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墟之歡:我的讀書筆記

廢墟之歡:我的讀書筆記

《廢墟之歡:我的讀書筆記》內容簡介:徐虹從1996年開始創作,她是《中國青年報》資深大牌記者出身,從事書業十餘年,出版過數部作品。《廢墟之歡:我的讀書筆記》是作者在長期的文化積澱中對文化名人的解讀集錦,全書以獨特的視角,用散文隨筆的方式構寫楊沫、楊絳、林徽因、張愛玲、董橋、劉索拉、章詒和、劉震雲、嚴歌苓、李敬澤、何建明等名家。作者冠之以“我的讀書筆記”之名,是以書寫人,以點代面。在與部分文化名人的接觸過程中,作者抒發了她獨特而有見地的體會與感悟,正如她書中所述“落在紙上的字本是人生的殘骸,荒蕪一片,然而它們卻帶著生命的溫度和曾經的歡顏”。

基本介紹

  • 書名:廢墟之歡:我的讀書筆記
  •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 頁數:284頁
  • 開本:32
  • 品牌:作家出版社
  • 作者:徐虹
  • 出版日期:2012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6363075, 750636307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廢墟之歡:我的讀書筆記》不僅是關於一群文人的行跡與知識,不僅是關乎現代以來精神、氣運與人格的流變,其中更包含著一個對世界充滿小心翼翼的探究熱情的寫作者的深思與發現。他(她)們落在紙上的文字本是人生的殘骸,早已流散於時間的廢墟。但即使是廢墟中,她也相信殘磚斷瓦並非虛拋浪擲。資深媒體人徐虹對文化名人為文為人的品讀,確是她對於世象人生的誠實的認識。

作者簡介

徐虹,北京作協簽約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學會會員。曾獲老舍散文獎、冰心散文獎。2012年茅台杯《小說選刊》中篇小說獎。第八次全國作家代表大會代表。
1996年始創作。在《北京文學》、《青年文學》、《芒種》、《鐘山》、《人民文學》、《延河》、《飛天》、《小說月報·原創版》、《黃河文學》等發表中篇小說、短篇小說、散文隨筆約80萬字。作品多被《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作品與爭鳴》、《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中篇小說選刊》、《中華文學選刊》等轉載。併入選《2010年度最佳中篇小說選》,《2011年最佳中篇小說選》等。
著有中篇小說集《青春晚期》(中國青年出版社)、散文集《有內容的眼神》(花山文藝出版社)、《上世紀的十七歲》(崑崙出版社)、《好像高雅》(中國青年出版社),及《徐虹中篇小說選》(春風文藝出版社)。另有長篇小說《夏日姐妹》(即出)、《北京之戀》(即出)。
現供職於《中國青年報》。

圖書目錄

文革中的知識分子
楊沫:一生突圍
鄭振鐸:適時退場
張充和:以慢,以淡
楊憲益:在癲狂中安寧
楊絳:淡水太陽
張申府:最終的勝者
吳宓:活在兩極中
林徽因:永遠的主角
金岳霖:魏晉風流
張愛玲:在心尖上雕刻
蘇青:花開花落
金應熙:叛逆還是精英
觀念的精英
伍爾夫:錯亂的天使
綠原:孤獨中怒放
章詒和:散發堅硬的冷氣
葉廷芳:解脫原罪
周海嬰:走出歷史的暗室
羅孚:香港師爺
王小慧:花朵的極限
董橋:慢慢變老
崔衛平:站在第三個維度
劉索拉:流浪者
蔡瀾:願意多走幾步
駱一禾:與青春有關
孟暉:在宏闊細部
何懷宏:觀念的精英
紙上男女
陳染:學會了順應
劉震云:就是一隨和
王朔:英雄與流氓在慢慢變老
嚴歌苓:隱身在傳說中
陳忠實:老虎吃天
徐坤:偏於硬朗
雷達:懷念伸懶腰的日子
徐小斌:魔女下凡
孟繁華:文人加飲者
陳祖芬:在命運里抽彩
何建明:以筆為旗
高洪波:與鴕鳥對視
李敬澤:信馬由韁
張頤武:血越來越溫
陳曉明:逍遙的理論家
沉想與心經
江平:法學家的思與痛
劉血花:嬰兒的眼睛看世界
張黎:英雄常懷赤子之心
尹建莉:母親和勇士
阿來:詩人和拯救者
韓小蕙:不按常理出牌
朱暉:局外旁觀高手
潘凱雄:書界君子
王必勝:性情中人
高寶軍:陝北的歌者
王久辛:南京的客人
董立勃:人叢後部的思考者
邱華棟:天才的生存之道
臧建:讓夢想飛
寧肯:一個人的蒙面之城

