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市“十四五”果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

《平涼市“十四五”果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已經平涼市政府同意,平涼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1年12月30日印發,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涼市“十四五”果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
  • 頒布時間:2021年12月30日
  • 發布單位:平涼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
前 言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2021年中央1號檔案有關部署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甘肅省現代絲路寒旱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計畫》為抓手,以果產業全產業鏈提質增效為方向,結合平涼市果產業發展實際,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的戰略構想,組織相關單位和專家編制《平涼市“十四五”果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
規劃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質量發展,以發展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果產業為目標,遵循“綠色果業—有機果業”的發展思路,規避自然風險,節約各類資源,發展自身優勢突出的特色品種,生產增收效果明顯的有機精品。按照“集中布局、集群發展、集約資源、集合功能、集成技術”基本要求,著力構建現代果業發展體系,持續推動果產業高質量發展,全面提昇平涼果產業在國內外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
規劃內容涵蓋平涼市蘋果、核桃生產及其關聯的加工、貯藏、流通、出口等各個環節。規劃範圍包括崆峒區、華亭市、涇川縣、靈台縣、崇信縣、莊浪縣、靜寧縣共7個縣(市、區)。至2025年果園面積達到211萬畝,果品總產量276.5萬噸,一產產值達到140.5億元,果園標準化率達到100%,綠色產品率達到60%,有機產品率達到5%。
突出規劃牽動、龍頭拉動、品牌帶動、創新驅動、項目推動、政策聯動和機制創新,努力將平涼市建成具有“果業強、果質優、果農富”明顯特徵的“中國蘋果之都
第一章 “十三五”發展成效
一、“十三五”發展成效
“十三五”以來,在平涼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各級黨政組織堅持把以蘋果為主的果品產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助推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加快產業擴量提質創牌增效步伐,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發展。
(一)產業基地逐步最佳化。按照“穩定面積、提升質量、增強效益”的發展思路,各縣(市、區)在抓好果園標準化管理的同時,對老果園、低效園、棄管園“三類園”進行伐老建新、更新改造、提質增效,改造提升“三類園”34萬畝,集中建成西部葫蘆河流域、東部涇汭河流域兩個蘋果優勢產業片帶,發展果業萬畝鄉鎮85個、千畝村1063個,分別占鄉鎮和自然村總數的83%和70%,蘋果種植面積198萬畝,其中掛果園139萬畝,果園標準化率提升到81%,蘋果適宜區基本實現全覆蓋。據統計,2020年底全市蘋果總面積占全省的30%,居全省第二位。核桃產業以華亭市為重點,建成東南部淺山丘陵核桃特色經濟林產區,累計栽植核桃8.51萬畝。其中:掛果園面積2.6萬畝,年產核桃1700噸,實現產值3400萬元。
(二)轉型升級起步良好。以推動果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引領,積極打造優質、安全、生態、高效、可持續發展的現代果業體系,穩步推進果產業轉型升級。引進選育適合本地生產的蘋果早中晚熟品種26個,培育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品種2個,建成良種苗木繁育基地3700畝;推廣蘋果山台地喬化短枝、塬地矮化自根砧、川地矮化自根砧和矮化中間砧等蘋果矮化密植建園模式,全市新發展蘋果喬化短枝密植果園24.61萬畝、矮砧密植果園12.15萬畝;核桃集中在丘陵和山坡地採用核桃純園和間作核桃園栽培模式,建成核桃標準化管理示範基地;全面推行綠色有機生產,推廣沃土養根、肥水耦合、節水滴灌、生物防控、簡化修剪、果園機械化等高新技術。
(三)質量效益大幅提升。制定蘋果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及質量標準4項,全面落實標準化管理措施,建成果園標準化生產基地160萬畝,創建國家級示範園7個、省級示範園53個,全市認證蘋果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110萬畝、出口創匯基地27.65萬畝、GAP基地3.22萬畝,果園標準化生產管理技術入戶進園率達到90%以上,優果率提高到了75%。2020年,全市蘋果總產量達210萬噸,占全省的32%,居全省第二位;產值達到95億元,占全省的39%,居全省第一位;掛果園平均畝產1.51噸,居全省第一。優等果地頭收購價連續16年領跑全國。
