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名家名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常青藤名家名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這本書中的主要部分是《我生活的故事》,這是海倫·凱勒的自傳性作品,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主要寫了海倫變成盲聾啞人後的生活。書中還介紹後來海倫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偉人,馬克·吐溫也介紹她體會不同的豐富多彩的生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青藤名家名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 外文名:Three Days to See
  • 作者:海倫·凱勒 (Keller H.)
  • 出版社: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 頁數:169 頁
  • 開本:16 開
  • 品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 譯者:朱原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9167312
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作者簡介

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著名盲聾女作家,教育家和演講者。從小聰明伶俐,但疾病卻奪走了她的視力、聽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她學會了讀書和說話。畢業於哈佛大學,一生從事慈善事業,榮獲“總統自由勳章”等獎項。主要著作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
朱原,1950年和1959年先後畢業於國立社會教育學院新聞系和外交學院高級英語進修班。原任商務印書館編審,外語工具書編輯室主任。曾擔任中國辭書學會次數編纂與出版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翻譯家協會漢譯英委員會委員,國家圖書獎評審,中國辭書獎評審。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翻譯作品包括:合譯《朗文當代英語大詞典》《精選英漢、漢英詞典》等,小說《法國人的曉港灣》(簡寫本、英漢對照)。發表《雙解詞典引論》等論文多篇。

媒體推薦

本書是偉大的經歷和平凡的故事的完美結合。海倫·凱勒堪稱人類意志力的偉大偶像。
——美國《時代周刊》

名人推薦

海倫·凱勒和拿破崙是19世紀兩個最傑出的人物。拿破崙試圖用武力征服世界,他失敗了;海倫·凱勒用筆征服世界,她成功了!
—— 美國作家 馬克·吐溫
海倫·凱勒的身體不是自由的,但她的心靈卻是無比自由的。
——美國喜劇演員 查理·卓別林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第二部分我生活的故事
第一章 跌入夢魘
第二章 小霸王
第三章 奔向光明
第四章 再塑生命的人
第五章 親近大自然
第六章 挑戰語言
第七章 暢遊在知識的海洋
第八章 難忘的聖誕節
第九章 波士頓之行
第十章 海濱假日
第十一章 山間秋季
第十二章 北方的冬天
第十三章 “我現在不是啞巴了!”
第十四章 《霜王》事件
第十五章 參觀世界博覽會
第十六章 駕馭拉丁語
第十七章 在賴特—赫馬森聾人學校
第十八章 在劍橋女子學校
第十九章 備考拉德克利夫學院
第二十章 大學時代
第二十一章 嗜書如命
第二十二章 多姿多彩的生活
第二十三章 一雙雙托滿陽光的手
第三部分書信選譯
一 給表姐安娜以及喬治·T·特納夫人
二 給南波士頓柏金斯盲人學校的盲姑娘們
三 給柏金斯盲人學校校長阿納格諾斯先生
四 給麥可·阿納格諾斯先生
五 給安妮·曼斯菲爾德·莎莉文小姐
六 給約翰·格林利夫·惠蒂爾
七 給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博士
八 給喬治·R·克賴爾
九 給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博士
十 給約翰·H·霍姆斯先生
十一 給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博士
十二 給卡羅琳·德比小姐
十三 給查爾斯·E·莫奇斯夫人
十四 給威廉·索夫人
十五 給威廉·韋德先生
十六 給愛德華·埃弗雷特·黑爾先生
十七 給《大園世界》雜誌

