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寧大屋村

廣寧大屋村

廣寧縣北市鎮大屋村始建於1788年,至今已有217年的歷史。現有人口288人,56戶。村中有10多座磚石結構的清代客家古宅。村裡有百年的五連果、古榕樹。客家大屋建築群造工精細,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尤其以“仁善里”客家大屋最為壯觀,集清朝南北民居建築之精華。

2005年7月4日,廣寧縣政府公布“仁善里”客家大屋為廣寧縣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寧大屋村
  • 始建於:1788年
  • 人口:288人
  • 占地面積:1645平方米
建築特色,特色文化,客家山歌,舞山獅,民間傳說,石旗桿的來歷,百鳥歸巢,開發構想,

建築特色

仁善里大屋始建於清末道光十四年(1834年),由當時的江姓先祖仿照原居住在北方的四合院祖宅而建造。大屋座南向北,占地面積1645平方米,分別由多間建築物組成的一個院落。整座建築分別由殿、廂房、天井、套房、廣場、池塘等組成,大屋內外的梁、柱、檐、楣有木雕、陶塑圖案,造工精細,有典型的地方特色。 仁善里大屋正門門框由厚厚的麻石板砌成,門框外沿被雕刻成長條圓柱體,減去了純石棱為邊的單調。門檻上貼門框兩邊各建有一個石礅,石礅雕鏤成形。兩個石礅一邊刻有麒麟、大鵬等吉祥之物,表明大屋主人嚮往富貴安定的心愿。另一邊是荷葉、青蛙,刻畫形態逼真、動感十足。屋內天井呈正方形,四邊建有水槽。令人驚訝的是,天井建有兩處供進出廳內外的小台階,台階兩邊還有階欄,讓天井可獨立成景。天井四角相對,緊靠廂房檐下的牆上面分別書寫著“青山、綠水、鳥飛、魚躍”八個草書大字,可見屋主人生活之悠閒雅致,這更有正門背面頂牆上的詩作為證:
長愛西街風景閒,到君居處便開顏。
清光門外一渠水,秋影塘頭數點山。
硤種碧松過月朗,多栽紅杏待春還。
莫言誰案無餘地,認得詩人在此間。
清末社會動盪不安,在風起雲湧、變幻不定的亂世之中,大屋主人能如此從容不迫、氣定神閒地過著採菊東籬山,悠然在南山的田園生活,讓人欽佩。  仁善里大宅書房天井牆壁上有一幅十八學士圖特有意味。佛家有十八羅漢坐鎮佛壇以昭佛法無邊,而這大屋主人則用十八學士表明學無止境。圖畫背景是一處庭院,房屋、花園之間,十八位學士或三五成群圍聚石桌暢談,揮斥書生意氣;或對弈廝殺,在棋盤上一主沉浮。也有的單個品茗,怡然自樂;有的則在書房撫卷苦讀,企盼寒窗十年,一朝躍龍門。
房內有一棵百齡茶花,雖飽歷百年風雨,仍枝遒根固。
仁善里石雕仁善里石雕
在仁善里不到百米範圍內,江氏陸續建成永安里、福安里幾間大屋,組成了一個客家建築群。這幾座大屋是仁善里原主人的幾個兒子分住的。

特色文化

客家山歌


流傳於廣寧縣北市鎮的客家山歌比廣寧民歌更具韻律感。歌詞流暢,朗朗上口,一般為四句式。每句一般為七個字,一、二、四句末尾字押平聲韻,第三句末尾字為仄聲不押韻,句式排列恰似七言絕句的舊體詩,這些客家山歌亦見愛情方面居多:
客家山歌最有名
客家山歌最有名,條條山歌有妹名。
條條山歌有妹份,一條無妹唱唔成。
石上洗衫劉三妹,借問阿歌哪裡來。
自古山歌從口出,哪有山歌船載來。
山歌不是考聲音,只要唱來意義深。
愛妹不要在人貌,只要兩人心合心。
有情不怕路途長
五月五日是端陽,送歌帶子五尺長。
亞哥莫嫌帶子短,帶子雖短意義長。
九月九日是重陽,秋風吹來陣陣涼。
手拿紙鳶盡線放,有情不怕路途長。
花盆裡面種海棠,清風吹來陣陣香。
萬里蝴蝶飛來采,採花不怕路途長。
松樹尾上一品香,松樹底下出月光。
保佑月光雲遮起,我同阿妹出外鄉。
阿哥有情妹有情,不怕山高水又長。
深山也有人開路,水深還有造橋人。

