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休克,一種木質勺子就叫庫休克。它是由自然杏木製成,製作過程不添加任何化學成分,屬純天然手工製成品,它不但可以用來吃飯,而且還可以在麥西來甫中作為打擊樂器使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庫休克
- 性質:木質勺子
- 成分:自然杏木
- 用處:麥西來甫中作為打擊樂器使用
- 柄長:40-60厘米
柯坪庫休克(木勺子)是古老工藝的產物。這種精美的手工技藝是勤勞的柯坪人民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 柯坪庫休克(木勺子)與新疆其他地方生產的有明顯的區別,然而,令人擔憂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古老的工藝正瀕臨失傳,目前,只有柯坪縣蓋孜力克鄉庫木魯格村年過8旬的斯達洪.阿尤甫老人和他的兒子托乎提.賽伊提掌握這門手藝。
庫休克的製作 柯坪庫休克分大小兩種。大木勺,柄長40-60厘米,用來舀飯、舀水用。小木勺把長14-20厘米,用來吃飯、吃優酪乳子,不燙嘴,又方便。 剛做的木勺開始是白色的,以後用久了可以自然變化成棗紅色,100年也用不壞。。柯坪庫休克與其他地方的不同,柯坪的庫休克長15-20厘米,其頂端是一個4-5厘米的圓形勺頭,勺把長10-12厘米,勺頭與勺把銜接處呈對稱凹凸狀,完美地呈現出庫休克精緻、小巧、實用的自然淳樸美。
製作庫休克看起來簡單,其實很難。製作的工具就必須有鋸子、斧子、砍砍子、阿塔勒嘎(彎曲的砍砍子)和卡西卡特(雕刻小木勺內側的工具)。製作庫休克首先要準備上好的杏木,再把杏木鋸成長15-20厘米,寬7厘米的段,然後,用斧子把木段上下左右砍平後,在頂端砍成圓形,形成木勺的雛形。接著用阿塔勒嘎挖出勺頭,最後用卡西卡特把已經成形的勺頭和勺把打磨平整光滑。一把庫休克就做好了。
最後的傳人 81歲的斯達洪.阿尤甫老人和他的兒子托乎提.賽伊提是庫休克最後的傳人,雪白的鬍鬚使老人顯得很精神。斯達洪.阿尤甫老人一手拿著一塊杏木,一手拿著一把砍砍子,熟練地做著庫休克,在他的手中,鋒利的砍子上下舞動,片片木屑左右翻飛,不到20分鐘,一把漂亮的小木勺就做好了。老人今年已經81歲了,可他的眼不花,耳不聾,說起話來聲若洪鐘。用老人的話說,這一切是庫休克給他的。
柯坪庫休克這一古老工藝,僅有記載的就已經達到近百年的歷史。斯達洪老人是第三代傳人,老人的兒子托乎提 賽伊提是第四代傳人。談起學藝的經過,斯達洪.阿尤甫老人歷歷在目。上世紀40年代末,斯達洪.阿尤甫與當時柯坪庫休克工藝製作第二代傳人努爾保長的女兒結婚了。看見手工製作庫休克能夠掙錢養家,斯達洪.阿尤甫心動了。就提出要拜努爾保長為師學習庫休克製作工藝。但被努爾保長拒絕了,因為那時有個規矩,手藝只能傳給親生兒子,連女兒都不能傳。為了學到岳父的手藝,斯達洪.阿尤甫一有時間就到岳父家幫助放羊、種地、做家務。時間長了,努爾保長終於答應斯達洪跟自己學藝。為了把手藝學精,斯達洪幾乎每天都來到岳父家,一邊幫助岳父家幹活,一邊學藝。剛開始學藝,斯達洪.阿尤甫的手經常受傷,還經常挨岳父的罵,但他咬著牙忍著。一年半過去了,斯達洪.阿尤甫出師了,做的庫休克也能賣個好價。從那時,斯達洪.阿尤甫一直以做庫休克為生,並成為柯坪做庫休克技術最好的人。
衷情庫休克工藝50年,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學會庫休克製作工藝的斯達洪.阿尤甫開始大顯身手。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人物。“那時,我每天可以做100多把庫休克,同時,還能夠做一些木碗、木盆、木盤、木勺、木桶等木器。”斯達洪.阿尤甫說,1965年他做的2000多把庫休克被送到北京一家民族飯店,那是他感到最榮耀的事情。 時光荏苒,到了1990年60多歲的斯達洪.阿尤甫覺得應該把手藝術傳給大兒子。於是,他把他學藝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大兒子。後來經過兩年多時間手把手的教,斯達洪.阿尤甫的大兒子終於學會了庫休克的製作工藝,從此父子倆齊心合力,製作的庫休克供不應求。 “天有不測風雲。”正當斯達洪.阿尤甫父子倆越乾越歡的時候。1996年4月,斯達洪.阿尤甫年僅38歲的大兒子意外喪命。這給年逾70高齡的斯達洪.阿尤甫帶來沉重打擊。連續一個多星期,老人飯吃不下,覺睡不著,人也瘦了一圈。但後來,老人還是挺住了,並把自己的手藝傳給了二兒子托乎提.賽伊提。
庫休克是維吾爾族人家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用品,木勺的使用價值很高,一個小木勺一個人一輩子也用不壞。 該產品是純天然綠色產品,大量生產有利於提高農牧民的經濟收入,該產品在市場上很暢銷,現有的產品現在滿足不了全縣的需求,產品還未在柯坪以外的市場上有過銷售。
傳承和發展庫休克工藝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大的特點是不脫離民族特殊的生活生產方式,是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習慣的“活”的顯現。它依託於人本身而存在,以聲音、形象和技藝為表現手段,並以身口相傳作為文化鏈而得以延續,是“活”的文化及其傳統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過程來說,人就顯得尤為重要。”米吉提.阿不都熱依木說80年代初期,會製作柯坪庫休克的有百餘人,但現在大部分人已經去世,還有一部分人由於上了年紀,已經不能從事制勺工藝。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塑膠、玻璃、鋁鐵、不鏽鋼等材料,採用物理、化學等手段製作的產品精細光滑、物美價廉基本代替了用傳統手工藝製成的木盆、木碗、木勺等生活用品。從而使柯坪庫休克這種古老工藝瀕臨失傳。 為保護好柯坪縣柯坪庫休克這一古老工藝,柯坪縣給製作柯坪庫休克傳承人每人每月發放130元低保費,同時減免他們的義務工,製作並實施每個村的老一輩制勺工匠每人培養一名學徒。並在縣財力十分薄弱的情況下撥付了8萬元經費。 此外,進一步開展調研工作,挖掘柯坪縣蓋孜力克鄉庫姆魯格村庫休克製作工藝的歷史資料,做好了庫姆魯格村能工巧匠的工藝保護工作,在庫姆魯格村開辦技藝培訓班,對青年進行培訓,使這一傳統手工藝後繼有人。並計畫每年培養此項工藝學徒20名。在此基礎上,今後兩年內,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的基礎上,安排一定的經費,解決製作工匠的生活困難,物質上給予幫助,精神上給予安撫,使年邁的民間藝人能積極主動、安心於柯坪庫休克的製作和傳授工作,使柯坪庫休克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在更多層面和更廣泛的領域,使該項工藝得到傳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