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醫藥大學科技創新中心

廣州中醫藥大學科技創新中心

廣州中醫藥大學科技創新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成立於2019年7月,是廣州中醫藥大學支撐“雙一流”建設,積極探索現代科研組織新體制和新機制的重點建設平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州中醫藥大學科技創新中心
  • 成立時間:2019年7月
  • 建設定位:以前沿科學問題為牽引,開展前瞻性、戰略性、前沿性基礎研究的科技創新公共平台
  • 管理體系:“校-中心-PI”三級管理體系
  • 研究方向:脾胃病、腦與神經系統疾病、傳染性疾病(如瘧疾、愛滋病)等
  • 主任委員潘華峰教授
建設定位,組織體系,研究方向,管理機制,教授委員會,發展願景,

建設定位

中心的建設定位是以前沿科學問題為牽引,開展前瞻性、戰略性、前沿性基礎研究的科技創新公共平台。以三元里校區實驗樓為主體,通過全面規劃、功能提升、資源重組等組建而成。面向全校開放。中心實行人財物相對獨立的管理機制和“開放、流動、協同、競爭”運行機制。堅持學科交叉、科教融合。通過“跨學科跨院所研究平台公共化、團隊管理PI制化、實驗平台儀器共享化、資源與績效分配業績化”等方式,全面提升中心的學術創新與共建共享能力,使之成為廣州中醫藥大學交叉學科、原創性基礎前沿研究、共性關鍵技術的支撐性基地。

組織體系

臨床藥理研究所、熱帶醫學研究所、脾胃研究所作為首批研究單位進駐科創中心,在繼承發揚原有研究所的優良學術傳統與優勢基礎上,中心打破院所和學科壁壘,以研究團隊為基本單元重構內部科研組織形式,嚴格按照PI制進行團隊組建、管理與考核,形成“校-中心-PI”三級管理體系。

研究方向

現主要圍繞脾胃病、腦與神經系統疾病、傳染性疾病(如瘧疾、愛滋病)等開展研究,首批組建六支科研團隊:中醫藥防治腦病研究團隊、基於青蒿素抗瘧的中醫藥防治熱帶病研究團隊、中藥新藥發現研究團隊、病毒與炎症免疫學研究團隊、中醫藥治療脾胃病和免疫性疾病研究團隊、中醫藥防治脾胃病和神經肌肉病研究團隊。

管理機制

中心充分發揮專家教授在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發展中的核心作用,進一步推進教授治學和民主管理。中心實行首席科學家負責制。在首席科學家的領導下,組建“以PI為主體的教授委員會”作為中心的議事機構。

教授委員會

第一屆教授委員會由潘華峰教授為主任委員,王奇教授為副主任委員,宋健平、杜群、胡英傑、何金洋、宋雅芳、李偉榮為委員,趙威為秘書。

發展願景

中心將按照“國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助力廣州中醫藥大學科技創新工作,推動廣州中醫藥大學“雙一流”學科發展。中心堅持開放協同、服務社會,與相關高校、醫院和企業合作,通過不斷完善,形成先進的技術平台,圍繞上述三大類疾病,開展中藥及複方的藥效物質基礎、作用機理、毒性和安全性研究、產業化開發,建立一流的中藥新產品與新技術的科技創新中心,推動中醫藥的現代化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