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肝消瘕湯是藥名,主治症瘕,出自《辨證錄》卷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肝消瘕湯
- 出處:《辨證錄》卷七
- 組成:白芍30克 當歸15克
- 用法:水煎服
平肝消瘕湯是藥名,主治症瘕,出自《辨證錄》卷七。
平肝消瘕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辨證錄》卷七。具有舒肝中之郁,助脾胃之氣之功效。主治肝氣甚郁,結成氣塊,在左脅之下,左腹之上,動則痛,靜則寧,歲月既久,日漸壯大,面色黃槁,吞酸吐痰,時無休歇。組成白芍一兩(30g),當歸五...
平肝消瘕湯 平肝消瘕湯是藥名,主治症瘕,出自《辨證錄》卷七。【組成】白芍30克 當歸15克 白朮30克 柴胡3克 鱉甲6克 神曲3克 山楂3克 枳殼3克 半夏3克 【用法】水煎服。
培土化瘕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辨證錄》卷七。具有益脾平肝,消瘕破癥之功效。主治食積氣結,痰飲停聚而成症瘕。適用於肝癌。歌訣 培土化瘕茯苓術,山藥楂曲枳柴胡。朴鱉首烏兩頭尖,薇芍白芥子同澍。組成 白朮一兩(30g),柴胡三錢(9g),茯苓三錢(9g),山藥四錢(12g),神曲二錢(6g),山楂一錢(...
牆土化瘕湯主要藥物組成為白朮、柴胡、茯苓、山藥、神曲等。方藥組成 白朮30g,柴胡9g,茯苓9g,山藥12g,神曲6g,山楂6g,枳殼1.5g,兩頭尖9g,厚朴3g,鱉甲4.5g,白薇3g,何首烏(生用)6g,白芍15g,白芥子6g。功效主治 益脾平肝,消瘕破癮。主治食積氣結,痰飲停聚而成瘸瘕。適用於肝癌。用法用量 每曰1...
三黃補血湯 乾頹湯 下乳天漿散 祛痰劑 安神劑 涌吐劑 索引 中醫方劑通釋(卷四)目錄:十灰散 七厘散 九分散 下瘀血湯 大活絡丹 大黃蜜蟲丸 小金丹 小薊飲子 元胡止痛片 雲南白藥 五虎散 止紅腸澼丸 少腹逐瘀湯 中續命飲 化血丹 化滯湯 分珠散 丹參飲 烏藥湯 六合湯 水蛭飲 平肝消瘕湯 平肝開郁...
平肝潛陽化瘀藥 即用平肝潛陽藥物配合活血化淤藥物,以使陽潛血和,絡通血活,而得到淤化之目的。肝陽升發太過血隨氣逆,並走於上,脈絡壅塞,可致血淤。故應平肝潛陽,解除壅阻,以化血淤。常用藥物:鉤藤、代赭石、生龍骨、生牡蠣、鱉甲、刺蒺藜、天麻、石決明等。活血化淤如性偏涼潤之丹參、牡丹皮、玄參...
51.利肝分水飲 52.谷疸丸 53.谷芽枳實小柴胡湯 54.鬱金散 55.腎疸湯 56.茵陳散 57.茵陳玉露飲 58.茵陳蘇葉湯 59.茵陳麻黃湯 60.茵陳解酲湯 61.保胃安脾湯 62.通泰丸 63.秦艽飲子 64.桂術湯 65.桔梗湯 66.柴胡湯 67.消黃去疸湯 68.小溫中丸 (三)除脅痛方 1.柴胡疏肝散 2....
100目 用途:醫藥保健品,飲料和食品添加劑等。性味歸經:微寒;鹹;歸肝、膽、腎經 功能主治:平肝潛陽,軟堅散結,收斂固澀。用於驚悸失眠,眩暈耳鳴,瘰癧痰核,癓瘕痞塊。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乾撒或調敷。禁忌:不宜多服久服,以免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
④《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消肝火,明目,消散翳膜。⑤《四川中藥志》:治腎虧及肺病吐血,散目中雲翳,療月瘕病;外包瘡毒。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2~4錢(鮮者0.5~1兩)。外用:搗敷。選方 ①治熱咳:一朵雲二至五錢,加白蘿蔔、冰糖。煎水服。(如無白蘿蔔,可單用冰糖煎水服)②治虛咳:一朵...
(五)陰瘡——滲濕斂瘍湯 / (六)痤瘡——清木消痤湯 / 第十二章五官科 / (一)鼻淵——疏風通竅飲 / (二)咽炎——清養利咽方 / (三)口瘡——育陰斂瘍方 / (四)口瘡——連柏散 / (五)耳鳴——通竅止鳴湯 / 第十三章男科 / (一)不育症——生精促育方 / (二)疝瘕——清...
