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禾路(廈門市廈禾路)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廈禾路自鷺江道起,經故宮路、斗西路,止於嘉禾路,呈東西走向。根據 《廈門市地名志》,廈禾路由老廈門城區通往禾山郊區,道路由此得名。舊名或俗稱有船塢、大王冢山頂、大王灰窯角、大王前、雷音殿、浮嶼、新世界、禾祥街等。1921年廈禾路開始築造,1932年竣工。當時為海泥、沙石填築之道,其後累經改築,原長4661米,寬9米~18.5米。其後廈禾路於1942年、1961年、1971年三次進行了部分拓寬。由於拓寬改造不徹底,除了後江埭至梧村路段寬度33米,辟有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外,其餘路段的行車道就只有12米,美仁宮路段尤其窄小,經常發生交通堵塞,被市民稱為“英雄難過美仁宮”。1966年8月30日改名工農路,1979年10月1日恢復現名。歷史上,廈門造船廠、大同國小、廈門工程機械廠、廈門第六中學、廈門第九中學、廈門火車站、梧村汽車站等都分布於廈禾路。


在特區建設的前十年,由於受到財力限制,廈門的舊城改造一直也無法真正實施。正是在廈禾路改造之後,定安小區、鷺江道等一系列改造工程陸續上馬,廈門市的舊城改造全面啟動。1993年廈禾路拓寬改造前,沿路兩旁建築大多是上世紀30年代以前的舊房,其中危房占65%,路幅寬僅12.8米,交通混雜擁擠。1993年7月1日開始對廈禾路進行全面擴建,拓寬路幅為44米,於1994年7月1日竣工通車。擁有6個機動車道的新廈禾路橫跨廈門老城區,使整個市區的交通狀況為之改觀。改造後的廈禾路脫胎換骨,幾年之間就成為廈門經濟特區集金融、商貿、文化娛樂及居住於一體的現代化城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