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開拓國際市場實施綱要(2015-2019年)

為進一步推進我市開拓國際市場工作,確保我市外貿出口穩步增長,現制定《廈門市開拓國際市場實施綱要(2015-2019年)》,就下一階段開拓國際市場工作提出發展戰略和思路,明確工作導向和工作重點,引導市場主體行為,為我市開拓國際市場提供制定政策及開展工作的依據。

一、近十年開拓國際市場工作回顧
近十年(2005年-2014年)我市開拓國際市場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有力地推動了我市外經貿的發展。
(一)出口總體保持增長態勢
2005年至2014年,我市外貿出口除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略有下降外,總體呈現不斷增長的態勢,2014年達532億美元,十年增長2.81倍,年均增長率達14.3%。
(二)出口市場結構進一步最佳化
我市傳統市場包括美國、加拿大、韓國、日本、西歐[1]、台灣、香港、澳門、東協、澳大利亞、紐西蘭等37個國家和地區,除傳統市場外的國家和地區為我市新興市場,其中以巴西、智利、墨西哥、俄羅斯、波蘭、南非、阿聯、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印度為重點新興市場。
至2014年,我市對傳統市場出口比重為71.8%,十年比重下降12.3個百分點,出口額增長2.25倍,年均增長12.5%;對新興市場出口比重為28.2%,出口額十年增長5.79倍,年均增長21.1%;其中對重點新興市場出口比重為14.3%,十年比重上升5.8個百分點,出口額增長5.43倍,年均增長20.5%。上述數據表明我市出口主要傳統市場在得到不斷鞏固的同時保持了穩定增長;重點新興市場拓展效果明顯,每年增長率均高於主要傳統市場,特別是2009年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仍保持了小幅增長。
在主要傳統市場中,美國、西歐市場發展穩健,保持穩定增長,2014年美國為我市出口最大市場,西歐穩居第二、在重點新興市場中,巴西、墨西哥、印度和阿聯表現突出,增長迅猛,其中,對巴西出口占全市出口比重從2005年初的0.70%提升至2014年末的1.39%;墨西哥和俄羅斯發展迅速,但波動幅度較大;南非發展較為平穩,十年來一直保持在我市出口非洲市場前三名之列。
(三)出口優勢產品規模和品種顯著提升
2014年我市前40種主要商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比重為78.6%,較2004年的73.3%有所上升;出口商品中有50種商品出口額超過1億美元,與2004年的17種相比有顯著上升,其中,服裝及衣著附屬檔案、鞋類、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液晶顯示板、石材及製品、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部件、箱包家具、體育用品、龍頭閥門及其零件等10種商品年出口額已突破10億美元大關。
(四)內資企業和境外投資拉動出口表現出色
在我市各項政策的支持下,內資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成為拉動我市出口增長的主體,2014年出口額達314.1億美元,十年占全市出口比重上升21個百分點,出口額增長4.91倍,年均增長19.4%。2005-2014年,我市境外投資大幅成長,特別是2009-2014年中方投資額累計達24.52億美元,比2008年及以前年度累計總額增長6.45倍,其中貿易型對外投資業務約占三分之二,對我市的進出口貿易發揮了重要的帶動作用。
二、當前國際市場形勢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當前國際經濟形勢依然複雜多變,國際市場爭奪更為激烈。一是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主要經濟體受債務危機困擾,經濟持續低迷,需求相對疲軟,一段時期內世界經濟難以恢復快速增長。二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國際貿易摩擦進入高發期,針對我國的“兩反一保”案件數量和涉案金額居高不下,各種技術性壁壘層出不窮。三是主要貨幣匯率和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劇。國際貨幣體系處於變動調整之中,主要經濟體匯率大幅波動;國際地緣政治動盪,市場缺乏穩定供應預期,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震盪。四是我國與不同類型國家的競爭加劇。隨著我國產業升級和其他開發中國家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我國與已開發國家在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業開始正面競爭,與開發中國家在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競爭加劇。