(四)融合發展穩步推進。聯合56家涉果企業,組建了集果品生產加工、貯藏運輸、金融保險、市場行銷為一體的平涼蘋果產業聯盟,引進了陝西海升、甘肅齊翔等行業領軍企業,培育建辦靜寧常津、德美地緣2個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培育省級重點龍頭企業26家,發展貯藏、加工、運銷等關聯企業227家,建成西部最大紙製品包裝產業基地,開發了蘋果果汁、果醋、果酒、脆片和核桃仁、核桃油、核桃乳等一系列深加工產品,果品年貯藏能力107萬噸,果品加工能力16.5萬噸。建成靜寧35°蘋果谷等以蘋果為主題的景區景點和鄉村旅遊示範村30多處,採摘體驗、休閒觀光等衍生經濟蓬勃發展。初步探索出“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公司+基地+果農”等經營模式,通過合理流轉土地、集中產業用地,引導致富能人、產業大戶和民營企業規模建園45萬畝,發展30畝以上種植大戶2547戶。組建果品專業合作社1003家,引導農戶將承包土地、精準扶貧貸款入股參股,推廣分戶出資、規模種植、固定分紅的模式,促進小農戶與大市場的緊密聯結,初步形成產加銷、貯運服一體化的現代果業經營格局,帶動了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五)品牌行銷作用凸顯。積極宣傳打造“靜寧蘋果”區域公用品牌,先後取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綠色食品、中國馳名商標等7張國家級名片,榮獲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最有價值10強、2020年標桿品牌等稱號,進入首批中國100個地理標誌受歐盟保護名單,評估價值達到158.95億元。靜寧、莊浪、靈台3個縣培育了區域公用品牌,靜寧、涇川、靈台、崇信、華亭5個縣註冊了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註冊“隴原紅”“德美地緣”“紅六福”等企業商品商標105個,通過區域公用品牌商標與企業商品商標“雙商標”管理,有效提升了果產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果品市場競爭力日益增強。
(六)銷售體系初步建立。建成平涼金果博覽城、新陽光電子商務產業園、德美物流園、紅六福電商平台等大型果品批發、電子交易和期貨市場13處,培育出口外貿企業14家,發展果品行銷機構597家,在國內大、中城市設立直銷視窗66個,與沃爾瑪、家樂福等大型超市建立常年供銷關係,建立農超專櫃201個,果品暢銷全國各大城市及越南、泰國、緬甸、菲律賓、哈薩克斯坦、墨西哥、俄羅斯、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年直接出口蘋果鮮果5萬噸以上,創匯3000多萬美元,連續多年居甘肅省前列。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組建電子商務公司200多家,建成新陽光、紅六福等電商銷售平台647家,推動“網際網路+果業”發展,拓寬了果品行銷渠道,2020年全市線上銷售果品18.05萬噸。
二、存在問題
雖然全市果產業取得長足發展,但是按照推進鄉村振興首位產業的定位來衡量,按照現代農業發展的標準來衡量,全市果品產業發展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生產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三個“不相適應”。一是人老。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報顯示,我市10年間農村人口減少44.6萬人。目前,農村年輕精壯勞力80%以上的外出打工,從事蘋果生產的人員逐年減少且多在50歲以上,文化素質不高,精力體力有限,接收新技術、新知識的能力差,難以適應我市蘋果管理精細化程度不斷提高的新要求。以靜寧縣為例,全縣從事蘋果種植的人員全部在45歲以上,在蘋果疏花、疏果、套袋、取袋、採摘等大忙時節,用工缺口十分突出,需要從天水、隴南等地輸轉勞動力,成本大、不確定性高,導致蘋果取袋、採摘受到較大影響。二是樹老。一方面,全市20年以上的老果園達到19.39萬畝,突出表現在果園鬱閉,病蟲害嚴重,管理難度大,產量低,品質差,效益不佳。另一方面,全市198萬畝的果園,喬化園達到81%,突出表現在費人、費水、費肥,果園密度大,機械化程度低,務作管理難,勞動強度大,生產成本高。三是品種老。全市現有蘋果品種構成,富士系占比90.9%,元帥系占比3.9%,秦冠占比4%,其他品系占比1.2%,富士系占比過大,不能滿足消費者多種口味需求。早中晚熟品種分別占4%、6%和90%,比例搭配不合理,晚熟鮮果上市時間相對集中,同時造成短期用工集中,勞動力緊缺。鮮食品種與加工品種配比不協調,其它色系品種短缺,顏色、大小不豐富的問題日益突顯。
(二)加工流通中存在三個“不夠充分”。一是加工增值不夠充分。雖然近年來全市果品關聯產業得到快速發展,但主要以果品儲藏企業為主,果品加工企業只有11家,僅占果品企業的4.8%,且普遍經營規模較小,缺少現代化的分級、包裝生產線,在果品加工增值中的帶動作用不強。蘋果產業鏈條還不健全,缺少現代化產後處理生產線、規模化精深加工基地、規範化果品包裝企業和標準化的果品交易市場,蘋果加工增值的潛力還沒有充分發揮。二是冷鏈建設不夠充分。現有果品儲藏企業在經營理念、管理模式、市場行銷等軟體方面和標準化廠房建設、新型機械購置、團隊人才引進等硬體方面,都處於低層次、低水平階段,業務局限於果品收購、儲藏,缺少預冷庫、冷鏈配送車,無法實現全冷鏈配送,保證不了上市蘋果的品質。三是品牌行銷不夠充分。雖然我市“靜寧蘋果”等區域公用品牌在全國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品牌價值與蘋果特色優勢產業的地位還不匹配,品牌效應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部分行銷企業與大中城市的超市聯繫較少,拓展不到高端市場,大部分行銷人員對“靜寧蘋果”等區域公用品牌的規範使用和宣傳還不夠充分。
(三)經營機制上呈現出三個“還有差距”。一是“小農戶”與“大市場”還有差距。目前,全市現有果園中,農戶分散經營面積153萬畝,占77%,涉及19.93萬戶果農;新型經營主體規模經營面積45萬畝,僅占23%,“小農戶”與“大市場”的巨大落差,折射出社會化組織程度低的短板,嚴重製約了果產業的發展。二是“小服務”與“大需求”還有差距。蘋果產業是一項技術密集型的產業,涉及各個行業,多個領域的產前、產中、產後共同服務,但目前僅僅限於果業管理部門在產中的栽培技術的服務和指導,產前、產後服務嚴重缺失,綜合性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還有一定差距。三是“小機構”與“大產業”還有差距。目前,蘋果產業已成為全市重要支柱產業,但管理機構、服務組織以及人員編制並沒有隨著產業的發展而增加。特別是市、縣兩級果業管理機構多為參公單位,沒有專業技術崗位,從事果業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167名,每萬畝蘋果園擁有專業技術人員不足1人,專業技術力量嚴重不足,遠遠不能滿足技術指導服務、科研試驗示範、品種引進推廣等方面工作的需求。現有機構不是依附在其他單位,就是臨時組成人員,特別是鄉鎮一級服務機構“缺腿”,沒有相應的服務組織,各項管理服務實為階段性的突擊工作。
