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慶瑞,男,1959年7月出生於陝西子洲。現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土地資源與空間信息技術。兼任中國土壤學會土壤遙感與信息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土壤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農業遙感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土地利用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水土保持學會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專業委員會理事,陝西省地理學會副理事長,陝西省土壤學會理事,中國民主同盟陝西省委員會委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慶瑞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59年7月
當前研究工作,個人經歷,科研情況,主要主持項目,發表論文,
當前研究工作
1 土壤發生與形成,土壤資源管理與現代調查技術研究;
2 植被恢復重建過程的土壤效應研究;
3 土地資源評價與土地管理信息系統開發;
4 土地荒漠化及其動態監測技術;
5 地物光譜特徵分析與遙感定量反演模型研究;
6 遙感圖像智慧型化信息提取與自動分類識別;
7 3S集成與精準農業技術體系研究
個人經歷
1978.02-1982.01 西北大學地理系自然地理專業學習,獲學士學位,
1983.09-1984.01:北京農業大學農業遙感中心進修,
1986.09-1987.07: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系遙感地圖專業進修,
1992.09-1995.12:西北農業大學土壤農化系土壤學專業在職碩士。
1982.01-1999.09 西北農業大學土壤農化系工作,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1999.09以來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
1995年聘任碩士生導師,
1998年3月聘任博士生導師。
科研情況
主持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科技攻關等課題20餘項,在土壤學報、生態學報、套用生態學報、水土保持學報、乾旱區資源與環境等核心刊物發表論文90多篇,參編出版學術專著4部,主編和參編出版教材7本。進行了土地資源調查、評價及其合理開發利用,土地生產潛力和人口承載力分析;土地資源荒漠化及其防治,退化生態系統植被恢復的環境效應評價;資源與環境動態監測與管理,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套用;土壤發生特性、系統診斷分類和山地土壤垂直帶譜建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的主要學術及科研成果如下:
1、土地資源調查、評價與合理利用 "七·五"~"十·五"期間,參加國家重點攻關項目"黃土高原綜合治理研究"和"北方旱地農業持續綜合發展研究",系統開展了黃土高原土地資源的調查、評價與合理利用研究,從土壤及土地資源的調查、評價入手,分析估算區域土地生產潛力和人口承載能力,根據利用特點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套用持續發展理論進行土地利用規劃,探討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原則和實施途徑,提出不同區域土地開發利用的模式,形成了一整套開展區域土地資源研究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2、土地荒漠化形成與監測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教育部重點科技項目資助下,對農牧交錯帶進行土地荒漠化形成演變、監測評價和預警管理研究:①分析探明了農牧交錯帶土地荒漠化的本質和過程機制,提出荒漠化形成的4個階段(風沙侵蝕、蝕積平衡、沙塵堆積和土壤發育)和荒漠化土地的5種類型(肥力衰退粗化型、表層剝蝕型、片沙覆蓋型、流動沙丘型和固定沙丘型);②套用"3S"技術,查明了近15年區域土地利用/覆蓋與荒漠化動態變化規律和驅動機制,建立了基於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的監測評價技術體系。
3、植被恢復的土壤環境效應研究 通過國家重點攻關項目"黃土高原區水土保持型植被建設技術研究與示範"和"黃土丘陵溝壑區防護林體系綜合配套技術研究",從土壤形成發育和系統進化的角度,對黃土高原退化生態系統植被恢復的土壤環境效應進行系統深入研究,得出不同植被類型、樹木種類、造林模式、生長年限等恢復措施作用下的土壤質量特點和本質差異,提出評價植被恢復效應的指標體系和方法,為區域水土保持效益評價和生態環境建設規劃提供了決策依據。
4、土壤發生與分類 針對傳統地理髮生分類存在的主要問題、地區土壤特點和有爭議的內容,採用國際上先進的系統診斷分類體系和數值分類方法,開展土壤發生分類研究:①提出了陝西土壤系統分類體系,確定了主要診斷層、診斷指標與檢索命名方法,及其兩種分類系統參比;②建立了秦嶺山地土壤垂直帶譜,探討了山地土壤的發生特性、成土過程和類型劃分方法;③鑑定了黃棕壤、黃褐土在形成環境、發生特性的主要差異,明確了兩者的分類歸屬和空間分布;④確定了人類活動對土壤形成發育的影響與作用,提出土墊旱耕人為土診斷層、診斷指標和分類體系的修正方案。
5、資源環境監測管理技術 資源短缺與環境惡化是當前世界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實時準確地掌握資源與環境的存在狀態、演變規律,是實現科學管理和決策的關鍵技術。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攻關項目項目資助下,套用遙感、地理信息系統與全球定位系統等高新技術,進行了土壤侵蝕遙感定量分析、監測評價和預警管理,遙感模型識別與自動分類,區域資源與環境地理信息系統研製,從調查方法、數據採集、信息處理、影像解譯、模式識別、系統設計、和程式編寫方面總結出了一套先進、實用的技術與方法。
主要主持項目
黃土高原植被恢復對土壤有機碳影響機理及其儲量估算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872073)
2009-2011 32萬元 主持
陝西省耕地地力評價 陝西省土肥站 2007-2011 300萬元 主持
區域水土流失過程與趨勢分析 973計畫(2007CB407203) 2007-2011 50萬元 子課題主持
水蝕風蝕複合區土壤養分時空分異特徵和綜合治理承載力研究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重大項目(2006BAD09B0603) 2006-2010 20萬元 子課題主持
發表論文
1.陝北農牧交錯帶土地荒漠化景觀格局動態監測研究 水土保持學報2007.21(02):188-191
2.黃土丘陵溝壑區不同人工林地土壤肥力變化研究 乾旱地區農業研究2007.25(03):100-104
3.基於TM的陝北農牧交錯帶土地利用覆蓋動態變化遙感監測 乾旱地區農業研究2007.25(03):175-179
4.人工植被恢復荒漠化逆轉過程中土壤顆粒分形特徵 土壤學報 2007.44(03):566-570
5.荒漠化地區土地覆被光譜特徵與遙感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 2007.35(09)205-209
6.陝北農牧交錯帶土地利用動態監測研究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 2007.35(09)210-214
7.寧南山區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顆粒分形特徵乾旱地區農業研究 2007.25(06):201-206
8.黃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對土壤養分與酶活性的影響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 2007.35(12):103-108
9.陝西省土壤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建立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 2007.35(12):129-132
10.黃土丘陵區人工林地土壤肥力質量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2008.06(02):71-74
11.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退耕還林生態效應評價 水土保持通報 2008.28(03):182-185
12.水蝕風蝕複合區土地覆被分層分類方法研究 乾旱地區農業研究 2008.26(04):210-214
13.基於多元信息的TM遙感圖像計算機分類 微計算機信息 2008.24(21):277-279
14.土壤有機碳儲量研究進展 土壤通報 2008.39(05):1173-1178
15.陝西省土壤資料庫的設計研究 乾旱地區農業研究 2008.26(05):105-108
16.土壤空間資料庫支持的陝西土壤肥力評價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 2008.36(11):105-110
17.基於光譜分析的果樹葉片微量元素含量估測研究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 2008.36(11):143-150
18.基於Google Earth 的GIS專題製圖技術研究與套用 水土保持通報 2008.28(06):63-66
19.基於紋理的風蝕水蝕過渡區TM影像土地利用信息提取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 2009.37(01):91-97
20.基於光譜分析的果樹葉片全氮、全磷全鉀含量估測研究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 2009.37(02):141-147
21.陝北農牧交錯帶沙漠化土地時空變化特徵分析 中國沙漠 2009.29(02):223-228