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建造,修葺,
建造
五龍廟由正殿、戲台、廂房組成,四周有圍牆,東南角辟有小門。正殿坐北向南,為唐大和五年(831)建造,五開間四架椽進深三間,平面呈長方形,單檐歇山頂,柱頭斗拱為五鋪雙抄偷心造,各種斗欹部的幽度極深,拱瓣稜角顯明,內部擱架鋪作斗拱碩大,叉手長壯,侏儒柱細短,構成極平緩的廈坡,只有五台山南禪寺可相比擬。殿內無柱,梁架全部露明。整個建築結構簡練,古樸雄渾,顯示了唐代建築風格。
修葺
雖然經過了千餘年的風風雨雨和不斷修葺,仍不失唐代風貌。與正殿相對的是坐南向北的清代戲樓,雖屬清代建築,但與正殿渾然一體,構成了一座完整的四合院形的廟堂建築。 在五龍廟正殿牆上,嵌有唐碑兩通。一為《廣仁王龍泉記》,唐憲宗元和三年(808)所立,河東裴少微書,字型雄渾勁秀,詳細地記載了縣令於公鑿引龍泉之水灌溉農田的事跡。文中引征西門豹引漳水治鄴史事,以顯於公治芮之功;另一碑為《龍泉記》,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所立,記載了擴建修葺五龍廟始末。這兩通碑對研究我國唐中葉水利發展史有一定的價值。
2001年06月25日,廣仁王廟作為唐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