我市外貿依存度高,受國際經濟環境影響程度深,面臨著巨大挑戰:一是傳統勞動密集型商品出口仍占較大比重,增長驅動仍然以數量為主,隨著勞動力價格上漲和產業升級轉移,對服裝、鞋類等傳統大宗出口商品形成較大衝擊;二是製造業增長乏力,仍面臨著產業層次低、創新能力弱、可持續發展不強等問題;三是利用外資經濟總量小,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強,沒有形成一定的產業鏈;四是外貿企業單體規模偏小,企業品牌意識還不夠強,對開拓國際市場缺乏整體的規劃。五是對外投資企業仍不多,境外投資單體規模小,跨國經營能力弱,境外經營人才缺乏。
機遇與挑戰並存。在國際方面,一是經濟全球化仍將深入發展。貿易自由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繼續推進,雙邊和區域自由貿易協定數量不斷增加。一些國家與我國商簽自貿協定意願增強。二是全球貿易量繼續擴大。新興經濟體和開發中國家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經濟有望保持較快發展,為我國企業開拓市場提供新的支撐。同時信息技術的成熟與套用顯著降低交易成本,為世界貿易增添新的活力。三是產業內貿易進一步增長。科技創新孕育新興產業,加快產業升級,促進國際分工深化,推動產業內貿易發展,擴大國際貿易空間。四是低碳經濟帶來新貿易機會。各國更加重視低碳環保,為節能環保產品提供廣闊市場,我國部分新能源產業開始具備較強競爭力,發展前景廣闊。
在我市方面,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設立將進一步最佳化我市外貿經營環境;《美麗廈門戰略規劃》的實施將進一步推動我市產業升級,在信息消費、光電、生物醫藥等領域形成一批千億產值的產業鏈;外貿經營主體的多元化、國際行銷人才的聚集等也將為我市外貿發展提供新的發展機遇。
三、未來五年我市開拓國際市場的總體目標和實施策略
(一)總體目標
按照“拓展新興市場,鞏固傳統市場”的總體思路,以“一帶一路”戰略為指導,以自貿區建設為契機,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線,集中力量做好、做大、做穩新興市場;拓寬與傳統市場的全面經濟合作,推動和提升企業“走出去”,平衡進出口貿易發展。力爭到2019年,對傳統市場出口持續平穩增長,對新興市場出口比重提高10個百分點,達到38%,其中對10個重點新興市場的出口增幅高於全市出口增幅5個百分點;對東協10國及“一帶一路”9個重點國家出口增幅高於全市出口增幅5個百分點。
(二)實施策略
1.進一步加大對新興市場的開拓力度,實現出口快速持續增長。2005-2014年,我市對新興市場累計出口規模僅為傳統市場的32.4%,新興市場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要針對新興市場加強產品和市場的開發、滲透,通過傳統輕紡類等優勢產品帶動其他產品的出口。要確保產品質量並提升附加值,做好、做大、做穩新興市場,實現在新興市場的持續發展。要加大對新興市場的扶持力度,用有限的財政資金投入,達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未來五年選擇以阿聯、沙特、伊朗、智利、波蘭、墨西哥、印度、南非、巴西、俄羅斯等10個市場規模大、經濟成長良好的國家作為重點新興市場,通過政策支持和整體產品展示等途徑,集中力量擴大對重點新興市場出口並輻射其周邊區域。
2.培育產業優勢,最佳化商品結構,實現對傳統市場出口的穩步增長。傳統市場相對成熟,出口滲透深,競爭充分,出口增速放緩趨勢明顯,但是總量和份額仍然很大,在世界經濟逐步復甦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規模仍將繼續平穩增長。要在鞏固原有市場份額的同時,轉變增長方式,加強與傳統市場國家和地區的全面經濟合作。對於東協等開發中國家傳統市場,鼓勵本地客車製造、工程機械、光電、紡織等優勢製造業“走出去”,向目標市場轉移,實現產業升級,帶動零部件和中間產品出口;同時加大與東協地區在能源礦產、農業開發、海洋資源等方面的投資合作,帶動進口的發展。對於歐美等已開發國家傳統市場,加強在產品研發、設計方面的投資合作,加快產品升級換代,提高附加值,提高中、高端產品市場份額,同時帶動國內產品的升級換代。