2.加減龍膽瀉肝湯 3.四核清宮丸 4.中極溫針灸方 5.足三里針灸方 第二節 子宮肌瘤 1.益沖消湯 2.烏梅象牙散 3.宮瘤丸 4.消瘤丸 5.消膠囊 6.莪棱消瘤湯 7.化消瘕湯 8.三甲二蟲丸 9.桂枝茯苓丸 10.理中湯 11.水蛭蒲黃散...
(五)陰瘡——滲濕斂瘍湯 / (六)痤瘡——清木消痤湯 / 第十二章五官科 / (一)鼻淵——疏風通竅飲 / (二)咽炎——清養利咽方 / (三)口瘡——育陰斂瘍方 / (四)口瘡——連柏散 / (五)耳鳴——通竅止鳴湯 / 第十三章男科 / (一)不育症——生精促育方 / (二)疝瘕——清...
“化飲食,消內積癓瘕,痰飲痞滿吞酸,滯血痛脹”。《隨息居飲食譜》載:“醒脾氣,消肉食,破瘀血,散結消脹,解酒化痰,除疳積,止瀉痢”。菊花 《神農本草經》載:“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皮膚死肌,惡風濕痹,利血氣。”《中國藥典》一部中表述:“[功能與主治] 散風清熱,平肝明目。”...
慢性肝炎若現“脅痛”,可選加柴胡、川楝子、延胡索、鬱金、八月札、香附、白芍,若無效,可用平肝鎮肝藥如夏枯草、牡蠣、代赭石。若屬“黃疸”,可選加茵陳、鬱金、虎杖、金錢草、赤芍,不效,可試用青黛,犀黃丸。若屬“症積”,不主張峻破消磨之品如三棱、莪術,常選加性情緩和之活血軟堅藥,如丹皮、當歸...
腹脹大簇丸仲呂丸即功丸三脘湯順氣劑承氣丸平肝飲沉香飲30 積聚、症瘕黑丸子蓖�熨莎苄煉解勞散三物金鈴丸夷則丸良積湯31 頭痛治頭痛一方芎芷香蘇散驅風觸痛湯菊花茶調散治頭痛方頭痛玄治方熱頭痛玄治方治頭痛奇方治頭痛妙方治真頭痛奇方貼頭痛方真頭痛奇方治頭痛方加味逍遙散32眩暈、厥證釅醋止暈方加味...
在古代醫學文獻中,早有類似鉤蟲病的記載,《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的蟯瘕,《諸病源候論·九蟲病諸侯》中所說的“伏蟲”,似包括鉤蟲病在內。《證治要訣》所稱的“農民黃疸病”,《雜病源流犀燭·諸疸源流》所謂的“脫力黃”,《醫學綱目》所載“黃胖病”以及後世的桑葉黃、懶病黃等,均與現代所稱...
實脹,證名。因食氣痰熱,瘀瘕堅積所致的脹滿之證。簡介 見《醫宗必讀·水腫脹滿》。證以先脹於內 ,後脹於外,小便赤澀,大便秘結,氣色紅亮,聲音高爽為特點。用木香、沉香、砂仁、枳實、厚朴、蒼朮、大腹皮以治脾;桑皮、葶藶、蔻殼、蘇子、桔梗、枳橘以治肺;木通、防己、茯苓、車前、澤瀉、豬苓以利...
清代王清任從氣血理論著手,認為是氣虛造成血瘀,故用益氣活血法,發明了“補陽還五湯”,重用黃芪,益氣行血。清後期張伯龍、張壽頤等人,則根據《內經》“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的論述,結合西醫知識,提出“氣血交並於上,衝激腦氣筋”之說,其治則強調“平肝潛陽,豁痰開竅”。隨著後世理論發展,其治則...
紅花,中藥名。為菊科植物紅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乾燥花。夏季花由黃變紅時採摘,陰乾或曬乾。全國各地廣有栽培。具有活血通經,散瘀止痛之功效。用於經閉,痛經,惡露不行,症瘕痞塊,胸痹心痛,瘀滯腹痛,胸脅刺痛,跌扑損傷,瘡瘍腫痛。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花。性味 味辛,性溫。歸經 歸心、肝經。功效 活...
生鱉甲滋退熱除蒸;生犀角清熱、涼血、解毒;天靈蓋補精養神;安息香行氣活血,止痛;桃仁活血祛瘀;檳榔驅蟲,截瘧;木香行氣止痛,痢疾後重;甘遂消腫散結;降真香理氣,行瘀,定痛;乾漆治症瘕,蟲積;阿魏味辛溫,理氣消腫;雷丸行氣止痛;穿山甲消腫潰癰;全蠍攻毒散結;蚯蚓清熱,平肝。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
代表方劑:補中益氣湯、升陷湯、舉元煎、提肛散。2、氣滯證 主症:脹悶疼痛。副症:頭脹痛,眩暈,面部時時發熱,眉棱骨痛,精神抑鬱,胃脘、腹部脹痛,常連兩脅,按之痛減,噯氣頻繁,或嘈雜吐酸,或疝瘕,或腹部脹滿中空無物;或大便不爽欲便不得,或腸鳴腹瀉,泄後痛緩,隨後又作,惱怒加甚;胸中氣滯,...
