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隆多齒鰳

體長而寬,甚側扁。背緣窄;腹緣有完整之棱鱗,腹鰭前16個,腹鰭後7個。頭中大,側扁。吻短鈍,上翹,吻長明顯短於眼徑。口中大,向上傾斜;上頜骨末端圓形且不延長,僅可達瞳孔之下方;上頜骨末緣腹面另具下主上頜骨,骨上有齒;下頜的前端向上突出;兩頜、齶骨及舌上具細齒;第一鰓弓下枝鰓耙數11。體被圓鱗,鱗中大,易脫落,無側線;縱列鱗數40枚。背鰭起始於體中部,具21軟條;臀鰭長,具36分枝之軟條;腹鰭甚小,;尾鰭叉形。體背藍褐色,體側銀白色;口緣黑色;鰓蓋後上角具一暗色之斑駁。各鰭淡色,背、胸鰭上部及尾鰭後部具暗斑。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庇隆多齒鰳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分布區域:印度-西太平洋區
瀕危狀態,形態特徵,棲所生態,地理分布,漁業利用,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長而寬,甚側扁。背緣窄;腹緣有完整之棱鱗,腹鰭前16個,腹鰭後7個。頭中大,側扁。吻短鈍,上翹,吻長明顯短於眼徑。口中大,向上傾斜;上頜骨末端圓形且不延長,僅可達瞳孔之下方;上頜骨末緣腹面另具下主上頜骨,骨上有齒;下頜的前端向上突出;兩頜、齶骨及舌上具細齒;第一鰓弓下枝鰓耙數11。體被圓鱗,鱗中大,易脫落,無側線;縱列鱗數40枚。背鰭起始於體中部,具21軟條;臀鰭長,具36分枝之軟條;腹鰭甚小,;尾鰭叉形。體背藍褐色,體側銀白色;口緣黑色;鰓蓋後上角具一暗色之斑駁。各鰭淡色,背、胸鰭上部及尾鰭後部具暗斑。

棲所生態

沿近海中上層魚類,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亦常可於河口區、沼澤區及內灣區發現,甚至可進入淡水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岸至菲律賓、中國南海及台灣,南至澳洲等皆產。台灣分布於東部海域。

漁業利用

主要漁法為焚寄網、底拖網及流刺網。體薄肉少,通常曬成魚乾出售,或製成魚粉作為飼料之原料,同時常被做為鮪釣業用的魚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