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幸福園村
- 外文名:Happy Garden Village
- 轄區面積:14平方公里
- 耕地面積:3655畝
- 旱地:2765畝
基本現狀,主要特點,存在問題,建設發展,
基本現狀
1、自然資源和社會經濟狀況 幸福園村位於紫雲自治縣西北部,白石岩鄉東面,東與松山鎮的白雲村接壤,北抵抵桶村,西接乾水井和群聯村,南至大水井村,轄區面積14平方公里。紫黃公路從中穿過,是唯一列入白石岩鄉新農村建設的示範村,全村所轄12個村民組,共有農戶512戶,2150人,有勞動力1325人,耕地面積3655畝,其中田890畝,旱地2765畝,轄區內以平地地貌為主,地勢平緩連片。人均占有土地1.7畝,人均持糧368公斤,人均收入2180元,村無集體經濟收入。
2、農村產業發展狀況 近幾年,結合村情實際,著重加大了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種植業方面:極力推行現代菸草農業,將烤菸生產做大做強,全鄉種植烤菸面積2100畝,其中幸福園村種植1500畝,比上年翻3倍,新建工場化育苗大棚1個,育出的苗可供應5000畝大田移栽;其他產業還有:茶葉、花生、紅心薯、黃金梨和常規的水稻、玉米等,在推廣種植上均取得較好效果;在養殖業方面,重點發展和扶持能繁母豬養殖,目前已建有2個100頭的母豬養殖場,年出欄仔豬4000餘頭,年創造純收入10餘萬元,起到了較好的致富帶頭作用。
3、基礎設施方面:村內擁有兩所完國小校,村級辦公室和活動室於2010年已修建完工。各村民小組通組公路已全部修通,其中有3個小組已實現通組公路和庭院硬化,12個小組已通行動電話,各組的人畜飲水基本得到解決,並於2008年底修建一條貫穿全村的煙水配套“管飲”工程,為幸福園村今後的發展鋪墊了堅實便利的基礎。
主要特點
幸福園村是一個多民族村,主要以漢族、布依族和苗族居多,村民勤勞善良、熱愛勞動、積極向上;村距離縣城只有9公里,交通便利,有利產品交易和信息聯絡;各小組相對集中,便於商討村內大小事務;耕地連片平緩,有較好的生產潛力,但受到市場和自然條件的限制,對許多產業不敢做大做強,高效產業一直在摸索之中,種養業組織化程度低,規模小及粗放式經營限制著幸福園村的產業發展。
存在問題
1、產業結構單一,規模小。產業鏈短,缺乏深加工,市場化、商品化程度低;高效農業發展滯後,農業科技含量不高,二、三產業發展滯後,產業比嚴重不協調。
2、土地資源未得到有效發揮,種煙易感病,嚴重製約烤菸的擴大發展。
3、民眾“等、靠、要”思想仍較嚴重,發展意識不強。村民致富的途徑不多,路子不廣,各生產小組、農戶貧富差距較大,多數村民不夠富裕。
4、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目前全村12個組還有9個組還未實現進組道路和庭院硬化,各組的房屋還未啟動整治。村容村貌、環境衛生、綠化設施跟不上形勢走。電力、電網還需改造,全村人畜飲水水質差,多數是依靠水窖蓄存的水飲用,飲水極不安全;農業基礎設施,包括機耕道建設、管飲工程的有效利用和灌溉溝渠設施等都需要加強建設。
5、集體經濟薄弱,自身造血功能不強,發展渠道不寬,後勁不足,村集體無經濟實體。
6、村組幹部工作缺乏工作積極性,年齡相對偏大,戰鬥力不強,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不明顯,在產業結構調整中,村支兩委為民眾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後服務和科技致富信息方面做得還不夠,服務體系跟不上。
7、村民精神文化、娛樂生活單調,缺少文化生活載體。村民之間的團結、溝通有待進一步加強。
建設發展
1、加大對幸福園村現有產業的扶持力度,包括烤菸生產、紅心薯種植、茶葉基地擴建、黃金梨種植及能繁母豬養殖場的發展等。積極引導其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探索高效合理的現代化農業發展理念,加強勞務輸出合作組織建設,進一步保障勞務產業規範化發展。
2、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結合危房改造和村莊整治,以公路沿線為重點,打造特色農村新面貌,力爭項目扶持完善進組道路和庭院硬化,改善人畜飲水和農田灌溉條件,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衛生整治。
3、探索土地使用權的流轉、轉包。因地制宜發展不同形式的生產組織和經濟實體,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專業協會,進而帶動村級經濟發展。
二、2011年——2013年三年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以十二五發展規劃為引領,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以基礎設施為重點,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根本,以培訓教育和文明創建為動力,緊緊抓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良好發展機遇,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二)規劃原則
1、因地制宜,突出區域特色,立足實際,提高規劃的針對性、可操作性。
2、注重實效,逐步完善。建設要以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問題入手進行解決,立足村情,聽取民意,著眼長遠,量力而行,實事求是。
3、發動民眾,依靠民眾,要做好民眾的思想工作,一切以實際出發,以發展生產為核心,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三)發展的目標及任務
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為發展目標,以特色產業帶動當地經濟為重點。到2013年將建成經濟快步發展、產業布局最佳化、居住條件改善、社會和諧穩定、民主治安進步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2011年達2398元,增長10%;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638元,增長10%,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900元,增長10%。
(四)發展的主要工作及措施
1、千方百計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達到村容村貌整治,人居環境改善。
(1)完善基礎設施建設。2011年爭取“一事一議”把板伍、河邊及黃泥堡3個組的進組道路、串戶路和庭院進行硬化。爭取水利部門支持把自來水從相鄰的白雲中心村接通至板壁和板伍,解決呂家灣、黃泥堡、吳家院、許家院、馬安、磨汝壩、板伍、河邊、移民點等10個組的人畜飲水困難,維修煙水配套的“管引”工程,確保人畜飲水安全和農田灌溉有保障。到2013年完成危房改造和電力改造,住房和環境得以有效整治,加大衛生廁所改造力度,創建衛生環境村寨。
(2)在現有遠程教育站的基礎上開通網際網路,加強信息化建設,宣傳和學習新時期的各項方針政策,進一步完善村級黨員活動室與民眾文化活動室,加強幹部、黨員、民眾之間的思想溝通,創建地方和諧環境。
(3)合理規劃壩區內的機耕道建設和溝渠建設,在黃泥堡組對面壩區和磨汝壩組壩區修建3-5條機耕道,在板伍壩區修建1-2條灌溉溝渠,便於今後的產業規劃和生產種植。
(4)2013年在全村各組的主次道路基本實現綠化、淨化、亮化等配套設施建設、完成通往磨浪溝組和塘房沖組的通組道路硬化。
2、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實現全村經濟快速發展。
充分發揮地理條件和區位優勢,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逐步形成產供銷聯為一體的產業通道,努力打造本村主導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