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73年,平南縣博物館前身文物管理小組成立,隸屬縣文化館。
1978年11月28日,文物管理小組經上級批准更名為平南縣文物保護管理,隸屬縣文化局。
1984年,平南縣文物保護管理藏品的不斷增加以及事業發展的日益需要,區、縣兩級財政撥款建平南縣博物館。
1987年8月31日,平南縣博物館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
2008年1月1日起, 平南縣博物館實行免費參觀。
建築布局
綜述
平南縣博物館大門廳仿古風格,文博大樓為四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分陳列展廳、文物庫房、辦公用房、生活用房四部分。主樓前有小型集合廣場。陳列展廳面積650平方米,分兩個長期展示廳和兩個臨時性展示廳。
展廳
基本陳列
第一展廳《平南縣歷史文物展》。主要按歷史變化和發展順序,通過192件(套)各個時期的文物藏品、歷史文獻資料、圖片等展線的布局和文字牌板,直觀地把平南上萬年的文明歷史用文物貫穿起來。有古人類在平南活動、生息的珍貴文物;有歷代各時期不同的文物實體,生動而詳實地再現平南的歷史風貌:有各歷史時期為這片土地奮鬥的名人志士事跡;有歷史重大影響的瑤民、太平天國、大成國、黃花崗起義和轟轟烈烈的農民革命運動文物載體;有抗日和解放戰爭時期英烈們可歌可泣的事件和遺物等。
第二展廳《青銅器、陶器、瓷器》展。根據文物的分類,專櫃展示青銅器、陶器和瓷器。兩個陳列展廳面積約280平方米。重要展品有新石器大石鏟、新石器雙肩石斧、新石器夾沙籃紋陶釜、東漢牧牛鴨飾變形羽人紋銅鼓、唐青瓷魂瓶、清青花雲龍紋將軍罐等。
臨時展覽
有臨時展覽《皇帝金縷玉衣展覽》《世界最長手指甲展覽》《文物珍寶展覽》《女古屍展覽》《青銅器、書畫展覽》《平南縣革命文物專題展覽》《太平天國在平南》《香港回歸大型圖片展覽》《平南縣出土銅鼓展覽》《秦始皇兵馬俑●古長安文化展覽》等展覽。
館藏文物
綜述
藏品主要來源於考古發掘、徵集、接受捐贈、購買、移交、交換、調撥等多種方式。藏品類別有古動物植物化石、新舊時代石器、金屬製品、石質、竹木質、紙質、紡織品、骨器角質、陶器、瓷器等。截至2019年末,館藏文物總計有1908件(套),其中一級文物2件、二級文物22件、三級文物55件。
重要藏品
平南縣博物館重要藏品有新石器大石鏟、新石器雙肩石斧、新石器夾沙籃紋陶釜、東漢牧牛鴨飾變形羽人紋銅鼓、東漢乾欄飾變形羽人紋銅鼓、漢代田螺塑像飾銅鼓、隋代棋麟紋銅鏡、唐青瓷魂瓶、宋少數民族人物魂譚、清青花雲龍紋將軍罐、太平天國火藥手槍、南宋“乾道"款抄手端硯等。
藏品保護
平南縣博物館自1987年建館以來,文物藏品的保管條件得到改善,庫房面積有100平方米。2008年縣財政撥出專項經費進行文物庫房和展示廳的維修,增添26個鐵質文物貯藏櫃,使藏品能按類別進行存放。並在庫房和展廳安裝了視頻監控報警設備,確保藏品安全。另外,平南縣博物館還承擔著全縣不可移動文物日常安全管理和保護。
文化活動
宣傳教育
平南縣博物館自建館以來較為重視社會科學研究工作,積極地進行文物研究工作和文物知識宣傳。利用“5.18國際博物館日”和“中國文化遺產日”的宣傳活動,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文物知識,出版了文物知識專欄,文物宜傳大版報,在縣中心廣場進行文物和文化遺產知識宣傳活動。並經常走進學校、社區和鄉村,開展文物知識和文物保護法規宣傳活動。利用電視台、報刊、文化網站等媒體對縣內重要考古項目、重要發現和館內重大活動進行宣傳報導。與電視台.合作製作了《平南出土銅鼓》《登塘西漢練鐵遺址》《相思洲石器遺址考古》等專題片。
科學研究
平南縣博物館編寫《平南文物》內部資料四期,《平南大事記》《平南古詩抄》各一小本,《文物展覽輔助資料》兩冊,《龔州文物》二期,副研究員黃素坤著有《袁崇煥在白馬》《天國成敗與花洲團營人》。
交流合作
1986年5月太平天國歷史學會考察團到平南縣進行學術考察。1987年11月1日至5日廣西太平天國史學術研討會在平南縣召開。2006年以來,博物館和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大學的冶金專家學者對登塘西漢煉鐵遺址進行多次學術考察,發現多個冶鐵殘爐,出土有鐵渣、冶鐵用木炭、方格紋、水波紋、刻劃紋陶片等。對於研究中原煉鐵技術在2000多年前向嶺南地區傳播,及嶺南地區早期開發煉鐵的歷史等有重要的意義。
機構設定
平南縣博物館屬國有事業單位。
平南縣博物館屬財政全額撥款。
平南縣博物館設有館長室、倉庫組、陳列組、保護組。
平南縣博物館事業編制為8人,在職人員8人,大專2人、中專1人。
平南縣博物館年均約5000人次。
參觀信息
平南縣博物館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平南縣城湖路273號。
周二至周日(9:00~ 11:30,15:00~ 17:30)。
2008年1月1日起, 平南縣博物館實行免費參觀。
交通路線
自駕路線:貴港站——新華路——蒼碩高速——G241——迎賓大道——環城路——平南縣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