永久千秋不斷情
妹子送條花手巾,朝早洗面晚洗身。
手巾肚裡七個字,永久千秋不變心。
新打耳環胡椒花,送了耳環送胸紗。
問妹交情交多久,交到河裡無水流。
新買葵扇畫麒麟,兩個講過千年情。
牽手來看河中水,河裡無水不斷情。
燕子含泥過九江,妹子送郎出外鄉。
九月九日種韭菜,兩人交情久久長。
新買紙扇十八行,妹子說話好心腸。
聽妹言語紙筆記,割草留根永久長。
當地客家長輩說,客家山歌是祖祖輩輩傳唱下來的。舊時人們上山放牛、打柴、種作,或者夏天晚飯後在大巷乘涼時都喜歡唱歌,作為娛樂。如今隨著文化活動項目的?多,客家山歌逐漸被淡忘了。

舞山獅


舞山獅是廣寧縣北市鎮的大屋村永安里江氏客家人春節的活動項目。兩村的獅隊分別以大屋的名稱命名為“仁善里”、“永安堂”,每個獅隊20多人。
這些獅隊用的獅頭稱作獅貓,比南獅的獅頭小一些,直徑為70厘米,高60厘米,形狀酷似貓頭,張開的大口上唇露兩顆長牙,頗顯貓的威顏,串有獅被(獅身)、獅尾組成,舞姿仿貓走步、貓洗面、貓噬腳等動作。舞獅貓卻採用中鼓、大鑼、大鈸、運鑼(雙),敲起來疏密有序,聲音渾厚。鑼鼓的套路分別有行路鑼鼓、入屋拜年鑼鼓、打獅鑼鼓、功夫鑼鼓等。
按族家慣例,每年正月初二日族人全體同往祠堂拜祖宗。那時鑼鼓喧天,獅貓起舞,獅隊高鏢、彩旗飄揚,獅隊拜謁祠堂完畢之後再往家家戶戶賀年。其程式是先派一人派賀帖,接著獅隊臨門,入屋對主人拜二下,對神位拜三下,最後拜門謝別。主人則給獅隊回奉利是。打獅時有大頭佛、猴子(均戴有關面具)互相嬉戲伴舞。
這些獅隊還曾經到過鄰近鄉鎮以及四會、清遠等地拜年活動。1999年9月還前往新豐縣板陂慶賀江氏祖祠落成慶典。

民間傳說

石旗桿的來歷

大屋村仁善里門前的小廣場前,高高聳立著兩支高8.5米,直徑30公分的石旗桿,格外地顯眼和引人注目。這兩支石旗桿是怎么樣來歷呢?
原來,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仁善里主人江燮坤考取了清歲貢功名。為表彰他勤學苦讀的精神,朝廷撥出銀兩在江家門前廣場樹起兩支直徑30公分,高8.5米的石旗桿作為紀念。一是彰顯江燮坤的功名,讓江家光宗耀祖;二是激勵地方上的青少年勤奮讀書,求得功名,報效朝廷。
據說在立旗桿的時候,江家大宴親朋,江燮坤春風得意,揮毫題寫了一付對聯以抒胸臆。上聯是:仁賢為國保;下聯是:善事積家堂。如今,歷經百年風雨,兩支石旗桿依然聳立如故,默默地向人們詮釋它所代表的歷史事件和所象徵的意義。
石旗桿石旗桿

百鳥歸巢


北市仁善里客家大屋另一處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門。客家人在大屋內設門,講究的是橫相貫,縱相通,一般來說,所設大小不等的門共99個,因為“9”為陽數中的最大數,取“九九歸一”之意。而仁善里客家大屋內卻多了一個門,整整100個門。這是為什麼呢?
據江姓後人介紹,此房建好後不久,有一年春天,春色明媚,陽光燦爛,天空中飛來一群白鶴,在江家大屋上空盤旋。群鶴在空中翩翩起舞,歡快地鳴叫著。江家人見到這一奇景,立即拿出五穀雜糧灑在房屋周圍和天井裡,好讓白鶴下來覓食。不一會,這群白鶴果然飛下來啄食地上的食物。奇怪的是,每一隻白鶴只在一個門洞內啄食,這樣,99個門便有99隻白鶴。這時,江家人發現空中仍有一隻白鶴在空中盤旋不肯下來,原來是已經沒有門了,於是江家人立即在大屋側邊臨時開了一道門,好讓那隻白鶴也有自已的領地啄食。此後每年春天,這群白鶴都會飛臨江家。從此,江家大屋就多了一道門。人們有見及此,認為江家大屋乃“百鳥歸巢”風水寶地。

開發構想

廣寧縣委縣政府提出要將大屋村仁善里、福興里、永安里開發成集生態、文化、旅遊為一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2005年,縣、鎮投入了7萬元,市交通局支持了20萬元,修建了一條長900米、寬3.5米的環村水泥道和一座公廁。完成改廁59戶,改水11戶,拆除柴房15間,廁所、豬欄37間。鋪設硬底化村巷道0.5萬平方米,平整公共場所0.3萬平方米,實現了綠化、美化。在中心位置建設了籃球場、舞台、文化小廣場、文化室等活動場所,為進一步創建旅遊生態文明村打下良好的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