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水、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447戶通自來水,有485戶飲用井水,有485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52%。有985戶通電,有96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3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和6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2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10戶,分別占總數的30%和27%。
該村到鎮道路為沙石路;進村道路為沙石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6輛,拖拉機27輛,機車54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36畝,有效灌溉率為45%,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3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9畝。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9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6戶;全村有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22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0個自然村已通公路;有22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22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6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56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699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
農村經濟總收入3166元,其中:
種植業收入955萬元,占總收入的16%;畜牧業收入1040萬元,占總收入的3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700 頭,肉牛100頭;第二、三產業收入 848萬元,占總收入的37%;
工資性收入323萬元,占總收入的15%。農民人均純收入4217 元,農民收入以第二、三產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9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15人占勞動力的18 %,在省內務工250人,到省外務工65人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860平方米,擁有教師28人,在校學生586人,距離鎮中學2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
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86人,其中小學生567人,中學生0人。
業餘文娛宣傳隊1 個。
新農村建設
2009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15萬元。修建村莊道路。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水資源緊缺,水利化程度低,通村公路等級低,交通不暢,基礎設施差,森林覆蓋率低,農業特色產業未形成規模,沒有農產品加工轉化企業。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大產業
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養殖業鞏固種植業,轉移富餘勞動力,壯大農村經濟。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955戶,共鄉村人口3507人,其中男性1891人,女性1616人。其中農業人口3507人,勞動力1635人。 到2012年底,全村參加農村
社會養老保險223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507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483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2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94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681.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蠶豆、竹器、砧板、蔬菜,主要銷售往省內。2012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100.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蔬菜、竹器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蠶豆、竹器、砧板、蔬菜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