第二章 “十四五”果產業高質量發展
總體思路和目標
一、總體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緊盯“三新一高”要求,按照全市“3659”發展思路,搶抓實施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整市建設試點的政策機遇,圍繞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按照“穩面積、調結構、擴內涵、拓市場、創品牌”的發展定位,以生產綠色有機果品為方向,以提升蘋果品質和畝產效益為核心,堅持大視野、大目標、大招商、大突破,突出規劃牽動、龍頭拉動、品牌帶動、創新驅動、項目推動、政策聯動等“六輪”驅動,放眼全省全國,瞄準世界一流,積極培育領軍型“鏈主”企業,全力構建以龍頭企業為核心、上下游中小企業為配套、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為紐帶、廣大果農參與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實現一產夯實基礎、二產逐步做強、三產穩步擴大的強鏈延鏈補鏈目標,全力打造“靜寧蘋果”百億級產業鏈,努力把平涼建成中國優質蘋果生產基地和技術研發中心、價格形成中心、物流電商配送中心、產品展示展銷中心、大數據平台中心、蘋果交易結算中心。
二、發展原則
(一)全產業鏈發展。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著力完善產業鏈,融通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做強創新鏈,打造循環鏈,不斷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提高果產業整體效益,增強國內外競爭力。重點抓住育種育苗、標準化生產、倉儲保鮮、精深加工、冷鏈物流、市場行銷、採摘體驗及文化創意等環節,打造從果園到餐桌的全產業鏈,實現“產前—產中—產後”高效銜接,產加銷及貿工農一體化發展的現代果業全鏈條。重點整合資金、技術、人才、信息、服務等要素資源,著力扶持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和龍頭企業,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提升產業鏈上各利益主體的經營管理能力。做大做強現代果產業,打造更多關聯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
(二)高質量發展。推動果產業發展方式轉變,打造平涼果產業發展升級版。培養新型職業果農,普及先進栽培管理技術,推進蘋果產業發展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構建新型經營體系,推進蘋果產業發展由分散兼業型向規模專業型轉變;加強科技創新與套用,大力發展良種繁育,推進蘋果產業發展由勞動密集型向科技驅動型轉變;構建完善現代蘋果產業體系,推進蘋果產業向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轉變。通過高質量發展,實現蘋果產業結構最佳化、質量和效益提升。
(三)綠色化發展。全面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和五位一體建設,探索平涼現代果產業綠色發展路徑。發展“果、畜、沼、草、菌”循環果業,實現種養生態平衡;建設產地環境監測體系,規範農藥、化肥等農業投入品使用,集成推廣綠色生產技術,減少生產的面源污染;開展精耕細作,提升果園地力,防止水土流失,最佳化產地環境;挖掘利用果產業的生態功能、社會功能和文化功能,促進產業功能由單一生產向生產、生活、生態多功能轉變。確保產業與生態協調發展、持續發展,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果產業綠色發展道路。
(四)品牌化發展。把品牌化戰略作為平涼現代果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進果產業品牌建設。明確品牌定位,確立品牌發展架構,培育品牌主體,建立以區域公用品牌為基礎,企業品牌為主體,產品品牌為特色的品牌體系;適應多元化、全球化市場需求,夯實品牌基礎,強化基地建設、果品品質溯源、技術研發等基礎工作,奠定平涼果品質量可控、安全健康、營養美味的品質基礎;通過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宣傳推介,擴大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平涼蘋果和核桃好吃、健康、安全、文化的品牌形象。
(五)國際化發展。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健全國際果產業交流與合作制度,創新果產業對外合作方式。以國際貿易拓展與人才、技術交流合作為重點,推進平涼果業全球化發展。加強銷售渠道和終端及品牌行銷建設,提升市場競爭力,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加強與歐美日等果業已開發國家的人才技術合作,引進果業良種和高新技術;充分利用古“絲綢之路”重鎮的優勢,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擴大果業技術交流和果品出口。打造國家級品牌,舉辦國際性節會,提昇平涼果業的國際影響力。
三、發展目標
(一)總體目標。《規劃》按照“夯實產業基礎、做強產業品牌、強化產業功能、推動現代果業”的發展思路,在鞏固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提高,到2025年,將平涼建成中國優質蘋果生產基地和技術研發中心、價格形成中心、物流電商配送中心、產品展示展銷中心、大數據平台中心、蘋果交易結算中心,具有“果業強、果質優、果農富”明顯特徵的“中國蘋果之都”。
