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幕菲勒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文山州硯山縣維摩彝族鄉
- 面積:7.45平方公里
- 海拔:1630米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地圖信息,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737.00畝(其中:田507.00畝,地6230.00畝),人均耕地2.20畝,主要種植玉米、辣椒、水稻、花生等作物;擁有林地19053.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5.00畝,主要種植桃子、李子、柿子等經濟林果。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通路、通水、通電、通電話、通電視,村內無路燈。全村有264戶通自來水,有6戶飲用井水。有264戶通電,有25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5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6.59 %和96.5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7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67戶(分別占總數的66.67%和 63.26%)。
該村到鄉上道路為砂石路、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沙石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6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6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 125輛,機車15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7戶;裝有太陽能農戶8戶;建有小水窖6口。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2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307.0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555.64萬元,畜牧業收入1998.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040頭,肉牛933頭,肉羊526頭); 林業收入4.48萬元,工資性收入45.5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0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外出務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5.5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6人 ,在省內務工10人,到省外務工66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12戶,共鄉村人口3343人,其中男性1648人,女性1695人。其中農業人口3303人,勞動力2156人。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724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26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委會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7.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254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幕菲勒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維摩鄉中學。該村距離中學5.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429人,中學生148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3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737.00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有固定資產8.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3個,黨員總數86人,黨員中男黨員78人,女黨員6人。 團員120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全村經濟結構不合理,經濟成長乏力,農業主導產業發展滯後,第二、三產業發展緩慢,農民增收困難,民眾貧困面大。2、基礎設施落後,生產生活條件差。3、生產缺乏用水,部分村寨人畜飲水困難。4、偏遠山區缺乏衛生醫療室和醫生,民眾看病困難。5、部分國小校設施條件差,師資力量匱乏,孩子上學難問題還普遍存在。6、民族文化活動少,民眾精神文化活動單一。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穩定糧食生產的情況下,大力發展經濟作物,如辣椒、烤菸等。2、積極爭取有關部門支持,實施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工程建設,改變農民民眾生產生活條件。3、大力實施人畜飲水小水窖建設,逐步解決民眾飲水困難問題。4、爭取有關部門支持,實施鄉村醫療衛生、學校改造新建工程,鼓勵民眾積極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逐步解決民眾看病難、上學難問題。5、加大對民族文化的保護和開發,弘揚民族文化,豐富民眾精神文化生活。6、主動引進企業參與,大力發展辣椒、烤菸、畜牧業,適時發展林果業。
地圖信息
地址: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硯山縣岔幕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