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豆科種子田間休眠釋放調控的生理生態機制》是依託蘭州大學,由胡小文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幾種豆科種子田間休眠釋放調控的生理生態機制
- 依託單位:蘭州大學
- 項目負責人:胡小文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豆科種子物理性休眠釋放過程的階段性是深入認識種子田間休眠釋放調控機制的核心問題,常規的破壞性研究手段以及基於群體的研究思路忽略了休眠釋放過程中種子群體中的個體差異,從而限制了對休眠釋放過程階段性及其內在機制的深入認識。本項目擬以基於核磁共振及其成像的非破壞性測定技術為主要研究手段,對我國幾種主要野生豆科植物種子田間條件下的休眠釋放過程進行研究,主要內容有:1、單粒種子田間休眠釋放過程的結構、水分生理和關鍵代謝物質的變化及其與休眠釋放階段的關係; 2、豆科植物種子田間休眠釋放過程階段性的種間多樣性及其結構與生理基礎;3、環境對種子休眠釋放階段性的調控作用與休眠釋放的預測。本項目旨在通過對休眠釋放過程階段性的深入研究,闡明豆科植物種子田間條件下休眠釋放調控的生理生態機制,為深入認識豆科植物種子休眠特性的生態學意義以及重要野生豆科植物種質資源的保育提供科學依據。
結題摘要
通過套用核磁共振及其成像的非破壞性測定技術等研究手段,對我國幾種主要野生豆科植物種子田間條件下的休眠釋放過程進行了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研究成果:1、豆科植物種子在田間的休眠釋放過程存在明顯的種間多樣性,如苦豆子與牛枝子在自然條件下其休眠釋放動態表現出明顯的循環性,而歪頭菜種子的休眠釋放則隨埋藏時間的增加而線性增加;2、豆科植物種子休眠釋放對環境的回響因種、種群而異。對於乾旱區豆科植物種子,水分在其休眠釋放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如埋藏在地下的苦豆子、牛枝子,其休眠釋放速率遠高於置於地表的種子。而對於高寒草甸區豆科植物種子,變溫與冬春季的凍融過程在休眠釋放過程中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如歪頭菜種子在地表的休眠釋放速率更快;3、闡明了高寒草甸區四種野豌豆屬豆科植物種子的休眠類型及其生理生態機制,野豌豆屬4種豆科植物種子在收穫當年具有不同程度的生理休眠,這一休眠類型主要受種子內部脫落酸含量的調控,其主要功能在於推遲或限制種子傳播後在冬季的萌發。4、套用積溫與水勢模型,對苦豆子、烏拉爾甘草、沙冬青、胡枝子、山野豌豆、窄葉野豌豆、箭筈豌豆、歪頭菜等8種豆科植物種子在相應條件下的休眠與萌發進行了成功的預測。上述研究為闡明豆科植物種子田間條件下休眠釋放調控的生理生態機制,深入認識豆科植物種子休眠特性的生態學意義以及重要野生豆科植物種質資源的保育提供了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