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

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

.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位於廣州市海珠區紡織路東沙街 24號,前身是 1927 年何香凝創辦的仲愷農工學校辦公樓。1982 年 4 月改建為“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因是紀念革命先驅者廖仲愷、何香凝夫婦的紀念館,故名。樓高兩層,占地面積 1307 平方米,建築面積 704 平方米。紀念館周圍分置有廖仲愷紀念碑、何香凝漢白玉坐像等。

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省市區三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廣東省統一戰線基地”“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黨史教育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
  • 地理位置:廣州市海珠區東沙街24號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內
  • 占地面積:1307 m
  • 類別:人物紀念類紀念館
  • 投用時間:1982年8月30日 
  • 開放時間:1月1日至10月6日展館修繕,閉館。開放時間:周一至周五,8:00—12:00,14:30—17:30,周六、日和法定節假日僅接待團體預約參觀。
  • 門票價格:免費 
  • 藏品總數:695件(套)
歷史沿革,建築布局,展出內容,文化活動,活動建設,學術研究,學術交流,所獲榮譽,參觀信息,參觀須知,交通線路,

歷史沿革

1982年8月,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開館,以介紹廖仲愷何香凝一生為陳列的主要內容。
1984年5月,聘請廖仲愷、何香凝之女廖夢醒擔任名譽館長。6月10日,增加了廖承志的革命事跡。館藏文物245件。

建築布局

  • 綜述
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首層大廳安置著廖仲愷、何香凝夫婦緊靠的漢白玉像。展覽主要分四大部分:廖仲愷何香凝事跡陳列部分、建國後廖承志事跡陳列部分、廖承志生活及辦公用品實物室、何香凝畫室。廖仲愷何香凝部分共五個主題,即:"尋求救國真理,參加反清革命""捍衛民主共和,進行護國護法運動""堅持三大政策,促進國民革命運動""同國內外反動勢力進行鬥爭,迎接新中國的誕生""為新中國的繁榮富強團結和統一而努力"。

