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邊圓月形鐮蟲

平邊圓月形鐮蟲是產於重慶市南川區金佛山西坡三匯場腰口子東萬涼亭的早奧陶世(O1)的化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邊圓月形鐮蟲
  • 外文名:Selenoharpes planilimbatus Lu, 1975
  • 形成時代:早奧陶世(O1)
  • 產地:南川區金佛山西坡三匯場腰口子東萬涼亭
特性描述,保存單位,

特性描述

頭部外形作亞圓形,輕微隆起,具有一對細長的頰刺。頰部引長部分的長度大致與頭部中線的長度相等。頭鞍沒有全部保存,從其殘存的部分推測,應較頰葉為高,向前方收縮,前端圓潤,其長度略小於頭部中線的長度的三分之一。背溝淺。前頭鞍區寬,其寬度約為頰邊緣的寬度的三倍。眼粒大而明顯,位於與頭鞍相對位置的最前端,與頭鞍之間的距離等於由頭鞍至飾邊內緣的距離的三分之一。眼脊明顯,由眼粒向內橫伸直達背溝。後邊緣溝線,內一段寬。向外側變狹。後邊緣強烈隆起。與飾邊上葉板的內脊線相聯接。梁脊向後並略向外彎曲,在引長板長度約三分之一處與內脊邊相遇。頰邊緣的前部和兩側都狹小,在頰角處變寬並向彎曲。外邊緣極寬,全部均幾乎完全成水平的平板狀。上葉板的外脊邊凸而狹,但此外脊邊僅在右邊的前側和前方保存較完整,下葉板的外脊邊平而不凸,向內傾斜。上葉板的內脊邊凸起,成一直線,從頰角處起向後略外斜,伸達頰刺。外脊邊及內脊邊在末端相遇並結合成為一個細弱的長頰刺,此刺略向內彎。頰刺的橫切面作三角形,背面及腹面順頰刺的方向均凹陷成一長溝。頭鞍前區有許多放射形脊線,這些脊線系從頭鞍分散外伸,並與頰邊緣上的脊線聯繫。在脊線與脊線之間有許多小陷孔,這些小陷孔的數目在頭鞍前區寬度之內的為14~18個,在頰葉寬度之內的是4~6個。在頰葉上亦有同樣的放射形脊線。這些脊線是從頭鞍長度的中點向外放射,與頰邊緣上的脊線相銜接。這些脊線較為鞍前區內的脊線為粗,也較不規則,脊線與脊線之間各約有20個小陷孔。附著在前端和右側的上葉板邊緣的碎片上,尚可辨認出極密集的小陷孔,這些小陷孔的大小几乎完全相同,各小陷孔之間有脊線隔離。下葉板上的邊緣的內部表面上有與上葉板上的邊緣脊線相對的放射形陷溝,這些陷溝與上葉板頰邊緣上的脊線互相銜接。在引長板上,這些陷溝並不明顯作放射形排列。脊線之間的小陷孔排列不規則,並極為密集,其數目在頭部中線之前的邊緣板寬度之內的,為15~18個;但在頰角之後的引長板上的,其數目向引長板的末端逐步減少。後邊緣溝具有不規則排列的、極小的小陷孔。

保存單位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