——果業強。通過規劃實施,探索甘肅果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新路徑,將平涼果產業發展成為特色鮮明、市場競爭力強、產業效益高,引領全省現代果業發展的龍頭。到2025年,果園面積達到211萬畝,果品總產量276.5萬噸,果園標準化率達到100%,綠色產品率達到60%,有機產品率達到5%,7縣(市、區)全部通過地理標誌產品認證。
——果質優。突出新品種引進推廣,加大老果園改造力度,不斷最佳化品種結構,持續改進栽培模式,山台地推廣喬化短枝栽培、川塬地推廣矮砧密植栽培。不斷擴大出口創匯、全球良好農業規範(GAP)等基地認證規模,加快中國優質蘋果生產基地建設。到2025年,早中熟、晚熟品種比例調整到3:7,全市矮化密植園達到40萬畝,累計認證各類基地180萬畝以上,抓建30個國家級、100個省級精品示範園,商品率達到90%。
——果農富。通過規劃實施,新型職業果農數量增加、素質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果園收入增加,蘋果收入成為果農持續較快增收的主要來源,蘋果產業在農村經濟中的比重與貢獻逐年提高,使果農成為最富裕的農民群體之一。到2025年,蘋果一產產值140億元。
(二)分縣目標。
1.靜寧縣。充分依託靜寧縣蘋果產業規模優勢,到2025年,蘋果種植面積穩定在100萬畝,把靜寧建設成“百萬畝面積、百萬噸產量、百億元產值”的“中國優質蘋果生產基地和技術研發中心、價格形成中心、物流電商配送中心、產品展示展銷中心、大數據平台中心、蘋果交易結算中心”。
2.莊浪縣。充分依託莊浪獨特的梯田生態優勢,到2025年,蘋果種植面積達到44萬畝,其中梯田生態果園面積達到35萬畝,成為“中國梯田生態蘋果第一縣”。
3.涇川縣。充分依託涇川縣資源環境條件和蘋果產業發展基礎,到2025年,蘋果種植面積穩定到26萬畝,綠色蘋果基地全覆蓋,成為“全國綠色蘋果生產基地縣”。
4.靈台縣。充分利用靈台蘋果產業的後發優勢和“四新(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機制)“的推廣基礎,到2025年,蘋果種植面積達到23萬畝,其中矮化密植果園面積達到11萬畝,成為“現代矮化密植栽培模式示範縣”。
5.崆峒區。充分依託崆峒區近城近郊的地理優勢,到2025年,蘋果種植面積達到3萬畝,其中觀光休閒採摘果園達到1.5萬畝,成為“都市城郊型現代果業示範區”。
6.崇信縣。充分依託崇信縣生態優勢和蘋果集約化經營的產業基礎,到2025年,蘋果種植面積達到4萬畝,新型經營主體(龍頭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集約化經營面積達到3萬畝,建成“現代生態果業集約化經營示範縣”。
7.華亭市。充分依託華亭市核桃特色優勢產業基礎,到2025年,核桃種植面積達到11萬畝,標準化管理5萬畝,優質苗木繁育基地200畝,將華亭建成全省乃至全國“優質核桃標準化生產示範縣”。
四、功能分區和產業布局
(一)功能分區。立足平涼市自然、資源、人文、歷史基礎,依據平涼果產業總體發展思路,進一步最佳化產業布局,促進生產要素在空間和產業上最佳化配置。
一核:打造以靜寧縣為“核心”的蘋果優勢產業集群和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百萬畝優質蘋果生產及出口創匯基地,把靜寧縣建成全國最大的蘋果生產基地縣和產地集散中心、信息發布中心、價格形成中心,成為黃土高原蘋果優勢區產業轉型發展、提檔升級的一面旗幟。
三群:葫蘆河、涇河流域蘋果優勢產業集群和關山林緣區核桃優勢產業集群。西部葫蘆河流域晚熟蘋果優勢產業集群,包括靜寧和莊浪2個縣,規劃蘋果種植面積144萬畝。該區域主要以鮮食果為主,加快綠色、有機蘋果基地建設,重點發展國際國內高端市場需求的精品果,擴大出口量。完善采後產業體系,提高商品化處理程度和精深加工能力。東部涇河流域蘋果優勢產業集群,包括崆峒、涇川、靈台、崇信4個縣(區),規劃蘋果種植面積56萬畝。該區域主要以鮮食果品為主,兼顧發展加工型果品,重點占領國內市場,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大力發展精深加工企業。關山林緣區核桃優勢產業集群,主要在華亭市,包括上關、神峪、安口、東華、西華等6鄉鎮,規劃核桃種植面積11萬畝。主要發展核桃乾果,兼顧發展核桃仁、核桃油、核桃乳等加工產品,重點開發核桃營養保健食品。
五園:按照“縣縣有園區、個個有特色、多點化布局、複製式擴展”的原則,建設五類果品特色園。
良種苗木繁育園。以市場為導向,按照“龍頭企業+推廣單位+基地”的模式,形成一體化的苗木產業化生產格局,探索出一條蘋果脫毒優質苗木繁育發展的新路子,成為陝甘寧邊區蘋果優質苗木重點供應中心。建設標準化、規模化、專業化的蘋果良種苗木繁育園7個,面積總計3500畝。核桃優質良種苗木繁育園1個,面積200畝,引進馴化適宜平涼栽植的優良核桃品種。
現代蘋果矮化密植栽培示範園。以高水平科技團隊為支撐,創新優質苗木、立架栽培模式、水肥一體化滴灌施肥技術、土壤注射施肥技術、旱地果園起壟覆膜集雨保墒技術、自壓式簡易滴灌技術、“肥水耦合”一體化技術、果園信息採集處理、機械化配套裝備、生物植保措施覆蓋、先進生產管理為特徵的“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在有灌溉條件的區域重點推廣矮化自根砧果園,立地條件較好塬區推廣矮化中間砧果園,山台地推廣喬砧短枝果園,建設現代蘋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示範園區15個,每個500畝以上,總面積7500畝。
蘋果(核桃)生態循環示範園。探索果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建設和發展“果,沼,畜,草,菌”五配套生態養殖場和生態果園,實現廢物資源化利用,延伸畜牧產業鏈條,與果業實現循環對接,形成“畜—肥—果”循環發展,促進全市畜牧產業和果業良性健康發展。建設生態循環示範園22個,總面積4400畝。
標準化種植示範園。按照平涼市市級標準化示範園實施方案、生產技術規程和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在自然條件和產業基礎較好的果區,集中連片布局,完善基礎設施,套用先進技術,高標準建設160個高規格、高檔次的鄉村示範基地和縣級樣板園,每個面積500畝,總計8萬畝。
蘋果加工物流產業園。以現代化貯藏設施建設為基礎,以冷藏貨櫃運輸為重點,以第三方冷鏈物流龍頭企業為支柱,構建輻射平涼內外的種、加、銷、運一體的冷鏈物流網路體系,建成功能齊全、特色突出、面向全省和全國的蘋果物流產業園。規劃在蘋果主產縣各建設1個蘋果物流產業園。
