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005畝(其中:地 4005 畝),人均耕地1.4畝,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等作物;擁有林地38527.6畝;水面面積30.6畝;草地2862.2畝;荒山荒地34737畝,其他面積897.8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
電話,無路燈。全村已通自來水,有87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698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0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90戶。
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面;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1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4輛,農用運輸車12輛,拖拉機10輛,機車56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65畝,有效灌溉率為0.6%。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5戶;建有小水窖40口。全村有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4個自然村全部實現電視收視;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無路燈。有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
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3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1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3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有1戶居住其他結構房屋。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213萬元,其中:
種植業收入900萬元,占總收入的40%(其中
經濟作物收入440萬元);畜牧業收入850萬元,占總收入的3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800頭,肉牛120頭);林業收入10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273萬元,占總收入的12%;工資性收入180萬元,占總收入的0.8%。農民人均純收入288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8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在3個月以內的186人,常年務工在6個月以上的120人(其中省內務工90人,到省外務工30人)。該村屬於貧困村。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等,主要銷售往縣內。該村目前正在發展黑山羊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養殖業、踩缸菜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919戶,共鄉村人口3516人,其中男性1804人,女性1712人。其中農業人口3516人,勞動力2202人。該村以漢族、彝族為主,其中
漢族3430人,
彝族86人,
哈尼族2人。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292人,參合率93%;享受低保181人,五保戶17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個,人畜混居的農戶747戶,占農戶總數的84%。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2560平方米,擁有教師21人。全行政村在校學生626人(其中小學生452人,中學生174人),入學率100%。距中安鎮中學15 公里,入學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