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會(禾穀醮),廣東省羅定市乃至粵西地區傳統的民間信仰習俗,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禾穀醮是羅定地區傳統的“做醮”祭祀穀神的活動。禾穀醮每兩年舉辦一次,時間多定於秋收後10—20天,以慶祝禾穀豐收。禾穀醮的內容包括開壇、游神、驅邪、引福、散醮、演戲六大部分,其中祭神是醮會活動的主要內容。驅邪是醮會活動的核心,由法師逐一到各戶人家進行“掠門”,收取代表各家不吉利的稻草人,統一至河邊燒掉寓意祛除邪祟,並於當晚舉行“施幽”儀式,施捨、布施衣物財物食物給孤魂野鬼,避免其滋事。
2012年2月21日,廟會(禾穀醮)入選廣東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X-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廟會(禾穀醮)
- 批准時間:2012年2月21日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民俗
- 申報地區:廣東省羅定市
- 非遺編號:X-3
歷史淵源,主要活動,分布地區,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醮會是廣東羅定地區的漢族民俗及民間宗教活動。醮會很多以廟命名,也有以社壇命名,一般五年一大醮,三年一小醮,每年秋收後的小醮叫禾穀醮。清康熙《羅定州志》載:惟見醮賽會或期以三年或數年一舉,梨園歌舞結彩張燈,或升神出遊,簫鼓喧闐,旗幡照耀,所過社壇各具牲禮迎迂。
主要活動
禾穀醮每兩年舉辦一次,時間多定於秋收後10—20天,以慶祝禾穀豐收。醮期一般是五天四夜,由醮會理事會組織,並延請法師主持。醮會理事會多是提前兩月選出,負責資金籌措和活動相關事宜,資金由民眾自願捐助並張榜公布。醮會前15天,搭建戲台、廚房和做醮的棚子等,各村清理菩薩巡遊路線,張帖醮期告示,物色巡遊隊伍扮演古代人物、故事的人選。醮會前一天在社壇前掛起“天燭燈”,招各方遊魂野鬼前來享祭。
禾穀醮的內容包括開壇、游神、驅邪、引福、散醮、演戲六大部分,其中祭神是醮會活動的主要內容。祭神和游神儀式多在禾穀醮第二天舉行,當地信奉的華光帝、盤古、洪聖大王(南海龍王)都在巡遊之列,巡遊隊伍由醒獅隊開路,按固定路線到巡遊各村社,並有傳統扮相表演相隨,如觀音送子、三星賜福、七姐下凡、八仙賀壽、五子登科、西遊記、三國志、哪吒鬧海、封神榜、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等,整個隊伍可達二三千人。驅邪是醮會活動的核心,由法師逐一到各戶人家進行“掠門”,收取代表各家不吉利的稻草人,統一至河邊燒掉寓意祛除邪祟,並於當晚舉行“施幽”儀式,施捨、布施衣物財物食物給孤魂野鬼,避免其滋事。過去禾穀醮時要請人扮演禾花夫人,“壇擊社鼓,延巫者飾為女裝,名曰禾花夫人,置之高座,手舞足蹈,唱豐年歌。觀者互相贈答,以為樂。唱畢以禾穗分贈,俗謂之跳禾樓”。
巡遊是禾穀醮會的重要內容。巡遊隊伍由醒獅隊開路,沿途鑼鼓喧天,旗幟鮮明。巡遊隊伍除舞獅、八音外,還有形形式式的傳統扮相表演,扮演節目多為古代英雄人物或神話、傳說故事等,如觀音送子、西遊記、哪吒鬧海、封神榜、五穀豐登等等。巡遊隊伍長達2公里,沿途觀眾數以萬計。
分布地區
禾穀醮現主要分布於羅定市船步、羅鏡、羅平、太平、分界、苹塘、金雞、圍底、華石、黎少、生江、連州、泗綸、加益等鄉鎮,並輻射周邊地區。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禾穀醮是羅定地區民眾在農耕生活和稻作習俗中形成、發展起來的民俗活動,由開始祭祀單一的穀神逐漸發展為華光帝、盤古、洪聖大王等多神信仰,其獨特的醮會形式和豐富的儀式環節,融合與承載著地方社會生產生活、信仰等多元文化信息,具有歷史價值和文化研究價值。
傳承狀態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和現代農業的發展,傳統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加之大眾傳媒的影響,地方社會中傳統道德和價值觀念受到較大衝擊,從而對禾穀醮的生存與傳承造成了較大影響,亟待引起有關部門的關注與重視。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3年11月16日,羅定市船步鎮石碑崗舉行對塘社禾穀醮。
2016年11月11日至13日,羅定市船步鎮船東村對塘社舉行禾穀醮。
衍生作品
2016年11月11日至13日,《羅定禾穀醮》首發。該書詳細了“醮”的起源與發展、禾穀醮項目形式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