休閒觀光特色園。將平涼市旅遊資源與蘋果種植技術、種植過程、果園風景、蘋果採摘、蘋果文化等方面進行深度融合,以休閒、採摘、體驗、觀光為特色。建設面積為50畝休閒觀光園200個,面積10000畝。
(二)產業布局。
1.栽培模式布局。根據平涼市地質地貌特徵,全市果產業分為川地蘋果種植、山地蘋果(核桃)種植和塬地蘋果(核桃)種植三大類。其中,在栽培模式和品種結構上,川地大力發展現代矮化自根砧密植栽培模式,品種以晚熟為主;山地突出短枝型,品種以中晚熟和晚熟為主。塬地重點發展短枝型和矮化中間砧,推廣喬化短枝型(喬化砧木+短枝型品種)和雙矮(矮化砧木+短枝型品種)栽培模式,品種以中晚熟和晚熟為主。
2.種植品種布局。根據國內外市場需求總量、季節性需求差異及平涼市自然條件和生產現狀,總體生產布局上,按照“適地適栽”原則。蘋果種植在品種選擇上,晚熟品種主要以成紀1號、靜寧1號、煙富8號、煙富10號、瑞雪、維納斯黃金、禮泉短富等為主,北部冷涼地帶發展抗寒品種;中早熟品種以華碩、蜜脆、玉華早富、紅將軍、秦脆、秦蜜、嘎拉優係為主。到2025年,全市蘋果中早熟、晚熟蘋果比例調整到3∶7。其中,靜寧縣、莊浪縣比例調整到2:8,其他四縣(區)比例調整到4∶6。核桃重點發展經濟效益高、市場前景好的品種。新植核桃主要以遼核4號、香玲為主栽品種,中林1號為授粉品種,老果園高接換優主要以遼核4號、香玲為主。
3.果品儲運加工布局。培植成長性好、帶動果農增收致富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建設一批高質量、高標準的機械、氣調冷庫群,圍繞蘋果示範園區建設機械、氣調冷庫,圍繞基地和市場建設周轉庫。改造、提升落後貯藏庫,提高平涼果品貯藏量和貯藏水平,延長蘋果銷售期,提高周年均衡供應能力,實現蘋果保鮮增值。大力發展蘋果脆片、益生菌果汁、美容產品、保健產品等精深加工產品,提升轉化增值能力。
4.果品市場開拓布局。著力打響“靜寧蘋果”“華亭核桃”公用品牌。支持龍頭企業搞好果品品牌經營管理,探索建立“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經營機制,扶持各類品牌主體爭創“甘肅著名商標”和“中國馳名商標”,努力提升品牌蘋果(核桃)規模和效益。進一步擴大“二品一標”認證,不斷擴大認證規模和數量。利用戶外廣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宣傳果品品牌,全面提升品牌影響力。積極支持“農超對接”、“Ο2Ο電子商務”、“訂單生產”等行銷模式,在國內大中城市設立靜寧蘋果、華亭核桃品牌形象店。在瞄準歐美高端市場的同時,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的歷史機遇,重點擴大與俄羅斯、中亞國家果品行業企業、協會的交流,在中亞國家、新疆口岸、滿洲里口岸等農產品物流量大的口岸以及主要大城市設立靜寧蘋果直銷視窗,擴大靜寧蘋果、華亭核桃的市場銷售量和知名度。
第三章 建設任務
根據平涼市自然資源稟賦、果產業發展現狀及發展過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著力構建五大體系。
一、構建綠色融合產業體系
(一)建設目標。到2025年,全面推行綠色生產技術,果園面積穩定在211萬畝,其中有機蘋果園面積10萬畝,綠色認證基地果園面積120萬畝(其中,“畜-沼-果”生態果園100個,面積4萬畝),果品總產量達到276.5萬噸,一產產值達到140.5億元。
(二)建設內容。
1.全速推動綠色發展提升供應鏈,促進果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生產環節提質增效。
建設良種繁育基地。建設3700畝現代良種苗木繁育基地,形成年出圃優質蘋果苗木400萬株、50萬株優質核桃嫁接苗的生產能力,成為陝甘寧周邊地區良種苗木供應中心,實現產業升級。
建設高標準果園。到2025年,建設現代蘋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示範園區15個,面積7500畝,示範帶動建設現代矮化密植果園40萬畝,水肥一體化實現全覆蓋,土壤有機質含量達到1.2%以上。建設標準化種植示範園160個,面積8萬畝,示範帶動標準化生產基地200萬畝。
推廣綠色生產技術。到2025年,建設生態循環示範園22個,面積4400畝,7個縣(市、區)綠色、有機、良好農業規範認證面積達到130萬畝,累計認證出口備案基地(出境水果果園)50萬畝。有害生物綠色防控面積180萬畝以上,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覆蓋率100%,降低農藥用量10%以上。
2.全面增加產後處理能力延伸產業鏈,提高果產業附加值,實現產後環節提值增效。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圍繞現代果業建設,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引導和規範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各類新型果業經營主體,創新果業生產經營體制。逐步建立起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以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為骨幹,以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為紐帶,以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為保障的新型果業經營體系,促進果業生產經營的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和社會化。到2025年,培育栽植大戶1200個、家庭農場400個、市級以上優秀專業合作社400個。
加強采後處理。加強果品初加工設施建設,在蘋果采後預冷、清洗、烘乾、打蠟、分級、包裝等環節,扶持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果農大戶,提升完善蘋果采後初加工生產線,形成280萬噸采後商品化處理能力。加快制定果品分級標準。引進和套用核桃乾果、核桃仁、核桃油生產線。
發展精深加工。推進蘋果加工由簡單果汁加工向精深加工並重轉變,開發蘋果和核桃保健品、美容醫用品等精深加工新產品。到2025年,年均加工30萬噸蘋果鮮果和800噸核桃。
