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望辣油辣醬製作工藝

平望辣油辣醬製作工藝是一項產於民國初年, 辣油始產於民國二十三年(1934)。

歷史沿革,主要價值,保護情況,傳承譜系,

歷史沿革

平望有座遠近聞名的古寺,名叫殊勝寺,始建於北宋,寺院內僧侶眾多,香客如雲。該寺毀於清鹹豐十年(1860),同治六七年間(1867—1868),該寺僧侶重建禪房,光緒五年(1879),重建山門。寺院內有一株古銀杏樹,相傳係數百年之物,大可數圍,高百尺。宣統年間(1909—1911),鮑問槎籌資於該寺瑞芝房廢址上建屋開設達順醬園。

主要價值

(一)、工藝價值平望辣油辣醬採用傳統工藝,製作精細,用料考究,所用的辣椒色紅肉厚,味濃,各種原輔料均需反覆磨製,反覆過濾,每一鍋均用旺火熬汁,文火炙味。製成的辣油色澤鮮紅,清澄,香味撲鼻,味道鮮美,堪稱調味佳品。2007年月,平望辣油辣醬製作工藝由吳江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經濟價值 平望辣油辣醬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暢銷遠近各地,因其製作的原料為鮮辣椒,故與農業特別是種植業聯繫密切。近幾年來,為擴大原料的收購來源,積極參與農村的產業結構調整,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作用(2002年以來,平望調料醬品廠一直是蘇州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先後在張家港、漣水、灌南、射陽等地發展辣椒種植基地近萬畝,聯繫農戶5000餘戶。2006年,收購鮮辣椒及辣片2000多噸,收購額達300多萬元,收益農戶人均增收145元。

保護情況

2004年,平望鎮成立民族民間文化遺產保護領導小組,由分管副鎮長、企業領導、財政所、文化服務中心等單位人員組成。主要職責是保護傳承平望辣油辣醬傳統製作工藝,利用宣傳媒介,廣泛向社會宣傳、推介辣油辣醬產品;保持對平望調料醬品廠優惠政策的傾斜和資金的扶持,擴大種植土地的批租來穩定產銷關係(2002年至2006年,享受五年共70多萬元的財政貸款貼息);保護傳承老藝人的傳統製作技藝,發揮他們的“傳幫帶”的作用,培養年輕一代生產和管理人才;積極引導與各大專院校的合作,加大技改方面的投入,引入民營資金,開發新產品。
2007年,平望鎮辣油辣醬製作工藝由吳江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承譜系

傳承譜系及代表性人物平望辣油辣醬由鮑問槎於民國初年一手創建。至上世紀三十年代由鮑誦芳接管,後傳承給學徒黃厚生。新中國建立前後,主要傳承人有鮑乃梁、方振環、唐承宗、李崇仁等,這四人中除唐承宗老人尚還健在外,其他三位已故世。1984年7月,更名為吳江縣平望調料醬品廠後,分別由廠長孔健青、陳建新等人接任。
新中國建立前的傳承人中尚有沈學明、馬培興、沈家銓、王通敖、汝家祖、費明松等6人,先後拜師學藝從事該行業,時間上,大師兄沈學明為最早,抗戰時期已師從鮑乃梁,其他5人先後在1948年前為徒。新中國建立初期,由於工作的需要和個人的志向,馬培興、沈家銓、汝家祖等3人先後離開本行業,從事其他工作,沈學明、費明松、王通敖仍留下來,直至退休離開工作崗位,其中年齡最小的王通敖,1993年60周歲到齡退休後因單位需要繼續留用10年,直至2003年回家安度晚年。
王通敖,男,1933年生,國小文化,自1948年師從鮑乃梁從事該項工作直至2003年,總計53年時間,先後擔任門市部工作、白酒釀造、醬菜醃製、醬油發酵、辣油辣醬加工、財務會計等工作,1982年起一直主管辣油辣醬、醬菜的生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