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洞鎮(底洞)

底洞鎮

底洞一般指本詞條

底洞鎮,隸屬於四川省宜賓市珙縣,地處珙縣南部,東與興文縣周家鎮接壤,南接玉和鄉,西靠孝兒鎮、上羅鎮,北鄰珙泉鎮和長寧縣雙河鎮,行政區域面積126.7平方千米。

清代時期,設智樂鄉;1984年,底洞公社改底洞鎮;2006年,陳勝鄉併入底洞鎮。截至2019年末,底洞鎮戶籍人口為30315人。截至2020年6月,底洞鎮轄2個社區、1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聖浦社區。

2018年,底洞鎮有工業企業29個,其中規模以上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5個。2019年,底洞鎮有工業企業29個,其中規模以上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2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底洞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四川省宜賓市珙縣
  • 地理位置珙縣南部
  • 面積:126.7 km
  • 下轄地區:2個社區、18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聖浦社區
  • 電話區號:0831
  • 郵政編碼:644502
  • 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川Q
  • 人口:30315人(截至2019年末戶籍人口)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水文,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交通運輸,歷史文化,

建置沿革

清代時期,設智樂鄉。
民國時期,,設底洞鄉。
1951年,分為底洞、德勝、羅通3鄉。
1956年,羅通鄉併入底洞鄉。
1958年,鄉改公社。
1962年,分為底洞、羅通2公社。
1984年,底洞公社改底洞鎮。
2006年,陳勝鄉併入底洞鎮。

行政區劃

底洞鎮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聖浦社區、水竹村、羅通村、惠民村、鹽井村、頂古村、板栗村、普新村、同義村、芭蕉村、錦繡村、兩河村、陳泗村、富源村、源建村、文化村、大地村、周家村、利民村、瑞民村。底洞鎮人民政府駐東聖路36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底洞鎮地處珙縣南部,東與興文縣周家鎮接壤,南接玉和鄉,西靠孝兒鎮、上羅鎮,北鄰珙泉鎮和長寧縣雙河鎮,行政區域面積126.7平方千米。
底洞鎮

氣候

底洞鎮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無霜期年平均329天。年平均降雨1154毫米。海拔高度 400—1100米。年均氣溫17.6度,年均日照1035.3小時,屬低日照地區。

水文

底洞鎮有洛浦河穿境而過。

自然資源

底洞鎮有煤炭儲量12000萬噸,硫鐵礦儲量8000萬噸,方解石、鐵礦儲量豐富;石灰石遍布全鎮,頁岩、高嶺土資源豐富,是生產頁岩磚、陶瓷等建築材料的原材料;有洛浦河畔的德惠村礦泉水資源。全鎮有林地面積10.3萬畝,森林覆蓋率46%。

人口

2011年末,底洞鎮總人口3.15萬人。另有流動人口0.12萬人。總人口中,有苗、土家2個少數民族。
2017年末,底洞鎮常住人口為22181人。
截至2018年末,底洞鎮戶籍人口為29588人。
截至2019年末,底洞鎮戶籍人口為30315人。

經濟

2011年,底洞鎮完成生產總值170712萬元,比上年增長38.8%。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7024元。
2014年,底洞鎮糧食總產量為16774噸,生產總值為5.57億元。201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8432.02萬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2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028元。
2018年,底洞鎮有工業企業29個,其中規模以上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5個。
2019年,底洞鎮有工業企業29個,其中規模以上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2個。
底洞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土豆等為主;經濟作物以蠶桑、岩桂、甜苦筍等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肉牛、山地烏雞等為主。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底洞鎮有幼稚園1所,私立幼稚園4所,完小3所,村小11所,國中3所,在校生3362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底洞鎮有鄉鎮綜合文化站,並成功創建為省級示範站;命名為“市級先進文化鄉鎮”“省級先進文化鄉鎮”。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底洞鎮有衛生院1個。

交通運輸

2011年,底洞鎮有宜威公路、宜畢公路、鹽孝公路穿境而過;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汽車客運站1個,客、貨運輸車輛800餘輛。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相傳街底有洞(一說是山洞)而得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