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與競爭:雙循環時代的中國治理

平行與競爭:雙循環時代的中國治理

《平行與競爭:雙循環時代的中國治理》是翟東升創作的政治經濟學著作,於2021年7月首次出版。

該書基於時代背景,首次提出“平行”概念,創造性地運用幾何思維描繪未來格局中的中國與世界,並為企業、決策機構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第一部分介紹“平行”的時代背景,第二部分聚焦平行時代的國家治理,第三部分構建平行時代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第四部分展望平行時代中國與世界的未來,大膽暢想平行競爭的新秩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行與競爭:雙循環時代的中國治理
  • 作者翟東升
  • 類別:政治經濟學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7月
  • 頁數:229 頁
  • ISBN:9787520722353 
  • 正文字數:15.4 萬字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所謂平行,是指2010年夏以來美國在科技、經貿、資本等各個領域與中國的“脫嵌”進程不斷加速,愈益決絕,導致原本統一的世界市場體系正在逐步分裂為兩個相互平行、相互競爭的體系。平行時代的到來為中國崛起提供了機會之窗,也對中國的治國理政提出了挑戰。全球化時代的“美元之夢”再也無法持續,出口導向型的全球化道路已經疲軟,只有建設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才是參與平行時代國家競爭的根基。該書是作者多年來逐步形成的政治經濟戰略思想精粹,為下一個三十年的中國治理選擇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

作者簡介

翟東升,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博士、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世界經濟專業與國際政治經濟學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所特聘研究員。研究方向是貨幣與金融的國際政治經濟學、中國對外經濟關係、美國政治經濟。

作品目錄

上篇:平行世界
第一章 大變局:從“嵌入”到“平行”
第二章 全球新秩序
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
華爾街的衰落
美聯儲的量化寬鬆
走向分裂的美國
霸權與新教文明
東亞生產網路的崛起
中美歐的三角遊戲
經濟緣何繁榮
從工業時代走向數字時代
全球化新風口
和平崛起的原則
中美競爭的未來
下篇:博弈與治理
第三章 逆潮中的治理選擇
第四章 以我為主的新發展格局
中國金融進一步開放,是引狼入室嗎?
中國政府已經陷入債務危機?
人民幣匯率應保持適度強勢
中國外匯儲備的選擇
創新強國的求索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中國經濟超過美國是一種選擇
大疫之後,我們該向誰學習?
“去美國化”的邏輯
從外循環為主轉向內循環為主——基於人口指數的分析
高質量發展
跳脫資源詛咒
東北振興之機
從搶資本到搶人大戰
人民幣國際化的機遇
人民幣成為避險資產
提升產業鏈的編輯能力
RCEP協定的反制
“一帶一路”倡議的升級版

創作背景

2021年5月18日,美國總統拜登來到福特汽車公司位於密西根州的電動汽車工廠,為規模達1740億美元的電動汽車支持計畫站台,拜登呼籲汽車製造商和其他公司繼續在美國投資。6月4日,拜登又以“應對中國軍工企業威脅”為由簽署行政命令,將包括華為公司、中芯國際、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59家中國企業列入投資“黑名單”。
這一連串的操作,不禁使人心生疑惑,昔日全球化的主導者和最大贏家,為何如今卻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產業鏈的全球分工。翟東升教授分析:當下發生的種種現象,無不說明拜登政府上台之後,所奉行的政策仍然是與中國的“脫嵌”,過去那個“美式全球化”的時代已經結束,兩個平行體系相互競爭的‘平行時代’正在悄然到來。

作品思想

翟東升表示,世界格局從來就不是一個穩定的狀態,美式全球化只是歷史進程中的一個階段,有進就必然有退,並且這種進退是與主導性帝國的興衰相伴而行的。1979年之後的30年,以美國為中心的體系不斷擴張,世界進入了美國獨霸的時代,但如今,美國深知,要想繼續穩坐世界中心的位置,只有守住科技與金融霸權。因此,從2010年夏開始,美國在科技、經貿、資本等各個領域與中國加速脫鉤,原本互相嵌入的世界市場體系正逐步分裂為兩個相互平行、相互競爭的體系。
另一方面,“美式全球化”所創造的增量財富主要由華爾街、倫敦金融城以及美國西海岸的高科技企業所分享,其他群體卻成為利益的受損者,比如英美等國的藍領階級,30年來他們的名義收入並沒有太大增長,這讓他們感覺自己是全球化的輸家。如今在美國內部,自由和民主之間出現的背離,也是“美式全球化”發生逆轉的重要原因。
翟東升坦言,21世紀世界的基本面貌,既不取決於中國的美好願望,也不取決於美國的一意孤行,世界格局的最終走向,還是要在中國、美國以及若干重要的參與者之間多主體博弈之後,形成一種新的均衡。
大國需有大治
平行時代的到來既為中國的偉大復興提供了機會之窗,也對中國的治國理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看到的是,強國之路,並非坦途。面對前進路上的種種難題,大國需有大治。
翟東升指出,1949年之後的中國,遇到了奇妙的機緣,前30年學習了蘇聯的動員體制和社會組織能力,後30年學習了美國的市場經濟,從而成就了當今中國經濟成長的奇蹟。然而,這兩種從外部習得的體制基因相互之間也存在一定的排異反應,因此,新中國在第三個30年的發展中,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以中庸之道調和蘇聯與美國的“陰陽二氣”,從而將國家治理的能力和智慧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向更高的水平。
雙循環之路
2020年5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首次提出要“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對於這一點,翟東升在書中也進行了非常深入和全面的分析。在翟東升眼中,在外需難以擴張也難以升級的背景之下,中國不如把眼光適度地轉向國內,建立起高質量發展的內循環,不僅能夠實現地方政府從“搶資本”到“搶人才”的轉變,解決大學生就業的結構性難題,還能使內陸省份擺脫資源詛咒,形成火種和熱點,幫助“老工業基地”形成新的良性循環,重新綻放新的活力。
此外,“以內循環為基礎,進一步構建以我為主的外循環”是翟東升教授在書中強調的一個重要觀點。中國未來的發展,不應再執著於保持所謂的“全產業鏈”的模式,而是應該強化“產業鏈的編輯能力”,把除美國之外儘可能多的經濟體納入與中國的分工和共生中,並將那些真正重要的、具有高附加值和科技進步潛力的崗位留在國內,只有這樣,才能在平行時代的新格局中,鞏固中國在競爭中的優勢地位。

出版信息

標題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平行與競爭:雙循環時代的中國治理》
2021年7月
東方出版社
978-7-5207-2235-3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