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坦丁·巴甫洛維奇大公

康斯坦丁·巴甫洛維奇大公

康斯坦丁·巴甫洛維奇(俄語:Константин Павлович,1779年5月8日—1831年6月14日),沙皇保羅一世的次子。波蘭議會王國的實際統治者(1815—1830)。是一名單純勇敢的軍人。1825年兄長亞歷山大一世去世後主動讓位給其弟尼古拉·巴甫洛維奇(即尼古拉一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康斯坦丁·巴甫洛維奇
  • 外文名:Константин Павлович
  • 國籍:俄羅斯帝國
  • 民族:日耳曼人 
  • 出生地:聖彼得堡 
  • 出生日期:1779年5月8日
  • 逝世日期:1831年6月14日
  • 職業:軍人
  • 信仰:東正教
  • 主要成就:波蘭議會王國的實際統治者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他的名字是他祖母葉卡捷琳娜二世大帝取的,如同他哥哥的名字繼承亞歷山大大帝一樣,他的名字來源於君士坦丁大帝,他的祖母希望他有一天會登上君士坦丁堡的皇位。
小時候的康斯坦丁·巴甫洛維奇大公小時候的康斯坦丁·巴甫洛維奇大公
幼年受教於瑞士家庭教師,曾參加過蘇沃洛夫對義大利的遠征和對拿破崙的戰爭,後來,他娶了薩克森—科堡-哥達家族的瑪麗亞·路易莎·奧古斯塔(就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親姨媽),但三年後雙方就分居了。過了十幾年,大公終於不要面子了一回兒,跑去找老婆,希望她回來,居然被拒絕了。
1805年親俄奧聯軍在奧斯特里茨戰役大敗的時候,他率領的龍騎兵團還擊敗了旺達姆的步兵第2師,繳獲了法軍第4步兵團的鷹幟,這也是此戰中聯軍唯一的一面戰利品;拿破崙本人對這面鷹幟的丟失也大發雷霆,因為第4團指揮官不是別人,而正好是他的哥哥約瑟夫·波拿巴。1805年所部擴充為一個騎兵師,1806-1807年在海爾斯堡以及弗里德蘭聲稱擊敗一個荷蘭騎兵團。《提爾希特和約》簽訂以後他是法俄同盟的熱心維護者,但在1812年戰爭中,卻是個狂熱的好戰分子,以致陸軍大臣巴克萊伯爵不得不兩次以妨礙軍務的罪名把他調離總司令部。在博羅迪諾戰役中,所部擊敗法軍胸甲騎兵和火槍騎兵,薩克森近衛軍和扎斯特洛夫的胸甲騎兵。11月17日,在克拉什尼擊敗法軍第18步兵團(綽號勇敢者)並且繳獲他們的鷹幟。在萊比錫會戰時,俄國近衛輕騎兵師對遏制繆拉在古登戈薩的進一步挺進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1813年所屬部隊被授予聖喬治軍旗,上寫有“紀念在奧斯特利茲繳獲敵人的軍旗以及1812年將敵人趕出俄羅斯的英勇戰鬥。1814年3月28日在巴黎淪陷之前的最後一場戰役中,面對法軍有騎兵和6門炮支援的步兵方陣,康斯坦丁下令進攻,騎兵狂熱地策馬衝上前去殺散對方的騎兵,繳獲6門火炮中的4門,然後擊破其中一個步兵方陣,使法軍步兵四處逃散,這一場景讓大公看得非常過癮。為了使他的部隊的軍服永遠都是最鮮艷的,他甚至自己掏腰包購置軍裝,而讓他哥哥兼任團長的近衛騎兵團相形見絀。
康斯坦丁·巴甫洛維奇大公康斯坦丁·巴甫洛維奇大公
1815年維也納會議之後,波蘭王國成立,兼任國王亞歷山大一世皇帝任命他為波蘭武裝部隊總司令,行駛總督的職權。他雖然組織波蘭軍隊,但並未贏得軍隊的支持;因為波蘭軍隊的主體是隨拿破崙轉戰的波蘭義勇軍,其主要軍官揚·亨利克·東布羅夫斯基等都是鐵桿的波蘭獨立派人士。議會和老百姓也因為他的嚴峻統治而疏遠他。但因為波蘭王國有自己的憲法,他在波蘭的統治還是相對自由的。1823年他與分居20年的妻子離婚,娶了波蘭女伯爵喬安娜·格魯德津斯卡,並自願放棄俄國皇位的繼承權,雖然從法理上講,這個婚姻對他的繼承權是不妨礙的。他之所以不願繼承皇位是因為哥哥參與了謀殺父親保羅的陰謀,不願再登上那滴血的寶座。1825年亞歷山大一世被宣布死亡後,他和弟弟尼古拉相互之間推辭皇位達16天之久,造成帝位虛懸,十二月黨人起義。起義部隊在參議員廣場上高喊著“憲法萬歲,康斯坦丁皇帝萬歲”的口號遭到鎮壓。由於他的反對,波蘭軍隊拒絕參加1828-1829年的第八次俄土戰爭,1830年歐洲革命爆發,法國波旁王朝被推翻,比利時獨立;受此影響,不願忍受半獨立地位的波蘭人夜間襲擊了他的宮殿,隨後爆發起義,他出走波蘭邊境,隨即指揮俄國援軍展開反攻,在烽火尚未平息之際患霍亂去世。
喬安娜·格魯德津斯卡喬安娜·格魯德津斯卡
瑪麗亞·路易莎·奧古斯塔瑪麗亞·路易莎·奧古斯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