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略組

王硯耕等1983年命名,命名剖面位於貴州錦屏平略。主要由灰至灰綠色絹雲板岩及粉砂質板岩組成,夾少許凝灰質板岩與變余砂岩,局部呈紫紅色,偶見碳酸鹽岩小凸鏡體。與下伏原清水江組二段及上覆隆里組均為整合接觸。厚900-220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略組
  • 外文名:Pinglue Fm
  • 地層單位編碼:06-52-0117
  • 地層地質年代:Pt3
  • 階代碼:Qb
  • 地區代碼:46,47
  • 分布:黔東
命名,沿革,特徵,層型,構成,分布,備考,

命名

貴州區調隊1976年命名建組。1987年《貴州省區域地質志》正式引用。命名剖面位於貴州錦屏平略。

沿革

貴州區調隊在1975—1976年間重新開展貴州前寒武系研究時,發現由於原清水江組第三段,因岩性有別於該組第一、二段,故另建新組,1985年《貴州省地質志》中正式使用。

特徵

層型

正層型 貴州錦屏平略村剖面。

構成

本組系原清水江組第三段(1962)更名,主要岩性包括淺灰、灰及灰綠色絹雲母板岩及粉砂質板岩夾少量凝灰質板岩及變余砂岩等。在台江雷山等地,下部夾少許變余沉凝灰岩,上部夾少量紫紅色絹雲母板岩,中上部偶見碳酸鹽岩小透鏡體。在平略、孟彥、平永等地,中部或上部可出現長達數公里的變余砂岩透鏡體,有時尚見礫岩夾層,自南東向北西凝灰質板岩及變余砂岩夾層逐漸增多。與下伏原清水江組二段及上覆隆里組均為整合接觸。本組厚度900—2200m。錦屏至三都厚度均較大,為2000m左右。板岩中見有少量微古植物:Leiopsophosphaera sp.,Trachysphaeridium sp.等。

分布

本組僅分布於銅仁—甕安一線之東南,黎平—從江一線之西北的雷公山小區。

備考

編撰者: 王自強
作者1 :貴州地質礦產局
年份1 :1987
系名 :新元古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