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坦斯·斯托克斯(英語:Constance Stokes,1906年2月22日-1991年7月14日),原姓帕金(Parkin),是一位曾工作於維多利亞的澳大利亞現代主義畫家。1929年前,她一直在維多利亞國立美術學院接受培訓,並於獲得獎學金後前往倫敦皇家藝術研究院學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康斯坦斯·斯托克斯
- 外文名:Constance Stokes
- 出生日期:1906年2月22日
- 逝世日期:1991年7月14日
藝術影響,個人作品,
藝術影響
作為藝術的標準參考,麥卡洛克澳大利亞藝術百科全書將斯托克斯描述成“維多利亞現代主義運動的領軍人物”。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評論家都對斯托克斯的作品有如此高的評價。藝術史學家克里斯托弗·希斯考特雖然承認同時代人對斯托克斯的作品的認同,但卻表示,“(墨爾本大學)的工作人員對少數不怎么出名的藝術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比如康斯坦斯·斯托克斯……而對當地其他更好的作品幾乎不曾關注。” 儘管斯托克斯出現在麥卡洛克指南中,卻在澳大利亞藝術評論中的存在感卻很弱。然而,女權主義作家安妮·薩默斯卻認為情況不盡全然如此,例如烏蘇拉·霍夫的《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傑作》、珍妮·伯克的《澳大利亞女性藝術家》和《百年歲月:1840-1940》都多次提及斯托克斯那幅廣為人知的《擦頭髮的女人》。學術藝術家、藝術史學家伯納德·威廉·史密斯和約瑟夫·伯克在斯托克斯有生之年就對其作品大加稱讚。斯托克斯雖然逐漸被世人淡忘,但其作品仍有可觀的二級市場。
斯托克斯通過安妮·薩默斯於2009年出版的《迷失的母親》一書重新獲得了一些名氣。在這本書中,斯托克斯和她的畫作是薩默斯自己家庭故事的核心。薩默斯將斯托克斯的一如既往的緘默低調與藝術家格蕾絲·科斯辛頓·史密斯和克拉麗斯·貝克特的戲劇性形成對比,這兩位藝術家都受到頗有名望的畫廊策展人關注。 薩默斯認為斯托克斯的命運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其中就包括她與喬治貝爾的關係。貝爾曾毀掉了自己早期諸多畫作,並且固執己見繼續修改舊作品,以及藝術保守主義,這些都限制了自己日後的發展。薩默斯還指出,斯托克斯的作品缺少一位高調的擁護者,不僅如此,在“悉尼是思想和實踐的發源地,是成名的不二之選”這樣的言論盛行的時代,她還缺少了對自己墨爾本身份的認同。 但歷史學家海倫·托普利斯卻不全然這樣認為,並強調說,斯托克斯是因為供養家庭才“偏離”了她的職業。
斯托克斯的作品回顧展於1985年在維多利亞地區畫廊展出,包括天鵝山地美術館和吉隆美術館。第二年,她的作品展在悉尼的幾家國立畫廊和S.H. 歐文美術館展出。1992年,她的作品被陳列在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名為“古典現代主義:喬治貝爾畫派”的展覽上,1993年,該美術館繼續展出了她的畫作。
澳大利亞絕大多數藏館都收藏著斯托克斯的作品,比如,《村莊》就是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的13幅藏品之一。斯托克斯與維多利亞,尤其是墨爾本的文化環境緊密相連,因此獲得維多利亞多家美術館的青睞。其中包括巴拉瑞特美術館,貝納拉藝術館,吉隆藝術館,莫寧頓半島區域藝術館,和天鵝山地美術館。其他擁有斯托克斯作品的博物館是澳洲國立美術館、南澳美術館、北領地美術博物館以及昆士蘭美術館。新南威爾斯美術館是澳大利亞主要藝術機構中唯一沒有展出她作品的藝術館。
個人作品
《擦頭髮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