72.7萬冊,其中期刊合訂本3.2萬餘冊;訂閱期刊500多種;有電子圖書130萬冊,電子資源資料庫4個(CNKI中國知網學術期刊資料庫、讀秀知識庫、超星期刊、超星名師講壇視頻庫等)。
廣州套用科技學院
新華書店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10月,學校推進本碩連讀國際班與澳大利亞國王學院和倫敦(美國)里奇蒙國際大學合作開展本碩連讀聯合培養項目,與澳門科技大學合作開展研究生保薦項目,推進會計學、財務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等建設國際特色專業,不斷提高套用型人才培養的國際化水平。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廣州套用科技學院
校徽
校徽釋義:
校徽的主體標誌是“用”字,取自校名“廣州套用科技學院”,字形源於甲骨文、石鼓文和鼎文。“用”表明學校建設套用型大學的辦學定位,體現學校堅持“知行合一”“經世致用”的辦學理念。
校徽中間圖形由8個梯形組成。形如書,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寓意“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做舟”,學校的根本使命是教書育人,立德樹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寄寓莘莘學子“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校徽外圍由2個同心圓構成,象徵師生同心同德、追夢圓夢。中間圖形三縱三橫,寓意三生萬物,基業長青。三縱代表流經學校廣州校區、肇慶校區的珠江、東江和西江,象徵學校海納百川,集八方學子,納四海英才;三縱中間的2個區域寓意學校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2個核心城市廣州和肇慶,體現學校“立足大灣區培養高級套用型人才,建設一流套用型大學”的發展遠景;三橫中的5個白色梯形寓意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校徽中的藍色代表科學技術,白色代表純潔高尚。

精神文化

博學篤行 經世致用
校訓釋義:
“博學篤行”,語出《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寄寓師生勤奮學習,獲取廣博的知識和淵博的學問,努力踐履所學,把知識和學問用於實踐,做到“知行合一”。
“經世致用”,遠承先秦思想家孔子的儒學傳統,近取明末清初王夫之、黃宗羲、顧炎武諸人學旨。寄寓師生樹立“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懷,以己之所學“務當世之務”,志存高遠,敢為人先。
廣州套用科技學院
校訓

現任領導

董事會
職位
姓名
董事會成員
王睿、何婷、劉劍鋒、龐永師、王永雲、肖軍田、謝梅玲
監事會成員
劉志新、江滿維、吳明生
董事長助理
李杏林
董事會辦公室主任
吳明生
資料來源:
學校領導
職位
姓名
董事長,副校長(兼)
王睿
董事、校長、黨委副書記
劉劍鋒
執行校長
張光宇
董事,黨委書記,督導專員,副校長(兼)
王永雲
副校長,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劉志新
常務副校長
吳舸
副校長
李荊松
校長助理,工會主席
吳明生
校長助理
歐仕身、李根珍
資料來源:

發展歷程

2023年1月7日上午,廣州套用科技學院(肇慶校區)二期工程迎新進展,一標項目教師工作室、實驗樓、學生宿舍等主體結構全部封頂,預計今年9月全面投入使用。
2024年4月,廣州套用科技學院聘任胡海泉為學校客座教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