展出內容

展館
展覽內容
配圖
一樓
第一展館
尋求救國真理,參加反清革命
廖仲愷出生在美國,何香凝出生在香港。他們目睹外國人對同胞的欺凌和壓迫,逐漸萌發對帝國主義的憎恨情緒和對祖國前途的關切之情。 為探求救國救民的真理,於1903年東渡日本留學。同年秋認識孫中山,矢志獻身革命。1905 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了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國的革命事業。辛亥革命後,廖仲愷在廣東軍政府主管財政,成績卓著。
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
尋求救國真理,參加反清革命
捍衛民主共和,進行護國護法運動
袁世凱篡奪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後,廢除臨時約法,破壞民主。孫中山堅持鬥爭,領導了討袁和護法運動。廖仲愷、何香凝積極協助孫中山組織革命力量和籌措經費。第一次“護法”失敗後,廖仲愷隨孫中山到上海從事革命理論研究。1920 年冬,粵軍驅逐桂系軍閥後,孫中山回粵建立革命政權。廖仲愷任財政部副部長,積極支持孫中山討伐南北軍閥的鬥爭。1922 年6 月,陳炯明叛變,第二次護法運動又告失敗。這使孫中山、廖仲愷、何香凝等人覺悟到:必須聯合真正的革命力量,尋求新的革命道路,革命才能成功。
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
捍衛民主共和,進行護國護法運動
堅持三大政策,促進國民革命運動
孫中山在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改組中國國民黨,制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實現國共合作,開展國民革命運動。在這個重大歷史進程中,廖仲愷、何香凝是孫中山的得力助手,又是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
孫中山病逝後,廖仲愷高舉孫中山的革命旗幟,堅持三大政策,領導國民黨左派繼續進行國民革命。1925年8月20日,廖仲愷遭到帝國主義者和國民黨右派指使的暴徒暗殺,不幸犧牲。何香凝繼承孫中山、廖仲愷未竟的事業,繼續堅持三大政策,為鞏固革命統一戰線而努力奮鬥。
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
堅持三大政策,促進國民革命運動
一樓
第二展館
同國內外反動勢力鬥爭,迎接新中國的誕生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相繼發動反革命政變,瘋狂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民眾。此後,為繼承孫中山、廖仲愷的遺志,何香凝憤然辭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的職務,廖夢醒、廖承志先後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苦鬥不屈,同反革命勢力進行堅決的鬥爭。在日本武裝侵略中國以後,他們竭誠擁護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號召,堅決反對蔣介石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為打敗日本侵略者而奮鬥。在解放戰爭時期,他們反對蔣介石的賣國、獨裁、分裂的政策,開展愛國民主運動和參加推翻蔣家王朝的鬥爭,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
同國內外反動勢力鬥爭,迎接新中國的誕生
一樓、二樓
第三展館
為新中國的繁榮、富強、團結和統一而努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何香凝擔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副委員長、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等多項職務,忠實地為人民服務。
在僑務工作方面,何香凝在廖承志的協助下,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作為國家領導人,她經常接見外賓,促進同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她時刻惦記著台灣同胞,念念不忘祖國的統一大業。
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
為新中國的繁榮、富強、團結和統一而努力
廖承志事跡主題陳列
廖承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黨和國家的優秀領導人。
廖承志從小就受到孫中山、宋慶齡和父母親廖仲愷、何香凝革命思想的薰陶,在革命潮流的鼓盪下,接受馬克思主義,走上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而奮鬥的光輝道路。在半個多世紀的漫長征途中,雖然多次遭受牢獄之災,但他愈挫愈奮,鬥志彌堅,始終保持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
在抗日戰爭時期,廖承志擔任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主任兼保衛中國同盟秘書長,他和宋慶齡等人一道為抗日根據地籌集了大量款項和物資;在解放戰爭的炮火中,他擔任新華通訊社社長之職,帶領新華社的工作人員,馳騁於硝煙瀰漫的戰場,傳播黨中央的聲音,做到紅色電波永不間斷,為共和國的建立貢獻了力量。
新中國成立後,廖承志擔任多項重要職務,在僑務、外事、統戰、文藝和青年等各個領域,均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
廖承志事跡主題陳列
二樓
第四展館
二樓
第五展館
/
何香凝畫室
按照何香凝北京家中畫室布置,畫桌、畫椅及展櫃中陳列的畫具等物品均為原物。矽膠像場景表現的是何香凝在作畫,廖承志倚靠在母親旁邊欣賞。投影儀循環播放何香凝的繪畫作品。
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
廖承志實物陳列室
廖承志實物陳列室展出廖承志先生文物。
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
廖承志實物陳列室
結束語室
供觀眾緬懷先賢。投影儀循環播放國家領導人和省部級領導人來館參觀的部分瞬間。中間圓台銘刻的文字扼要地概括了廖家兩代人對中國革命和建設所作的貢獻。
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
結束語室

文化活動

活動建設

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開館初期,王震、楊尚昆、康克清、廖承志、谷牧、劉田夫、任仲夷、楊康華、梁靈光、楊應彬等中央和省市領導都先後來館參觀並指導工作。

學術研究

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參與《紀念廖仲愷何香凝》畫冊、《廖承志文集》等書籍的編輯工作,出版《廖家兩代人》、《何香凝思想研究》、《宋慶齡與廖仲愷、何香凝一家》等多部研究著作。

學術交流

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建館以來,先後與仲愷農業技術學院(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廣東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廣東省委統戰部、中山大學歷史學系等單位合作,多次主辦紀念廖仲愷、何香凝的國際、國內學術研討會。

所獲榮譽

1982年10月12日,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0年,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被列為“廣東省統一戰線基地”。
2012年,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被列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黨史教育基地”。
2023年11月,入選《廣州市地名保護名錄(第二批)》。

參觀信息

參觀須知

地理位置
廣州市海珠區紡織路東沙街24號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內
開放時間
每周一至周五
上午8:00——12:00
下午14:30——17:30
門票
免費

交通線路

(大元帥府站)8、11、121、131、182、B21
(江灣橋南站)11、高峰快線、12、16、B5、59、65、91、93、112、129、129A、220、264、276、285、299、55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