提升冷鏈貯藏能力。對原有土庫、簡易冷庫進行改造提升,重點在莊浪、涇川、靈台、崆峒、崇信五縣(區)新建氣調庫或機械冷庫,全市新增果品存貯30萬噸,全市果品存貯能力達到130萬噸,實現主要果品季產年銷。
3.全力推進三產融合提高價值鏈,促進果產業提檔升級,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按照“一縣一園、一園多業、分縣創建、整市打造”的模式,到2025年,全市建成靜寧(蘋果)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1個,莊浪、涇川、靈台(蘋果)和華亭(核桃)共4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
發掘新功能新價值。深入發掘果業的生態涵養、創意果業、休閒觀光、文化體驗、健康養老等多種功能和多重價值,打造蘋果、核桃主題觀光板塊,推進果游融合發展。
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到2025年,建設休閒觀光果園200個;發展農超、農社、農企、農校等產銷對接的新型流通業態;建設1條覆蓋全市的果業精品旅遊大環線。
打造新載體新模式。依託蘋果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蘋果加工物流產業園,打造蘋果產業融合發展的平台載體。到2025年,打造6家產加銷一體的全產業鏈企業集群。打造一批果業生產發展、人居環境改善、生態文化傳承和文明新風培育的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
二、構建科技創新支撐體系
(一)建設目標。組建市級果業技術專家服務團隊,培養壯大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力爭每萬畝果園配備1名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培育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推廣新模式,“三新”技術普及率達100%,新型實用技術的科技貢獻率達到60%以上。
(二)建設內容。
1.組建市級果業技術專家服務團隊。整合市內實踐經驗豐富、創新能力強的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組建市級果業技術專家服務團隊。
2.壯大科技人才隊伍。引進果產業高質量發展急缺的果樹栽培、市場行銷、智慧型大數據等方面的高端技術人才、柔性引進國內頂尖果樹專家定期來我市開展高層次技術培訓,加強基層專業技術人員和農民技術員的規範培訓,整體提升果園生產和管理的服務帶動能力。
3.加強新型實用技術推廣套用。加強與國內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等交流合作,建立研發基地,開展科學試驗研究,重點在新品種選育、現代苗木體系建設、新型栽培模式探索、老果園更新改造、旱作栽培、土壤培肥、節本增效、防災減災、果品行銷、精深加工等方面加大研發和推廣力度。
三、構建質量安全管理體系
(一)建設目標。到2025年,建立從果園到餐桌全程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果品質量安全合格率達到100%。
(二)建設內容。
1.制定果品質量控制標準。制定(修訂)平涼蘋果生產綜合管理制度。加快配套制定(修訂)保障蘋果質量安全的生產技術規範和操作規程;完善“二品一標”技術規範和標準體系。到2025年,“二品一標”產地認定面積達到60%以上,7個縣(市、區)全部通過地理標誌產品認證、產地認證。
2.產地環境質量監測。完善產地環境監測制度,市、縣兩級成立農產品產地環境監測中心(站),建設產地環境監測網點,建立產地環境監測資料庫,與國家、省級“果網”連結。
3.投入品規範化管理。實施專項整治,嚴厲打擊投入品生產、流通、銷售等環節的違法違規行為;推行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和果品生產記錄製度;合理選用和科學使用礦物、生物源安全農藥,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控制農藥殘留限值;合理引導布局經營網點,支持建設縣級果業農資批發市場,支持生產基地建設蘋果(核桃)農資專業市場。
四、構建品牌市場行銷體系
(一)建設目標。到2025年,建成“二品一標”認證產品為基礎、企業品牌為主體、區域公用品牌為龍頭的果產業品牌體系,建立完善的果產業品牌培育、發展和保護體系,形成標準化生產、產業化運營、品牌化行銷的現代果業新格局。具體目標如下:
——培育推廣“靜寧蘋果”區域公用品牌,拓展蘋果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靜寧蘋果百億級產業集群。
——培育年銷售收入億元以上的企業產品品牌10個。
——培育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地理標誌標識、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和證明商標、名牌產品等10個以上。
——認證“二品一標”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農產品地理標誌)50個以上,“二品一標”認證產品占比70%以上。
(二)建設內容。
1.打造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平涼蘋果整體品牌形象。制定授權使用“靜寧蘋果”區域公用品牌相關管理辦法,充分挖掘區域公用品牌的核心價值、獨特價值,提高品牌的整體價值度。進一步提昇平涼蘋果品牌形象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2.培育一批區域特色明顯、市場知名度高、發展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企業產品品牌。探索“區域公用品牌+企業產品品牌”的母子品牌運營模式,建立企業子品牌準入和產品可追溯管理機制,做響區域公用品牌、做活企業產品品牌。2025年,重點培育10個企業產品品牌。
3.建立一套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平涼果業品牌市場行銷體系。依託國內外知名電商平台,籌建平涼果業品牌網上商城。支持省內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探索建立平涼果業品牌展銷中心。