序言

李敬澤
看了一遍,總覺得,徐虹之筆,正該寫雲出於岫、芝蘭松柏,從鄭振鐸、張充和寫下去,到了我輩俗子,卻不該寫。
徐虹也本該生在過去,而非現在。與徐虹閒聊,讓人想起有關古女子的一個詞:“斂衽”,她的態度里總有一種端正和認真,說著說著,她會忽然想起剛才好像沒有說好,於是要返回來再補幾針,就這么細針密線繡花一樣說話,讓人覺得她對自家事、世間事皆存著情意和珍惜。
這樣一個人,如果寫小說,她一定寫不多,必是寫得精審如繡。徐虹就是小說家,她的作品也確實不多,但這些小說的比重高,山重水複、層巒疊嶂,庭院深深、霧失樓台。這些小說里有一種低調、謹慎但是執著的拒絕,似乎是,寫作使她拒絕這個大而化之、潦草混亂的世界,使她得以確認和肯定她的夢想:一個意味深長的、一花一木都不肯無端開放與凋零的世界。
這樣一個人也是最好的讀者,正所謂“理想讀者”。徐虹的本職是記者,但這些文字不是記者文字,而是靈心慧性的讀者文字,只是她讀的不是書,是人。
讀人難於讀書,印在紙上的書,它在寫的時候,其實已經被作者千遍萬遍地讀過,已經包含著作者的理解、整理和闡釋,而一個活生生的人,他的生活、命運和性格,終究不是“作”出來的,這其中有太多的“人不知”、“不足為外人道”和“不自知”,所謂“自由意志”,所謂“自我”與“主體”,其實大多出於哲學建構而非關血肉,一個人畢生未必讀得懂自己,況且他人來讀。薩特說:他人是地獄,那是激憤之言,但他人即使不是來自地獄,恐怕也常常是來自火星。
而徐虹,就算是來自火星吧,她也是最善解人意的火星人。她不潦草、不武斷,她斂衽而坐,用心地注視著你,繪製和繡制一幅幅畫像。
這些人,有些我們沒見過,但已被很多人反覆寫過和畫過,有些則是今世有緣,握手、喝酒和聊天,但是,在徐虹的筆下,他們常常露出陌生的神情——陌生是對的,是一個人隱於暗影中的面相忽然被燈光照亮,是被一個敏銳和貼切的讀者看出了草蛇灰線、羚羊掛角……
過去的人經得起如此讀,現在的人呢?也許經不起吧,也許我們本就過得潦草,本就不是一本深思熟慮的書,本就是即興筆墨、斷簡殘章。
但誰知道呢?這本書放在這裡,正可立此存照。而且它不僅是關於一群文人的行跡與知識,不僅是關乎現代以來精神、氣運與人格的流變,其中更包含著一個對世界充滿小心翼翼的探究熱情的寫作者的深思與發現,在這種發現中,她也在表達著她自身的態度和信念——即使是廢墟中,她也相信殘磚斷瓦並非虛拋浪擲。
在博爾赫斯的玄想中,一個人在夢中到過了天堂,他醒來,發現他從天堂帶回了一支玫瑰;而徐虹,她是到過了廢墟,然後,醒來注視這攜自廢墟的花,更敬重這人世,這歲月和生活。
謹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