序言

本書是美國著名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的一部自傳體著作,寫於1902年,記敘了作者童年和青年時代的生活。
海倫·凱勒一歲半的時候,一場重病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隨後又喪失了說話的能力,然而就在那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裡,她竟然學會了讀書和說話,並以優秀的成績從大學畢業,成為一名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國各地和世界許多國家,為盲人學校籌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贏得了各國民眾的讚揚,並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1959年聯合國曾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
海倫·凱勒幼年得病致殘以後,蒙昧而又乖戾,幾乎是無可救藥的廢物,但後來卻成長為一名有文化修養的大學生,這確實是個奇蹟。無怪乎馬克·吐溫說,十九世紀出了兩個傑出的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這個奇蹟可以說有一半是海倫·凱勒的老師安妮·莎莉文創造出來的,是她崇高的獻身精神和科學的教育方法結出的碩果。從這裡可以看出對殘疾人進行特殊教育的重要性。海倫幼時還得到許多文學、藝術、科學界知名人士的關懷和幫助。這不但使她受到教益,還得到精神慰藉。書中還提到與科學家貝爾等社會名流的交往,讀來富於興味,使人深受啟發。
當然,海倫·凱勒學業上的驚人成就,主要還應歸功於她發憤圖強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我國偉大歷史學家司馬遷膾炙人口的名句“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歌頌的不就是這種驚天動地的發憤精神嗎?在這個意義上說,海倫·凱勒不僅是殘疾人的楷模,而且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榜樣。
海倫·凱勒用“忘我就是快樂”來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說:“我要把別人眼睛所看到的光明當做我的太陽,別人耳朵聽見的音樂當做我的交響樂,別人嘴角的微笑當做我的幸福。”一句話,她以人之樂為己之樂。正因為如此,這個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幾乎與世隔絕的姑娘,才能那樣熱愛生活。她會游泳、騎馬、滑雪、下棋,還喜歡欣賞戲劇演出,參觀博物館和名勝古蹟,從中汲取知識的養料。青年海倫·凱勒賴以克服困難、茁壯成長的這些高尚品質,也是她之後把畢生精力奉獻給盲人事業的思想基礎。
海倫從七歲開始接受教育,到考進拉德克利夫學院的十四年期間,她給親人、朋友和同學寫了大量的信,總計達數百封。這些書信,或者描述旅途所見所聞,或者傾訴自己的情懷,有的則是複述剛剛聽說的一個故事,內容十分豐富。海倫十二歲時就發表短篇小說,進入拉德克利夫學院以後的作文常常被老師作為範文在課堂上朗讀,以至後來成為一位著名的作家,其文字根基在很大程度上得力於她從學習讀和寫的初期就開始寫信的愛好和習慣。這些信件,既表現了作者語文程度提高的驚人速度(特別是在早期),也展現了作者從一個幼稚天真的孩子發展成為一個盲人教育家及其獻身精神發生髮展的過程。柏金斯盲人學校的刊物曾發表海倫1892年以前的許多書信,供人們研究她的成長過程,同時也用以啟發教育讀者。
本書選收的書信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1887年到1890年之間的七封信。讀者可以看到一個七歲的盲聾啞孩子,只學習了三個半月寫出的第一封信,以及其後四年在思想和文字上的迅速發展,其語文水平大大超過了沒有生理缺陷、接受正常教育的同齡兒童。第二部分是1891年到1901年的十封信。海倫十歲的時候就熱心為一個五歲的盲聾孩子湯姆募捐,讓他受教育,以後又為盲人福利舉辦茶會,為她的家鄉小鎮籌辦免費圖書館等等。很清楚,這時海倫的幼稚心靈里,已經滋生起幫助他人、幫助困苦人的崇高思想的嫩芽,體會到盲人接受教育的重要性。這是她後來矢志不渝地獻身盲人教育事業的思想基礎。
海倫的著名散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最初發表於美國的《大西洋月刊》,想像豐富,文思泉湧。她對生活的那種熱愛、執著的態度,不能不讓人為之感動。此文已由王海珍女士從美國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出版的《古今散文選》上譯出,經王子野先生校訂潤色,原載我國《散文》雜誌1980年第十二期,現徵得譯者同意,載入本書。
譯者水平有限,譯文若有錯誤或不當之處,請讀者指正。
朱原
2012年4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