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1960年,設康勒鄉。
1975年,鄉改公社。
1983年,公社改鄉。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康勒鄉下轄7個行政樁:翁扎一村、翁扎二村、翁扎三村、達西一村、達西二村、阿交一村、阿交二村。
2020年6月,康勒鄉下轄7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約瑪塘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康勒鄉地處色達縣境西北部,鄉人民政府距縣城62千米,總面積297.5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康勒鄉境內自然資源主要有蟲草、貝母、秦艽等中藥材資源。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康勒鄉轄區總人口2269人,人口中,有藏、漢等民族。
截至2017年,康勒鄉常住人口2998人。
經濟
2011年,康勒鄉農業畜牧業以飼養氂牛、山羊、綿羊為主,各類牲畜年末存欄26073頭(只、匹),其中氂牛12050頭,馬945匹,綿羊12712隻,山羊366隻。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康勒鄉有中心國小1所,在校生196人,教職工8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9.4%,國中適齡人口學率96.8%。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康勒鄉有衛生院1個,村衛生醫療站1個。
社會保障
2011年,康勒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支出105萬元;農村醫療救助支出15.3萬元,年末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73人。
基礎設施
能源
2011年,康勒鄉有變電站1座,架設電網23千米。
交通
2010年,康勒鄉修建通村公路3條,總長45千米,修建人畜吊橋1座、鋼架橋1座。
歷史文化
色達金馬節
金馬節是牛月初四(即藏曆五月初四)色達牧民祭神的大節。祭神,是藏民族古老的原始宗教——苯教祭祀活動。苯教信奉萬物有靈。在雪域高原,各地都有眾多的山神、土地神、年神、龍神等各種保護神靈。焚香技進行煙祭(即煨桑)就成了祭神活動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千百年來成為一種民俗活動代代相傳。藏曆五月初四,就是色達牧民的祭神節。這天,牧民們在各色布上印上象徵福氣的經文,在經旗周邊裝飾上白、紅、黃、綠、蘭布條。男子在自己的火槍槍架上,飾以經幡,上邊掛一緞制煙祭用的小袋騎馬趕赴節日集會地點。煙祭袋內裝有糌粑、酥油、茶、黑白炒青稞、穀類、奶渣、人參果、珍寶粉諸物拌合成的少量“煙祭錦品”。解放以來,色達縣利用這一傳統民族節日開展文藝演出,賽馬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物資交流,給傳統民族節日注入新的活力,賦於新的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
金馬節傳說
傳說美麗的桂更塘草原上,有一座形如金馬的山崗;另一傳說桂更塘草原上曾挖出了一塊馬形金塊;草原從此有了金色的名字——色達,即金馬草原。縣上的人,把“祭神節”改名為“金馬節”,民眾為之加額稱快。這種以賽馬為主要活動內容的祭神節,甘孜州的牧區都普遍盛行。解放後,統一改稱賽馬節,且通常以鄉為單位,在七月底或八月初舉行,除進行傳統的賽馬比賽外,同時也舉辦文藝演出活動和物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