五、構建社會服務支持體系
(一)建設目標。到2025年,構建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和技術服務體系,信息化服務平台覆蓋率90%。每年培訓專業技術骨幹1000人(次)、新型職業農民6000名、果農20萬人(次)以上。
(二)建設內容。
1.政策支持體系建設。一是財政資金支持體系。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調整投資結構和方向,整合各級扶持政策和資金向蘋果產業傾斜,積極爭取各類農業項目資金支持蘋果科研、技術推廣和基礎設施建設,支持蘋果產區規模化生產。加大對蘋果產業化龍頭企業扶持力度,重點強化蘋果收購、行銷、加工方面的資金支持。二是金融資本支持體系。創新金融服務方式。積極探索金融支持新模式,創新金融產品,鼓勵證券、保險、擔保、基金、期貨、租賃、信託等金融資源聚焦服務果業,不斷提高對果品產業的金融服務質效。構建產業投資公司為核心、果業擔保公司為槓桿,蘋果產業鏈基金為補充的果業投資平台支撐體系。建立果業投融資平台,發揮財政政策性資金的槓桿效應,建立政府對果業投資的新機制,通過小規模的財政資金撬動大規模的銀行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三是果業保險支持體系。採取政府引導、農民自願、市場運作、適度保障的運作模式,積極開發適應新型果業經營主體需求的保險品種;市、縣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給予適當的保費補貼。鼓勵開展災害指數保險、價格指數保險、貸款保證保險等試點,健全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發展果品期權期貨市場,適時推進“保險+期貨”試點,探索“訂單農業+保險+期貨(權)”試點。
2.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市、縣、鄉三級果業管理、服務機構,配套建立網路服務平台,開展專家與企業、合作社、果農一對一交流,加強科技培訓和實踐指導,把培訓和技術指導直接送到田間地頭。
3.信息化服務平台建設。套用大數據、物聯網、5G通信等現代數字信息技術,構建以生產管理系統、技術服務系統、生資供應系統、有害生物防控系統、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產銷信息對接系統、果品行銷系統為主要內容的市級智慧果業管理信息平台。7縣(市、區)對應建設果業管理信息平台,實現基層信息與市級智慧果業管理信息平台的有效對接和資源共享。
第四章 重大工程和項目建設
抓住平涼果產業建設的重大問題和關鍵環節,圍繞果產業全產業鏈提升,著重建設四大重點工程,通過工程建設突破制約瓶頸,夯實發展基礎,引導資源最佳化配置,促進體制機制創新,將平涼打造成為“中國蘋果之都”。
一、良種苗木培育工程
依託平涼市現代絲路寒旱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計畫,以市場為導向,按照“龍頭企業+推廣單位+基地”的模式,形成一體化的苗木產業化生產格局,探索出一條蘋果脫毒優質苗木繁育發展的新路子。
(一)良種繁育基地建設項目。按照市場化、企業化、專業化運作模式,建設3700畝現代良種苗木繁育基地,形成年出圃優質蘋果苗木400萬株、50萬株優質核桃嫁接苗的生產能力,滿足全市及周邊省、市用苗。項目計畫總投資3500萬元。
(二)種苗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項目。在靜寧縣果樹研究所基礎上,依託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組建科技研發隊伍,建立果樹種苗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種源基地和種質資源庫,果樹脫毒檢測實驗室和種苗研究實驗室,購置相關儀器設備;建設無病毒資源保存室、苗木馴化溫室、霧化扦插室、苗木繁育大棚等;建設培訓場所、購置教學設備、開展技術培訓等。項目計畫總投資2000萬元。
(三)脫毒苗木繁育基地建設項目。以靜寧縣林果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為主體,在城川、威戎等鄉鎮,採取“企業+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建設高標準脫毒苗木繁育基地2-3處,帶分枝良種大苗年繁育能力達到100萬株以上。項目計畫總投資500萬元。
二、標準化基地建設工程
(一)標準化基地建設項目。建設西部葫蘆河流域和東部涇河流域兩大蘋果優勢產區,蘋果標準化種植基地面積穩定在200萬畝,華亭市核桃標準化種植基地11萬畝,果園管理標準化率100%。項目計畫總投資22000萬元。
(二)認證基地建設項目。加大人力、財力、物力投入,鞏固擴大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出口備案基地(出境水果果園)、良好農業規範認證基地。綠色蘋果認證基地達到120萬畝,出口備案基地(出境水果果園)累計達到50萬畝,有機蘋果認證基地達到10萬畝。項目計畫總投資15000萬元。
(三)老果園改造項目。通過實施果園品種調整、密度調整、樹形改造、肥水一體化設施、免耕覆蓋(果園生草和有機物覆蓋等)、有害生物防控、防災減災等措施,對老果園進行更新改優。全市改造老果園50萬畝(其中,西部葫蘆河流域蘋果優勢產區33.9萬畝,東部涇汭河流域蘋果優勢產區16.1萬畝)。項目計畫總投資45000萬元。
(四)現代蘋果矮化密植示範園建設項目。打造以“品種創新、栽培模式創新、技術集成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為核心的現代蘋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示範園區15個,面積7500畝,示範帶動全市40萬畝現代蘋果矮化密植園規範化、標準化、高質量發展。項目計畫總投資18000萬元。
(五)果園生態循環示範建設項目。大力示範推廣“果,沼,畜,草,菌”五配套的生態果園栽培模式,實現平涼果產業綠色發展,促進產業提質增效。全市建設生態循環示範園22個,其中靜寧、莊浪、涇川、靈台每縣4個,崆峒、崇信、華亭每縣(市、區)2個,總面積4400畝。項目計畫總投資4400萬元。
三、防災減災體系工程
