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醫藥大學華南針灸研究中心

廣州中醫藥大學華南針灸研究中心坐落於風景優美的廣州中醫藥大學大學城校區,是2014年新成立的針灸科研公共服務平台,同時也是針灸臨床效應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州中醫藥大學華南針灸研究中心
  • 所屬院校:廣州中醫藥大學
  • 成立時間:2014年
  • 總面積:約為4000平方米
華南針灸研究中心的前身是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康復臨床醫學院重點實驗室,是國內首個可開展靈長類動物急性麻醉與慢性清醒狀態針灸電生理研究的技術平台,2012年被評為廣東省中醫針灸重點實驗室。
中心科研團隊擁有7名核心PI,5名合作PI,專職教師24名。包括國家“973”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國家中醫藥領軍人才支持計畫“岐黃學者”許能貴教授,廣東省重點學科針灸學科帶頭人唐純志教授,國家重點針灸專科學科帶頭人符文彬教授,針灸機理研究專家劉健華教授,針灸大數據專家陸麗明教授;引進宋聚先、陶蓉蓉、霍清偉、劉濤、李世傑等高層次人才;同時還培養了趙家瑩、王琳、張文捷、姚露露等一批優秀青年骨幹教師。
廣州中醫藥大學華南針炙研究中心總面積約為4000 平方米,總投資超過9000 萬元,建有SPF 級動物房及獼猴實驗基地,可開展小鼠、大鼠、 轉基因鼠 及靈長類動物相關實驗研究 。
廣州中醫藥大學華南針炙研究中心以電生理學實驗平台為主體,涵括了中醫針灸學、神經生物學、實驗動物學、分子生物學及影像學等領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用於開展針灸研究的神經生物學的技術平台。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經絡體表聯繫機制研究、針灸對大腦可塑性調控機制研究、針灸治療缺血性中風機理研究、針灸治療情志類疾病機制研究、針灸治療痛症的機理研究等。
廣州中醫藥大學華南針炙研究中心近年承擔國家重大基礎研究“ 973 計畫”項目 1 項、課題 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級科研課題19 項,省部級科研課題32 項,其它課題30 餘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2 項,國家教學成果獎勵二等獎1 項,省部級獎勵 6 項,其他各類獎勵10 餘項。近年來共發表以《英國醫學雜誌》(BMJ,影響因子93)為代表的科研論文百餘篇,《時代周刊》直接引用了廣州中醫藥大學許能貴教授團隊發表在《BMJ》的題為“基於臨床證據體的針灸疾病圖譜研究”(“Evidence on acupuncture therapies is under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health policy”)的研究論文觀點。該文制定了全球首個針灸臨床證據圖譜,解決了目前針灸的優勢病種與潛力病種分類不清的問題,目前較可靠的臨床證據支持針灸治療中風后失語、頸肩痛、肌筋膜痛、纖維肌痛、非特異性腰痛、血管性痴呆、婦女產後泌乳、過敏性鼻炎8種疾病最有優勢,這極大地推動了針灸療法的套用推廣與研究定位。
廣州中醫藥大學華南針炙研究中心依託於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針灸專科、廣東省針灸重點學科 ,開展針灸基礎研究及臨床研究 ,與廣東省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多家臨床 醫院進行合作,開展一系列患者、健康受試者的臨床及套用 研究 ,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實現了針灸從基礎到臨床的轉化醫學模式。
廣州中醫藥大學華南針炙研究中心與國內外多所著名大學或研究機構進行長期合作, 如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史丹福大學、凱澤大學、喬治亞醫學院等,合作內容包括 聯合申請重點項目 、 交換學生及青年教師骨幹、舉辦 系列講座及各類學術交流活動 , 為推進針灸國際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