3.推動“走出去”和進口貿易的發展。鼓勵企業“走出去”,提升企業“走出去”水平;加強平台、主體、商品、市場培育,提高進口貿易發展水平。擴大大宗商品、重要原材料、先進技術和裝備、關鍵零部件、重要農牧漁產品、適銷消費品的進口,進一步最佳化進口商品結構。
四、具體工作和措施
(一)建設國際貿易平台,支持企業多途徑多方式開拓國際市場。
1.充分利用境內外展會平台開拓國際市場。
一是繼續對我市企業參加境外展會給予扶持;繼續培育扶持本地組展機構,健全良性競爭機制,推動組展機構轉變思維、做大做強,不斷拓寬和延伸服務內容,成為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強大助力。二是組織貿易促進推介活動,通過派出開拓國際市場團組以及在重點地區和市場依託境外展會舉辦“展中展”專項活動等形式,樹立我市優勢出口產品整體形象。三是加強與國際知名展覽機構等的合作,引進、舉辦具有我市產業優勢的國際專業展覽會。
2.培育我市外貿電子商務平台。鼓勵企業創新出口貿易模式,加強與第三方貿易平台的合作,利用電子商務拓展國際市場,培育有實力的企業發展跨境電子商務。
3.探索設立海外投資貿易服務平台。依託我市外僑、友城及駐外經商處、駐外金融機構、境外貿易機構等資源,設立投資貿易服務聯絡點,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我市企業“走出去”及開拓國際市場提供幫助。
(二)培育外貿發展競爭新優勢,推動外貿轉型升級,進一步做強做大出口產業。
1.支持我市優勢出口產業轉型升級。扶持企業圍繞產品創新、質量提高和品牌培育為重點,從生產領域延伸到產品研發設計、物流、行銷等環節,支持企業創建品牌、收購品牌、引進境外技術等。
2.挖掘多類貿易增長潛力。在鞏固一般貿易增長的同時,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引導傳統加工貿易企業延長產業鏈,提高加工效益;發揮自由試驗區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功能和優勢,培育新型貿易業態,提升轉口貿易、離岸貿易等業務水平,大力發展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採購等。
(三)建立對外投資服務體系,鼓勵企業“走出去”開展跨國經營。
1.建立對外投資服務體系。建立商務局、財政局、外管局、進出口銀行、開發銀行、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等多家聯動合作機制,為企業開展“走出去”提供服務;加強與我駐外經商處聯繫,為企業投資海外提供諮詢;構建對外投資服務平台,為企業提供投資信息、金融、法律等諮詢服務,對企業赴境外投資所產生的諮詢、法律、保險等費用給予扶持。
2.鼓勵企業到海外投資設廠,參與境外合作區、港口及海外倉建設,開展能源資源合作,拉動進出口貿易。重點扶持本地優勢製造業到境外投資設廠,帶動零部件和中間產品出口;重點扶持企業到境外開展農業、種植業、牧業開發、海洋資源等方面的開發和加工合作業務,鼓勵在產地開展能源資源產品的初級加工後再進口;重點扶持企業對東協和“一帶一路”國家輸出技術和產能,開展跨國經營。
(四)最佳化各項政策,營造良好的貿易環境。
1.充分利用自由試驗區的體制機制及政策優勢,通過在貿易模式和金融產品等方面的創新,發揮兩岸貿易中心的平台作用,推動兩岸跨境人民幣業務、離岸金融發展,為外貿企業創造更好的外部環境。
2.推動涉外金融配套,針對我市外貿特點,加強與進出口銀行、開發銀行和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的合作聯繫,依託兩岸區域性金融中心的優勢,重點針對貿易業務提供整體供應鏈的金融配套,打造我市外貿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3.鼓勵企業運用出口信用保險工具開拓海外市場,特別是加大力度扶持企業開拓重點新興市場,對企業涉及傳統優勢行業和新興支柱產業產品的出口投保給予重點支持。
4.加強宣傳培訓,普及貿易救濟和反壟斷法律知識,提高企業應對國際貿易摩擦能力,同時,重視外貿人才建設,促進多元化投入發展外貿職業教育,加強開放型外貿人才資源開發。
(五)發揮境外機構優勢,加強與國際市場的全方位合作。
1.探索設立海外貿易網點的新路子,利用香港貿發局、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等機構在境外的優勢資源,為企業提供投資和貿易諮詢、接單、採購、推廣、宣傳等服務。
2.積極“引進來”,協助邀請境外商、協會組織境外企業到境內舉辦各類貿易、金融、投資等企業對接活動和市場推介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