健全防災預警體系,及時發布災害性天氣的預警信息及預防措施。在冰雹及霜凍多發地帶,搭建防雹網,增設防雹炮點,修建防霜凍設施,購置防霜器材。建立健全災害保險體系。全市防災減災設施覆蓋面積累計達到20萬畝,每年增加政策性蘋果保險面積10萬畝以上,果園保險覆蓋率達40%以上。項目計畫總投資60000萬元。
四、全產業鏈提升工程
(一)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項目。新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5個,其中靜寧、莊浪、涇川、靈台四縣建成蘋果產業園各1個,華亭市建成核桃產業園1個。爭取創建靜寧蘋果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計畫總投資100000萬元。
(二)現代冷鏈加工建設項目。改造提升簡易冷庫、新建冷藏庫50座以上,新增果品存貯能力30萬噸,全市果品存貯能力達到130萬噸。新增商品化處理生產線30條,年商品化處理能力280萬噸;開發精深加工產品,年均加工蘋果30萬噸和核桃800噸;配置冷藏車100輛。項目計畫總投資26600萬元。
(三)物流園區建設項目。在各縣(區)建設1個蘋果物流產業園。在各縣(市、區)建設農資專業市場各1個,建設農資配送網點200個。項目計畫總投資12000萬元。
(四)人才隊伍建設項目。以標準化生產技術、果品儲藏保鮮、現代行銷知識、企業管理、市場開拓等為主要培訓內容,通過專家授課、現場教學、交流研討,不斷提高果業實用技術人才增收致富本領和示範帶動能力。每年力爭引進高端技術人才15名左右,培訓專業技術骨幹1000人(次)、新型職業農民6000名、果農20萬人(次)以上。項目計畫總投資20000萬元。
(五)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範推廣項目。依託院、所、試驗站,積極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機制試驗示範及深層次技術交流,引進新品種20個以上,建立新品種試驗區500畝、示範基地10000畝。項目計畫總投資1800萬元。
(六)品牌宣傳。一是持續舉辦平涼蘋果博覽會、產銷峰會等各類展銷活動,參加各類國內外品牌專業展會。二是加強與國內主流網媒合作,對平涼蘋果產業品牌建設進行專題報導與推介。三是加強傳統媒體與消費者關聯度高的網路新媒體的融合宣傳推廣,互動與傳播同步,宣傳與行銷並重,更大範圍、更高層次塑造平涼蘋果產業品牌形象。項目計畫總投資2500萬元。
(七)市場行銷。一是在國內省會城市建立直營店和品牌連鎖店,作為宣傳行銷平涼蘋果的視窗;二是增建專業果品交易市場和期貨交易中心,打造全面、便捷的平涼蘋果交易平台。三是大力發展國內國際電子商務平台,積極實施平涼蘋果電子商務拓展工程。項目計畫總投資2000萬元。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加強組織領導。在平涼市現代果業發展領導小組統一指導下,各縣(市、區)果業發展領導小組要明確工作責任,把規劃實施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做到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直接抓,相關部門負責人具體抓,把領導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落到實處。強化目標管理。依照規劃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案,細化工作任務和措施,明確工作進度和步驟,做到有階段安排、有重點活動、有檢查指導、有責任追究、有獎罰措施,確保“十四五”果產業發展規劃目標全面完成。要制定年度工作方案,細化量化建設任務,逐級簽訂責任書,實行年度目標責任管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確保年度任務不欠帳,真正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完善獎懲機制。市縣鄉各級政府要把“十四五”果產業發展規劃實施納入部門、幹部年度考核,建立強有力的考核獎懲機制,對做出突出貢獻的部門、單位和人員,予以相應獎勵。
二、加強資金保障。整合項目資金,建立多元投資機制。市、縣(區)林草、發改、科技、水務、扶貧、農業農村、氣象等部門,要整合相關項目資金,按照“統籌安排,配套使用,渠道不亂,職能不變,各負其責”的要求,從基地建設、設施配套、產業鏈延伸等方面,支持發展果產業。市、縣(區)財政要逐年增加專項經費,解決種苗繁育、基地認證、品牌建設、新技術推廣、果農培訓等資金投入。金融部門要大力扶持涉果企業發展,提高企業經營效益。充分發揮果農和各類經濟組織的主體作用,廣泛吸納民間資本,加快果產業發展步伐。發揮槓桿作用,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作用,撬動金融資本、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重大項目建設。大力引進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現代融資形式,吸引國內外知名的財團、企業參與平涼果業建設。加大財政支持,建立產業投入增長機制。確保財政預算內平涼果產業投入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逐步建立穩定的果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同時加大市縣財政對規劃區內現代果業高質量發展的配套資金支持。
三、健全完善機制。創新發展機制。創新土地流轉模式、“企業+農戶+基地”聯動模式、市場經營模式、技術共享模式、信息共享模式、資源共享模式,構建現代果業發展新機制。完善協作機制。圍繞規劃目標任務和重點項目,引導各類資源向蘋果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集聚。健全獎勵機制。市、縣、鄉三級政府要制定出台獎勵扶持優惠政策,對在基地建設、技術創新、良種選育、技術推廣、市場行銷、典型示範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合作社、大戶、技術人員、果農給予重獎。強化考核機制。依據部門職責定位和主體責任,制定考核評價辦法,執行重點工作落實情況定期報告制度和定期監督檢查制度,強化目標管理、量化考核、階段評估、績效獎罰,確保各項建設任務全面落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