僳僳藥 亨色窩,阿約驅敏:全草治感冒,尿路感染,牙痛《滇藥錄》。莫九西:全草治外感發熱,濕熱黃疸,水腫,痢疾,瘧疾,白喉,喉痹,淋病,經閉,牙疳,瘕瘕,癰腫瘡毒《怒江藥》。亨色窩,阿約馳敏:全草主治小兒雀目,痢疾《民族藥志一》。佤藥 日哎了:功用同僳僳族《滇藥錄》。鐵馬鞭,狗牙草:全草...
清熱、平肝、降壓。用於高血壓、頭昏、目眩、耳鳴、急性咽喉炎。 摘自:《雲南中藥志》黎光南主編,雲南科技出版社 3、毒性 五加皂苷與普通皂苷不同,對金魚毒性極輕。五加皂苷A對小鼠靜脈注射之最小致死量為460毫克/公斤。 摘自:《中華藥海》,冉先德主編,哈爾濱出版社 黃氏三七毒副作用很小,...
何炎炎木 烏��茹愈�瘕 二仙陽和暖胞宮 王大增 不孕首重調肝 參以活血補腎 周鳴岐 益腎養肝,�理陰陽,虛損不孕為法 化痰驅濕,通調血氣,痰瘀無嗣收功 楊宗孟 柔肝達木調血氣而勘經亂 補陽求陰壯腎命以續子嗣 傅再希 不孕首推溫經湯 經期服藥勿更張 徐昇陽 論病多腎虛肝鬱 施治宜審時調理 貴子...
而鼻塞、面皰悉愈也。逐寒濕痹者,借其辛溫散結,行而能補也。氣溫而主補,味酸而主斂,故精氣益而陰強也。精益則五臟自安,九竅自利。又腎與膀胱為表里,膀胱虛寒,則小便不禁,耳為腎之外竅,腎虛則耳聾;肝開竅於目,肝虛則邪熱客之而目黃;二經受寒邪,則為疝瘕,二髒得補,則諸證無不瘳矣。”
代表方劑:補中益氣湯、升陷湯、舉元煎、提肛散。2、氣滯證 主症:脹悶疼痛。副症:頭脹痛,眩暈,面部時時發熱,眉棱骨痛,精神抑鬱,胃脘、腹部脹痛,常連兩脅,按之痛減,噯氣頻繁,或嘈雜吐酸,或疝瘕,或腹部脹滿中空無物;或大便不爽欲便不得,或腸鳴腹瀉,泄後痛緩,隨後又作,惱怒加甚;胸中氣滯,...
生鱉甲滋退熱除蒸;生犀角清熱、涼血、解毒;天靈蓋補精養神;安息香行氣活血,止痛;桃仁活血祛瘀;檳榔驅蟲,截瘧;木香行氣止痛,痢疾後重;甘遂消腫散結;降真香理氣,行瘀,定痛;乾漆治症瘕,蟲積;阿魏味辛溫,理氣消腫;雷丸行氣止痛;穿山甲消腫潰癰;全蠍攻毒散結;蚯蚓清熱,平肝。重要文獻摘要 1.原書...
又如脾胃之虛的眩暈,若一味清熱降痰平肝而忽於培益中氣,是昧於根本,正確的治法是要滋水清離,和調中州。又如,腿腳腫瘍,潰瘍流水,瀰漫浸淫,有因於濕熱下注者,有因於風濕熱合邪者,採用流氣飲治療,可獲良效。方鳴謙臨床重視脾胃功能,對中氣不足的虛損病人,擅長以補中益氣湯培補中氣,以達“健脾胃...
專業中西醫結合治療婦女病,學術上主張婦女病應重在治肝,重點研究清心平肝法冶療更年期綜合徵、化瘀通腑法治療子官內膜異位症,月經痛調治、子官肌瘤、不孕症的治以及計畫生育天花粉中止妊娠的研究。獲全國科學大會獎,以及上海市技成果獎、上海市衛生局與上海中醫藥大學科技成果獎多次。發表論文60餘篇。曾任中國...
奚氏指出泄瀉《內經》有“春傷於風,夏生飧泄”及“濕勝則濡泄”等病因,後《難經》又補充了胃泄、脾泄、大腸泄、小腸泄,大瘕泄等五種症狀,但均未述及糞色的重要性。明代方隅總結古代經驗,進一步闡發了溏、鶩、飧、濡、滑五種泄瀉,以鑑別診斷,對後世醫家啟發甚大。奚氏根據臨床經驗,認為對小兒泄瀉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