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的致病機制和診斷方法是北華大學建設的虛擬仿真實驗課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幽門螺桿菌的致病機制和診斷方法
- 建設院校: 北華大學
- 課程負責人: 李詠梅
- 授課教師:母潤紅、邵世和、王曉春
課程簡介,課程目標,
課程簡介
1.基礎與臨床相結合。以體現早期接觸臨床和激發學習興趣。2.案例導入以“醫生和病人對話”形式講授知識點。3.虛實結合。如胃鏡檢查:操作方法是虛,結果是實。4.科普宣傳。 感染途徑、臨床症狀、預防原則。5.實施過程性評價。針對每個知識點有相應的練習題。
課程目標
(1)彌補實際教學不足
在臨床幽門螺桿菌感染診斷需做系列實驗,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因學時、設備及經費限制,不可能全部開設,一般選擇代表性試驗進行實際操作。通過虛擬實驗既可以讓沒有條件大範圍開展的實驗的學生開闊視野,擴展知識面;也可以讓有條件開展的學生在實際操作前不受實際條件限制反覆進行虛擬操作,達到實現節約實驗資源,熟悉操作過程,節省操作時間,體會操作要點的目的,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該虛擬實驗是將3D動畫模擬的實驗操作過程植入計算機軟體,通過虛擬操作可以讓學生達到以下學習能力的培養目標,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掌握革蘭染色法,細菌基本形態和顯微鏡油鏡的使用。
(2)掌握細菌塗片的製備。
(3)熟悉細菌微需氧培養技術。
(4)掌握平板劃線法和液體培養基接種方法。
(5)熟悉接種細菌用具、接種細菌的環境要求和無菌操作要領。
(6)掌握觀察菌落的方法。
(7)掌握幽門螺桿菌的形態染色特點及培養特性。
(8)熟悉幽門螺桿菌的快速生化鑑定試驗。
(9)通過實驗掌握幽門螺桿菌致病物質及其致病機制。
(3)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踐行能力
計算機模擬實驗作業系統,利用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不僅打造出虛擬的實驗操作情景,學生通過該系統的學習、訓練及過程性評價可彌實際操作教學的不足,讓學生在反覆操作中不斷總結思考,還通過各種思考題拓展學生思維,有效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踐行能力。
(4)建立和實施過程性評價體系
虛擬操作中注重人機互動,學生在正常操作時就會通過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客觀的考核。在最後的評分環節,可以看到每個學生的總分和每個操作步驟的得分。可以作為平時成績列入學生實驗考試總成績中,成為一個比較客觀、方便的評價指標,有助於過程性評價體系的形成和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